王晨迪
以屈全身,方能以伸展翅
王晨迪
鋒芒,彰顯也。
浩浩歷史長河,多少英雄,揮刀指戟,征戰沙場。實乃金戈鐵馬去,馬革裹尸還。然而鋒芒過于畢露,有時可能身陷囹圄,甚至,命喪黃泉。
楊修,為人恃才放曠,過于鋒芒畢露,不知操乃多疑之人,怎容得下才能強于他的人存在。當楊修解讀出一合酥的含義時,他的命運便向悲哀走去,死亡之門便即打開。楊修的桀驁不馴,恃才放曠,使他像流星般劃破孤寂的夜空,只是以孱弱之軀給天空點點星光,使人眼前一亮。如若他能韜光養晦,便會像明明皓月,灼灼紅日,日日東升西落,夜夜以及穩固的形狀固定于蒼穹之一隅,而現在留下的只是一聲聲的哀嘆。
縱觀古今天下,多少仁人志士以“虛懷若谷”面對世人,也正是因為恪公守己,他們能比別人更成功。諸葛亮,三國戰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人物,雄才偉略,頗具軍事才能,面對劉備三顧茅廬而不出,后又以超人的領導能力幫助劉備收復漢室,形成三國鼎立的歷史格局,從而名垂千古,永垂不朽。真正有大智慧和大才華的人,多是大巧若拙。才華和智慧就像是他們精神深處的皎潔明月,早已照徹了他們的心性。他們的眼神是慈祥的,臉色是和藹的,腰身是謙虛的,心底是平和的,靈魂是寧靜的。正所謂,大智慧大智若愚,大才華樸實無華。至此,你將受到社會重視,繼而受到人民尊敬,受到廣泛關注,存在感便油然而生了。
在人的一生當中,做事要像桅桿一樣把目標樹的高高的,要像風帆一樣把勁鼓得足足的,敢于面對各種各樣的困難,乘風破浪,勇往直前。做人要像暴風雨中對待桅桿那樣,盡管不愿意,但還是要放倒它,因為只有降低重心,才能平安。做事高標準高風格你會一次比一次優秀,低調做人你會一次比一次穩健。韜光韞玉是一種品格,一種姿態,一種修養,一種智慧,是做人的最佳姿態。欲成事者必須要寬容于人,進而為人們所贊賞,所欽佩,這正是人能立世的根基。根基堅固,才有枝繁葉茂,碩果累累;倘若根基淺薄,便難免枝衰葉弱,不禁風雨。圭角不露,與人和諧相處,可以讓人在不顯山不露水中成就大事業。
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從事雜交水稻研究已經半個世紀了,不畏艱難,甘于奉獻,嘔心瀝血,苦苦追求,為解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做出了重大貢獻。從1953年到1966年,他在農校一邊教課,一邊做育種研究,每年都是農場選種。在研究的初期階段,為了獲得一株必需的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他和新婚妻子一起,在1964年到1965年連續兩年的酷暑季節頂著烈日大海撈針般地尋覓在安江實習農場和附近生產隊的稻田里,在前后共檢查了4個常規水稻品種的14000多個稻穗后,終于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的植株。他的杰出成就不僅屬于中國,而且影響全世界。這位耄耋之年的老科學家,已在湖南政協副主席的崗位上任職長達28年。袁隆平能在任這么久,這是獨一無二的政治殊榮,是國家和人民對他所做貢獻的巨大褒獎。然而他卻在今年主動請求辭職。當這一議程通過后,現場全體委員報以充滿致意的掌聲。袁隆平受之無愧。他并沒有依仗對人類所做出的巨大貢獻而盛氣凌人,只是選擇了安享晚年。
面對這位流芳百世的老人,我們會看到,只要持之以恒的做事,積極認真的做人,每個人都會迎來屬于自己的成功!無論前進的道路是鮮花盛開還是荊棘叢生,都應該貧賤不移,榮辱不驚,光明磊落,坦蕩大度,活出生命中應有的壯氣、骨氣、豪氣、大氣!才華猶如一把雙刃劍,可以刺傷別人,也會刺傷自己。所以運用起來應當小心翼翼,平時應插在劍鞘里。凡事做大事業的人,都應該修煉“藏露”之功。洪應明在《菜根譚》中講到:“文章做到好處,無有他奇,只是恰好。”才智的使用也是如此,用至好處,只是恰好。
做人應該學學成熟的稻穗,縱然碩果豐滿,也有勇氣低下高貴的頭顱。性格豪放者心胸必然豁達,壯志無邊者思想必然激越,思想激越者必然容易觸怒世俗和所謂的權威。所以,社會要求成大器者能夠隱忍不發,以屈全身方能以身展翅。不耍小聰明,讓自己始終處于冷靜的狀態,在“淡然”心態的支配下,兢兢業業,才能做成大事業。
TP206
A
1672-5832(2016)03-0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