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詩
(武漢理工大學 湖北 武漢 430070)
明月偏照溝渠
——從小說《意外的旅客》和電影《革命之路》看交流的不可靠性
唐 詩
(武漢理工大學 湖北 武漢 430070)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這本是古人對自己坎坷情路和遇人不淑的悲情感嘆,無奈于這樣的苦情戲碼在現代社會仍不斷上演。而“溝通”與“交流”似乎成了解決這類問題過程中的熱門詞匯。人們常常寄希望于所謂的交流來達成意見的一致從而化解矛盾、解決問題進而重歸舊好。然而,事實果真如此?交流真的有用?本文試從小說《意外的旅客》和電影《革命之路》中截取的對話進行對比,探尋交流之不可靠性。
交流;不可靠性;溝通;對話模式;情感
《意外的旅客》是美國小說家Anne Tyler寫于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一部關于婚姻與家庭的小說。 與之相似的是,電影《革命之路》同樣專注于夫妻間的情感危機。描述上世紀五十年的美國,一對住在革命路的夫妻。兩部作品中,2對夫妻都遇到了生活的瓶頸——《意》中的喪子之痛與《革》中的夢想缺失。面對困難,大家不約而同選擇交流,遺憾的是,正常交流均衍化為爭吵。現舉例兩部作品中典型的爭吵情景,來分析雙方的爭吵模式:
例一:《意外的旅客》
Sarah: You said, ‘Honey, to tell the truth, it never seemed to me there was all that much point to begin with.’ Those were your exact words.
Macon: Um…
Sarah: And you don’t even know what was wrong with that.
Macon: No, I guess I don’t,” Macon said.
例二:《革命之路》
F:April! April! …(變追變喊)
A: 離我遠點
F:聽我說
A:離我遠點!我在樹林里也躲不了你是嗎?
F:聽著,April, 我剛剛是亂說的,真的,我不是有意的
A:你還要說,是吧?你就不能閉嘴嗎?我需要冷靜一下,你看不出來嗎?我與要冷靜一下!
從例舉的情景可以發現,雖《意》屬于冷靜型爭吵,《革》屬于激烈型爭吵,但每組中均存在需要冷靜思考的一方和沖動并急于解決問題的一方。不難找出《意》中的Macon 與《革》中的April 在交流中的地位相像——二人在交流中均處于較為被動的地位,不愿表達感受,花很多時間思考,希望冷靜下來,并常常通過減少詞量來表達不滿(這通常更能激起爭吵中對方的憤怒);而《意》中的Sarah 與《革》中Frank則都可歸類為交流中的“挑起者”——他們都急于解決問題,卻常常推卸自身責任,把錯誤歸于對方,質詢的語氣和喋喋不休的頻率常會把對方逼得喘不過氣。類似的組合于是導致類似的結局——《意》中Sarah離家出走,即使她多次挽回,Macon 最終仍選擇同Muriel在一起,《革》中Frank出軌多次,即使回心轉意,也未改變妻子悲劇性的結局致使巴黎夢破碎——明月偏照溝渠。
回到爭吵本身,我們不得不承認,爭吵其實就是一種交流。何況《意》中的Sarah 也多次試圖復合,通過電話、裝修、二度蜜月等多種方式與Macon進行平和溝通(交流)。如此多交流,有違大眾常識的是,為何解決問題的目的仍然未達到,事情而是往往朝另一個方向發展呢?在分析“明月偏照溝渠”的原因之前,另一種相處模式可以現身說法一下,即Macon與Muriel:
例三:《意外的旅客》(Macon 與 Muriel的對話)
Macon: Well, I really don’t think—
Muriel: Or you could come to my place. I’d fix you supper.
…
Muriel: Macon? What do you say?
Macon: Oh, why, um… I think for now I’ll just try to manage on my own.
Muriel: Well, I can understand that, believe me. I’ve been through that stage. So what I’ll do is, I’ll wait for you to get in touch. You do still have my card, don’t you?
Muriel: I don’t want to be pushy!
Macon: No, well…
《意》的最后,Macon為Muriel停下了出租車,預示著好的結局。可以注意到,Macon仍然是令人著急冒火的惜字如金和被動,在對話中幾乎不占成分。而對此,Muriel 并未步步緊逼或一定要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而是不斷對Macon表示理解并給他充分的選擇空間,用商量和輕松的姿態導向著對話。這樣的交流看似“單流”,卻無形中促進了關系的發展。
于是回到剛剛“明月偏照溝渠”的原因,由此可歸為兩大類:一,人在婚姻中的自私性。《意》中的Sarah 不顧丈夫的絕望,執意出走,尋找所謂自由,而Macon為了自身規則化、制式化和不輕易改變的個人習慣,也不主動為了妻子的心理恢復作出安慰和努力,而是仍舊延續老習慣。《革》中April為了自己的巴黎夢,Frank為了自身升遷,二人互不讓步。依靠婚姻相依為命的夫妻,每個人都希望對方能為了自己而活,只要有一個“強者”,最后便導致悲劇的發生。 二,便是交流或語言的不可靠性。交流的破綻在于你永遠是在進行一場辯駁,試圖讓對方接受你的想法或因你的想法而改變,而即使你在虔誠地聆聽對方,也大多違心。潛意識的你在拒絕接受對方的意見。我們總在有意無意地說服別人。因此,在婚姻問題中,大多數交流都是無效的,大家只是在立觀點,擺姿態。對于解決問題無用,反而有助于矛盾升級。《革》中結尾,房東老頭面對妻子不停的嘮叨,埋怨與詢問,默默將助聽器關掉的行為無聲卻有力地抨擊了所謂交流。
[1] Tyler, Anne. The Accidental Tourist[M]. New York: Ballantine Books, 2002
[2] Yates, Richard. Revolutionary Road[M]. New York: Vintage Books, 2000
唐詩(1991—),女,漢族,河北保定人,武漢理工大學英語語言文學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英美文學方向。
TP217
A
1672-5832(2016)03-006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