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明月 陳璐洋
(云南民族大學 云南 昆明 650500)
泰國民間故事《況托康村》文學類型分析
江明月 陳璐洋
(云南民族大學 云南 昆明 650500)
我們現如今常用的關于文學作品的分類便是把文學作品分為:現實型文學、理想型文學和象征型文學。本文將簡要介紹一下現實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學的基本特征以及泰國民間故事《況托康村》的主要內容,并用該分類方法簡要分析泰國民間故事《況托康村》的文學類型。
文學類型;泰國民間文學
關于文學作品類型的劃分,有多種見解,本文按照將文學作品分為理想型、現實型和象征型文學的分類方法來闡述。
1.1 現實型文學是一種側重以寫實的方式再現客觀現實的文學形態。它具有再現性和逼真性的基本特征。它要求文學立足于客觀現實,面對現實,并忠實于現實生活,并不是躲避現實。現實型文學立足于客觀現實,再現現實矛盾和本質規律,在藝術表現手段上的基本特點便是逼真性。
1.2 理想型文學是側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現主觀理想的文學形態。它具有表現型和虛幻性的基本特征。表現,指把內在主觀世界狀況以形象呈現出來。在理想型文學中,主觀理想具有高于一切的地位。虛幻性:理想型文學則充分運用夸張、變形、虛構的方法,不求外表的真實,而遵循情感的邏輯,追求情感的真實。
1.3 象征型文學 是一種側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審美意蘊的文學形態。它具有暗示性和朦朧性的特征。象征型文學側重在寄寓某種意念、意蘊。暗示是象征型文學寄寓意蘊的方式。象征型文學暗示的表達方式使它具有一定的朦朧性。象征是抽象之物與具體之物之間的比較,其中的意義是純粹暗示出來的。
況托康村是素可泰府斯里萊地區的一個村子。這個村莊緊挨著公山。
這個村莊住著一對以種田為生的老夫婦,一起生活了50年也沒有孩子。老公公耕地老婆婆幫忙插秧,生活節儉,并不富裕。雖然生活窮苦,但夫婦倆的感情很好,從不吵鬧打架。因為夫婦的格言是夫唱婦隨,老婆婆尊重并聽取老公公的提議,不管老公公囑咐什么,她都照做,從不與老公公爭吵。
清晨,老公公從凌晨五點離開家,他牽著牛扛著犁到斯里萊山腳犁田。早上九點老婆婆燒菜做飯去送給老公公。每天都是如此。天上眾神知道了,可憐這對夫婦,他們樂善好施、勤奮踏實,但生活依然窮苦。眾神想試探這對夫婦,便化身為僧人出來化緣。這時,老公公正在犁田,老婆婆正來送飯。婆婆見到僧人化緣經過,僧缽里沒有食物,怕僧人挨餓,便說道:“長老,現在九點了。您還沒有化緣到食物嗎?如果這樣,我把食物全部呈獻給長老吧。”便把食物全部獻給長老,之后老婆婆就趕回家燒菜做飯。做完飯已經正午了。到吃飯的時候老婆婆還沒來,老公公就想到婆婆可能把食物全獻給經過的長老了。老公公還是繼續犁田,沒生婆婆的氣。并想到婆婆肯定回家重新燒菜做飯了。當老婆婆送飯來時,老公公停止犁田,取下牛軛放牛吃草飲水。老婆婆怕老公公挨餓趕緊把飯送遲的原因說了,但老公公沒說什么。眾神看到這對夫婦的真心誠意,為了報答他們的善行,便點化他們耕種的田地,使之變為黃金。眾神一起念道:“這對夫婦是好人,我們不能讓好人再受苦難。我們要幫助他們,老公公到什么地方犁田,就讓那里的土地變成黃金。
第二天,老公公和平常一樣去犁田,他犁的土地變成了黃金。老公公趕緊回去告訴老婆婆,村莊里和鄰村的人都知道了,蜂擁來看。這個消息傳到城里,統治素可泰的帕隆王也知道了,他讓士兵去查詢,他命令道:“士兵!你們去調查一下,土地變成黃金的事是否屬實,如果是真的,務必把那對夫婦接進宮來,我要宴請他們,并用界石把地圍起來,不讓任何人進入。我懷疑那塊田肯定是個金礦。明天讓侍衛帶著牛車去把金礦運回宮中。你們趕快去辦!”
奇怪得很,田里的金子被侍衛運來放在王宮里就變成了普通的土,但每次搬回去放在田里又變成了黃金。那塊地旁邊的一個村莊,因此被稱為“況托康村”,含義是“金礦村”。這個村子一直到現在還存在。
泰國民間故事《況托康村》取自刀承華老師編譯的《泰國民間故事選譯》一書,泰國民間故事《況托康村》以善良老爺爺老奶奶的日常生活為開端,在天上眾神的試探之下一直保持善良的本心,眾神感念其善良,就對他施法,使老爺爺耕種的田地變為金子,宮中帕隆王知道了便派人將老爺爺田中的金子運到宮中,奇怪的是金子運到宮中就變成了土,再把土運回到老爺爺耕種的土地里,土又變成了金子。泰國民間故事《況托康村》表達了人們對善良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對善有善報這一觀念的秉持,表達了人們對生活的美好祝愿以及對于理想世界的向往,因此,我認為泰國民間故事《況托康村》屬于理想型文學。
它具有表現性,把內在的主觀世界狀況(即對善有善報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貪得無厭是不對的這一觀點)以老公公、老婆婆、帕隆王的形象呈現出來。顯然,在泰國民間故事《況托康村》中,主觀理想具有高于一切的地位。作為理想型文學其善有善報的主觀理想精神,在文學反映方面體現為對現實矛盾(善良的老爺爺老奶奶生活窮苦)的情感評價的大篇幅的側重。它極大地突出了文學的抒情表現功能。理想型文學的情感態度常常是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達出來的,并不婉轉。
作為理想型文學,《況托康村》具有虛幻性,充分運用夸張、變型、虛構的方法,塑造了神這一虛幻形象,“田變金”這樣的夸張變型,不求外表的真實,而遵循情感的邏輯善有善報,追求情感的真實。理想型文學也會從現實生活中汲取素材,但這種素材一經處理,便具有了獨特的夸張、變形的色彩,也因此具有虛幻的性質。是側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現主觀理想的文學形態。
[1] 泰國民間故事選譯 刀承華 民族出版社 2007-7-1出版
[2] 文學理論教程 童慶炳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11月出版
江明月(1992—),女,漢族,云南保山,在讀研究生,云南民族大學,泰國語言文學。陳璐洋(1992—),女,漢族,云南昆明,在讀研究生,云南民族大學,泰國宗教與文化。
I206
A
1672-5832(2016)08-003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