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子晴
(黑龍江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影響中國電視劇對外傳播因素分析
于子晴
(黑龍江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在經濟發展深入和國際競爭加劇,政府提倡文化產品“走出去”的新時期,我國電視劇也正在不斷的走出國門對外傳播,雖然已經逐步的取得了一些成就,不過目前仍然存在著許多的不足之處,從內部外部多方面多角度考慮深入分析影響我國電視劇對外傳播的因素,更加清楚直接的看出我們面臨的不足之處以及多重挑戰。
對外傳播;文化折扣;政策壁壘
隨著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和國際競爭的日益加劇,國家對外傳播能力的提升成為現實需求。近年來,政府提出文化產品“走出去”號召使得一批優秀的中國電視劇正走出國門,開拓國際市場。中國電視劇與其他國家相比興起比較滯后,雖然近年來電視劇產業不斷的發展壯大的同時產量已經位居前列,但是在制作發行、傳播影響方面同文化產業相對發達的國家相比較而言,還是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
1.1 文化背景不同。全球化的不斷推進在助力中國電視劇“走出去”的同時,也給中國電視劇的對外傳播增添了一些阻力。由于各國之間的文化背景不同使得文化在對外傳播的過程中不同程度的打了一些折扣。也就是說,有一些在國內非常具有人氣和吸引力的優秀電視劇制作,因為大家有著共同的文化認同和價值取向而獲得很高程度的共鳴,而迎來了受眾的一致好評。在傳播到國外的時候,由于國與國之間本身就存在著的不同的文化風格、信仰追求或者是行為模式、價值觀念等等,傳播到其他地方的時候它的吸引力與社會評價也會減弱,在本國評價的基礎上大打折扣。
1.2 語言文化差異。語言作為我們溝通和交流的必不可少的工具,同時也是文化傳播和思想表達的重要載體。電視劇的傳播中語言作為其傳播載體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在電視劇對外傳播中,語言文化的障礙也是影響傳播質量的直接因素。有些中國的語言在翻譯成其他國家的語言的時候及時要或多或少的增減但是也不能完全準確的將原電視劇本身想要表達的情感和韻味傳遞出去。比如《甄嬛傳》等一些古裝電視劇在國內播出的時候語言是其作品一個很大的亮點,口吐芳蘭般的古韻對話足足地將受眾帶入到了那種情境,也使得人們反復咀嚼,津津樂道。而在對外傳播的過程中需要翻譯成英文,原本語言的美感無法完整準備的傳遞出去。很多經典的對白也被翻譯的蒼白無力。
1.3 存在地域差異。電視劇對外傳播還存有一些地域差異的限制。比如在地理位置上相對來說比較靠近我們的東南亞地帶,可能由于地理歷史等因素跟我們在一定程度上有著差不多的文化認同和價值取向,例如有些國家都有佛文化等等,這樣在電視劇的對外傳播過程中受到的制約和限制相對較少,需要克服的因素不多。但是在地理位置上距離我們相對較遠的其他國家,可能無論是地理歷史還是政治文化方面認同度都較低,所以當我們將本國電視劇文化傳播出去的時候要盡量克服諸多的因素,充分考慮好不同的地區,盡量使得對外傳播效果達到最大化。
2.1 電視劇制作被市場綁架。如今在電視劇制作領域門檻偏低,很多人涌入到電視劇的制作領域。在電視劇市場蓬勃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多問題。有些電視劇制作方成本有限,在電視劇制作和發行的時候難免迎合市場走向質量低劣,重視電視劇的經濟效益遠遠超過它的社會效益。甚至有些偏離高雅文化迎合低級趣味。或者一些電視劇由于經費問題發行效益很難保證。有些電視劇作品甚至為了經濟效益,為了博人眼球而以犧牲電視劇品質為代價。
2.2 電視劇在整體制作上體系不成熟。中國電視劇制度方在生產電視劇時缺乏之中廣泛的全球視野,由于國內本身人口眾多,制作方跟多的將眼光投向了中國市場,而在制作方無論是內容選擇還是生產發行方面都很少從最開始的時候就做好“走出去”的發展戰略。中國電視劇的制作可能更多的只是在想如何迎合電視臺的口味,而在制作之時缺少了全球化的廣泛視野,在電視劇的生產制作之時更多地只是想如何迎合電視臺的口味,國內對于電視“走出去”的政策扶持還不夠到位,沒有雄厚的資金來做強大的后盾,另外還有就是針對海外市場拓展的專業性外交人才太少。海外的發行實力不夠強大,尚未形成一個良好的體系。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推進,電視劇儼然已經成為了商品經濟時代的一種文化商品在世界市場上來進行買賣和交易。但是由于每個國家制作的電視劇這種文化產品本身就承載了這個國家的地域文化和價值導向,各國處于對本國及本民族文化和市場的保護,以及基于以下軟性文化植入或者政治宣傳等方面的考慮,都會制定出相應的本國文化市場政策,這些政策的存在也為我們在電視劇對外傳播的過程中受到了很多限制,也是難以跨越的一道障礙。在國際貿易中,一直存在著文化產品自由貿易和文化例外的文化保護主義爭論。美國則是倡導全球文化產品的自由貿易,而相對的法國和加拿大等國家提出文化例外,主張維護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如今中國在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不斷的發展壯大,國家的綜合實力不斷增強。一些西方國家在面對中國不斷強大崛起的同時開始產生了中國體制和發展模式的擔憂。西方國家出于對本國利益上的多方考慮,開始炮制出許多“中國威脅論”、“中國崛起”、“中國擴張論”等許多的不實言論。由于長期的受到這種不實言論的熏陶,總會在潛移默化中使得其他國家的人們開始懷疑中國電視劇等輸出文化的動機。比如一些西方的媒體會認為中國在世界各地建立的孔子學院是對其他國家進行的一種文化滲透。其實這種不實言論的傳播會在國外的很多地區對中國文化造成一種誤解,使得許多國家總是帶著有色眼鏡來看待中國對外傳播的文化產品,一些對中國不利的言論也不斷的在國際間流傳。
中國電視劇的對外傳播從根本上來說是中國文化輸出的一個方面,只有我國的國家形象不斷的在世紀舞臺上廣泛的受到認可和支持,中國電視劇產業才能隨之有著更巨大更深遠的影響力,相信對著各國文化的不斷深入交流,我國在克服諸多制約因素的前提下提出更加可行的對外傳播對策,我國電視劇的發展前景會更加光明和廣闊。
[1] 劉佳.全球語境下的電視劇跨文化傳播[D].南京師范大學,2007.
[2] 楊慧.韓劇的品牌營銷策略及其對我國的啟示[D].中南大學,2009.
[3] 張玲.韓國影視文化在中國的傳播及其影響[D].吉林大學,2007.
于子晴(1993.06-),女,漢族,吉林省,黑龍江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碩士,新聞理論與實務。
G206
A
1672-5832(2016)08-007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