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婷
(廣西師范學院 廣西 南寧 530001)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分析
何 婷
(廣西師范學院 廣西 南寧 530001)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揭示經濟運行規律,并科學指導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為供給側改革提供理論依據。通過調整供給總量和結構平衡,解決經濟發展中各種內在深層矛盾,充分釋放經濟內生動力,實現我國經濟穩定發展。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總供給平衡;結構平衡
1.1 總量供需平衡理論
馬克思在《 資本論 》中通過對資本主義社會總資本再生產的分析,創立了社會總需求與社會總供給平衡的理論。他所揭示的兩大部類的生產與消費的關系, 實際上就是社會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平衡關系,從而科學地得出了社會資本簡單再生產和社會資本擴大再生產得以進行的條件是兩部類的均衡,先看簡單再生產公式(不變資本價值c,可變資本價值v,剩余價值m):
1.1.1 I(v+m)=IIc,該公式是社會簡單再生產實現最基本的條件,反應了社會生產兩大部類之間相互依存,互相制約的一種比例。
由公式1派生出公式2、3、4:
1.1.2 I(c+v+m)=Ic+IIc,這一公式反映了第I部類生產資料的供給等于整個社會對生產資料的需求,這樣才能達到生產資料供需平衡。
1.1.3 II(c+v+m)=I(v+m)+II(v+m),該公式反映了當第II部類消費資料的供給等于整個社會對消費資料的需求,實現社會消費資料供需平衡。
1.1.4 I(c+v+m)+II(c+v+m))=Ic+IIc+I(v+m)+II(v+m),公式左邊I(c+v+m)是生產資料總供給;II(c+v+m)是消費資料總供給,兩者之和就是社會總供給;公式右邊Ic+IIc是生產資料總需求;I(v+m)+II(v+m)是生活資料總需求;二者之和是社會總需求;該公式左邊說明兩大部類提供的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之和應與公式右邊兩大部類需要的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之和一致,此時社會總供給量和總需求量的總量平衡和比例平衡。
再看擴大再生產公式,其中 △c表示追加生產資料,△v 表示追加可變資本,m /x個人消費:
1.1.5 I(v+m)>IIc,該公式是實現社會資本擴大再生產最基本的前提條件,只有在這種條件下,第I部類的產品在補償了已經消耗掉的生產資料以后,還能余下一部分生產資料供兩個部類擴大再生產追加生產資料的需要。
1.1.6 I(v +△v+m/x )=II( c+ △c ),公式5是社會資本擴大再生產的最基本的實現條件:第I部類對生產資料的供給必須同第II部類對生產資料的需求相一致。這一平衡公式反映了在擴大再生產的情況下兩大部類之間互相提出需求,互相提供產品,因而存在互為市場,互相制約的關系。[1]
由公式6派生出公式7、8:
1.1.7 I(c+v+m)=II(c+△c )+I( c+ △c ),公式中,第I部類的生產資料的總供給只有等于兩部類對生產資料的總需求時,社會資本擴大再生產才能達到平衡。
1.1.8 II(c+v+m)=I(v+△v+m/x )+II(v +△v+m/x ),公式中,第II部類消費資料的供給與兩部類對消費資料總需求達到平衡時,只有在這種比例關系經常得到遵守的條件下,整個社會生產才能在不斷擴大的規模上順利向前發展。
當前中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而下行壓力直接來源于企業活力不足,企業活力不足又來源于企業生產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務沒有市場,而生產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務沒有市場是因為他們的東西與市場需求存在矛盾。比如,2013年12月發布的《中國工業通信業運行報告》顯示,6萬余戶大中型企業產能利用率平均低于80%,產能過剩從鋼鐵、有色金屬、建材、化工、造船我國一些行業和產業產能嚴重過剩,而高科技技術裝備、核心技術、高端產品還依賴進口。一些有大量購買力支撐的消費需求,在國內得不到有效供給,消費者將大把鈔票花費在出境購物,海淘”購物上,等等[2],據測算,2014年我國居民出境旅行支出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事實證明,我國不是需求不足,而是需求變了,供給的產品,服務沒有變,質量跟不上。因而,解決產能過剩問題應著力擴大有效供給,減少無效供給。
1.2 結構比例平衡理論
結構均衡即兩大部類之間的交換,各部類內及部門之間的生產交換要達到結構比例均衡。兩大部類的結構比例平衡意味著,兩大部類中各不同細分部門和各不同細分產品的生產,也應保持合理的比例關系,以保證不同部門內及部門間生產的產品均能互相滿足需要,這樣才有社會再生產體系的正常運轉。否則,社會生產體系會出現不均衡,有些部門生產產品過剩,有些部門生產產品不足。對整個社會而言,這會造成資源的配置不當甚至嚴重浪費。
聯系到當前我國經濟出現的供需不平衡,產能過剩等問題,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社會再生產結構性失衡問題引起的,表現為社會總供給的生產結構與消費需求結構不匹配。要切實化解供給結構與有效需求不匹配的矛盾,提高供給側結構對需求結構的適應性。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認為,社會經濟發展包括,生產、交換、分配、消費四個環境,而四個因素又相互決定作用,相互影響,相互對立,又相互統一,但生產是起支配性作用,因為人類的生存來源于實踐,物質資料的生產活動是人類最基本的生產活動。因此,需要重視生產在經濟發展中的決定作用,同時也要重視,交換、分配、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只有從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出發,才能全面認識供給側與交換,分配,消費的辯證關系,才能全面認識供給側改革的豐富科學內涵。
2.1 創新發展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習近平強調:“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不創新就要落后,創新慢了也要落后。要大力推進經濟結構性戰略調整,把創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3]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創新發展理念,推動科技創新,創造新產業,推動生產力發展,改善供給結構。
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寫道,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時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大工業創造了像蒸汽機和其他機器那樣的手段,使工業生產在短時間內用不多的費用便能無限地增加起來。[4]這說明可通過技術創新推動生產力發展,減少了工作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豐富市場產品供給量。另一方面,推動產品升級換代,以質量升級改善有效供給,不斷提升高端技術、產品、服務的比重,做到產品和服務質量“雙提高”。當前,推進“大眾創新”,就是要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科技創新、產業創新、企業創新、市場創新、產品創新等,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
2.2 調整總供求量,促進經濟健康發展
按照馬克思的社會再生產總量供需平衡理論,必須保持總供和需需求的均衡。供給與消費這對矛盾既對立又統一的辯證關系,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約。
調整總供求平衡首先就是去產能。 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積極穩妥化解產能過剩。要按照企業主體、政府推動、市場引導、依法處置的辦法,研究制定全面配套的政策體系,因地制宜、分類有序處置,妥善處理保持社會穩定和推進結構性改革的關系。實行低效率企業兼并重組,處置“僵尸企業”、降低企業成本,同時嚴格控制增量,防止新的產能過剩。此外,調整供求平衡還需要化解房地產庫存。近年來,房地產業價格體系扭曲、內外失衡、過度投資導致房地產庫存龐大。政府為化解房地產庫存,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加快農民工市民化,允許農業轉移人口在就業地落戶,形成更多對房地產的需求,同時鼓勵企業調整營銷策略,適當降低放假,有效滿足老百姓的需求。
2.3 調整產業結構,促進一、二、三產業的協調發展,為社會提供適銷對路的優質產品
調整結構平衡就是要三大產業協調發展,走可持續經濟發展道路。近年來,某些城市調整產業結構,第三產業發展勢頭良好,適應人們不斷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求而進行的產業升級性的調整。以西部地區成都為例,成都的一、二、三產業結構比例是3.5:43.7:52.8,可以看出成都在第三產業方面有絕對優勢,旅游,互聯網等服務業,高科技產業為城市創造可觀收入,增加就業崗位,改善生態環境,同時政府可以結合成都自身優勢打造一批高端第三產業做為城市名片。此外,成都第一產業投入比例低,可以根據成都平原優勢適當發展高質量的農業產品。四川俗有天府之國的美譽,成都坐落在成都平原中心位置,土地肥沃,光照充足,政府可為農民提供技術,政策支持,鼓勵農民發展生態農業,開發綠色有機產品,為社會提供適銷對路的優質產品,滿足市場需求。
[1] 張朝尊 曹新.馬克思關于宏觀調控理論基礎問題的研究[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5(4)
[2] [3]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2016)M].北京:人民出版社 學習出版社,2016
[4]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何婷(1988-),女,四川巴中人,廣西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碩士研究生。
F224
A
1672-5832(2016)08-005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