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資訊
經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同意,中央網信辦、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近日聯合印發《關于加強國家網絡安全標準化工作的若干意見》,對加強網絡安全標準化工作作出部署。《意見》明確,全國信息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在國家標準委的領導下,在中央網信辦的統籌協調和有關網絡安全主管部門的支持下,對網絡安全國家標準進行統一技術歸口,統一組織申報、送審和報批;探索建立網絡安全行業標準聯絡員機制和會商機制;建立重大工程、重大科技項目標準信息共享機制;建立軍民網絡安全標準協調機制和聯絡員機制。《意見》要求,推動網絡安全標準與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配套銜接,促進網絡安全標準與信息化應用標準同步規劃、同步制定;整合精簡強制性標準,在國家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涉密網絡等領域制定強制性國家標準,優化完善推薦性標準,視情在行業特殊需求的領域制定推薦性行業標準,原則上不制定網絡安全地方標準。
經李克強總理簽批,國務院近日印發《“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明確提出了未來五年國家科技創新的指導思想、總體要求、戰略任務和改革舉措。《規劃》描繪了未來五年科技創新發展的藍圖,確立了“十三五”科技創新的總體目標。國家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大幅躍升,國家綜合創新能力世界排名進入前15位,邁進創新型國家行列;創新驅動發展成效顯著,與2015年相比,科技進步貢獻率從55.3%提高到60%,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從15.6%提高到20%;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通過《專利合作條約》(PCT)途徑提交的專利申請量比2015年翻一番,研發投入強度達到2.5%。《規劃》提出建設高效協同的國家創新體系,并從培育充滿活力的創新主體、系統布局高水平創新基地、打造高端引領的創新增長極、構建開放協同的創新網絡、建立現代創新治理結構、營造良好創新生態等六個方面提出了總體要求。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了《食品安全工作評議考核辦法》,明確今年起對省級政府的食品安全工作進行評議考核。《辦法》規定,考核分為四個步驟。一是實地檢查。國務院食品安全辦會同相關部門和單位組成考核組,依據考核方案對各省(區、市)人民政府當年度食品安全工作進展進行實地檢查。二是自查評分。各省(區、市)人民政府按照考核方案,對本年度食品安全工作情況進行全面總結和自評打分。三是部門評審。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成員單位按照考核方案,結合日常監督檢查情況,對自評報告中相關指標內容進行考核評審。四是綜合評議。國務院食品安全辦會同相關部門和單位作出綜合評議,形成考核報告,報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審定。考核結果分為A、B、C三個等級,由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通報各省(區、市)人民政府。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建立國有企業違規經營投資責任追究制度的意見》,這是完善國有資產監管、落實國有資本保值增值責任、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的重要制度安排。《意見》指出,要按照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以提高國有企業運行質量和經濟效益為目標,以強化對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資產聚集部門和崗位的監督為重點,嚴格問責、完善機制,構建權責清晰、約束有效的經營投資責任體系。在2017年年底前基本形成國有企業違規經營投資責任追究制度和責任倒查機制,在2020年年底前全面建立覆蓋各級履行出資人職責的機構及國有企業的責任追究工作體系,形成職責明確、流程清晰、規范有序的責任追究工作機制。《意見》強調,國有企業經營管理有關人員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和企業內部管理規定,未履行或未正確履行職責造成國有資產較大或重大損失,以及其他嚴重不良后果的,應當追究責任,且實行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
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實施支持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若干財政政策的通知》。《通知》提出了10條具體政策措施:將農業轉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納入公共財政保障范圍,逐步完善并落實中等職業教育免學雜費和普惠性學前教育的政策;加快落實醫療保險關系轉移接續辦法和異地就醫結算辦法;加快實施統一規范的城鄉社會保障制度;支持進城落戶農業轉移人口中的失業人員進行失業登記,并享受職業指導、介紹、培訓及技能鑒定等公共就業服務和扶持政策;建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獎勵機制,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在根據戶籍人口測算分配均衡性轉移支付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向持有居住證人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支出需求;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考慮持有居住證人口因素;支持提升城市功能,增強城市承載能力;維護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加大對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財政支持力度并建立動態調整機制等。
近日,公安部會同中央綜治辦等7部門制定并發布了《關于規范居民身份證使用管理的公告》。其中,明確規定,國家機關或者有關單位及其工作人員不得扣留或者抵押公民的居民身份證,不得擅自復印、掃描居民身份證。《公告》指出,國家機關或者有關單位及其工作人員不得擅自復印、掃描居民身份證,不得扣留或者抵押公民的居民身份證。公民應當堅決抵制擅自復印、掃描身份證或者扣押身份證的行為。同時,國家機關或者有關單位及其工作人員應當認真履行居民身份證核查義務,嚴格落實人、證一致性核查責任。冒用他人身份證的個人,將被列入不良信用記錄“黑名單”庫,推動落實聯合懲戒機制。《公告》還明確,廣大群眾可積極向公安機關和有關主管部門檢舉偽造、變造、買賣、冒用居民身份證以及泄露、竊取、買賣、冒用公民個人信息等違法犯罪行為,公安機關將依法予以嚴厲打擊。
9月1日起,國家信訪局官方微信公眾號正式開通運行。國家信訪局官方微信公眾號設置有“信訪資訊”“信訪指南”和“網上信訪”等功能。群眾可通過在國家信訪局門戶網站掃描二維碼,或在微信中查找“國家信訪局”關注該微信號,并在“網上信訪”通道中提交投訴請求或提出建議,或查詢信訪事項辦理情況、進行滿意度評價。根據國務院《信訪條例》的有關規定,國家投訴受理辦公室不受理匿名,以及事實不清、責任主體不明的信訪事項。在“網上信訪”功能板塊的建議征集、查詢評價這兩項內容,同樣需要實名注冊登錄后才能夠進行。除了“網上信訪”功能之外,國家信訪局還將通過該公眾號發布信訪工作制度改革的最新進展,信訪系統的重要會議,各地信訪部門的新舉措、新經驗等,解讀信訪工作相關政策法規。
教育部近日印發《督學管理暫行辦法》。《辦法》對督學的職責范圍進行了明確,要求督學應對政府及有關部門履行教育職責情況進行督導;對各級各類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情況實施督導;對師生或群眾反映的教育熱點、難點等重大問題實施督導;對嚴重影響或損害師生安全、合法權益、教育教學秩序等的突發事件,及時督促處理并第一時間報告上級教育督導部門;每次完成督導任務后,及時向本級教育督導機構報告督導情況,提交督導報告;完成本級人民政府及教育督導機構交辦的其他工作事項。同時,《辦法》指出,督學受教育督導機構指派,可行使5項權力:一是就督導事項有關問題進入相關部門和學校開展調查;二是查閱、復制與督導事項有關的文件、材料;三是要求被督導單位就督導事項有關問題作出說明;四是采取約談有關負責人等方式督促問題整改落實;五是對被督導單位的整改情況進行監督、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