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蒙
(中央民族大學管理學院 北京 100000)
從集體行動的邏輯看“英國脫歐”事件
余 蒙
(中央民族大學管理學院 北京 100000)
2016年6月24日,英國“脫歐”公投結果以脫歐得票51.9%的微弱優勢勝出。此后,國際上有關英國和歐盟的關系、英國曾經“疑歐”、“脫歐”、歐盟一些會員國認為英國一直不是誠心加入歐共體以及英國脫離歐盟后對各國的影響的論證紛紛涌到公眾的視野中。本文將從集體行動的邏輯這一視角對這一問題進行分析,并探究“英國脫離歐盟”這一事件的本質。
英國脫歐;集體行動;利益
集體行動的邏輯批判了傳統的集團利益觀,認為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存在沖突,個人利益不必然導致集體利益,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會損害集體利益。歐盟,也即歐洲聯盟,從歐洲共同體發展而來。歐洲共同體是在1950年開始建立的,最初只有6個成員國。隨著后期規模的擴大,成員國發展到28個,并正式建立歐洲聯盟。歐盟通過建立統一的法律制度和貿易規則,讓身處其中的成員國享受到各種商貿優惠,并代表成員國參加國際會議,維護成員國利益,保持其國際上超然的政治和經濟地位。歐盟的集體行動的邏輯可以分為兩方面體現:
1.1 歐盟的集體利益分析
從1950年歐洲煤鋼共同體到1965年歐洲共同體以及現今的歐洲聯盟,歐聯的集團利益觀在在發展的過程不斷豐富:首先體現在1951年6個成員國共同簽訂的《歐洲煤鋼共同體條約》,在這份條約中寫到“為生活水平的提高與和平事業的進步而協作”,即為了經濟的發展和維護和平關系而建立。1973年,6成員國一起簽訂了《羅馬條約》,這一份條約是出于“保護表演者、唱片制作者和廣播組織的權利的愿望”而簽訂。1965年,6各成員國共同簽訂《布魯塞爾條約》,宗旨是:取消各成員國之間的貿易壁壘;建立一個單一的對非成員國的商業政策;最終協調成員國之間的運輸系統、農業政策和一般經濟政策;取消私人和政府所采取的限制自由競爭的措施;保證成員國之間勞動力、資本和工商企業家的流動性?,F今,歐盟共同簽訂了《歐洲聯盟條約》,決心實現他們經濟的強大和同步發展并建立一個包含一種單一及穩定的貨幣的經濟和貨幣聯盟;決定在完善內部市場、加強團結和環境保護范圍內,為了他們人民的目的,促進經濟和社會進步,并實行確保其他領域進步同經濟一體化相適應的政策;決心建立他們國家國民共同的公民身份;決心實行一項包括最終構建共同防務政策的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這種政策可能在一定時間后導致共同防御,從而增強歐洲的同一性和獨立性,以便促進歐洲和世界的和平、安全及進步。
1.2 以英國為代表的個人利益分析
英國是繼希臘之后提出要退出歐盟的國家之一,但一直沒有付諸實施。其在與歐盟的融合中一直受到各種質疑,比如英國在歐盟部分決策上經常持反對意見,英國堅持與美國保持良好的同盟關系,英國維護自己的主權并堅決反對通過制憲建立一個真實意義的歐洲政府,英國被歐盟攤派21億歐元預算時英國的拒不接受……都體現了英國對歐盟的不認同。在整個歐盟制憲過程中,英國既主動參與,又堅持確保英國及其他成員國不能因此而成為歐盟的一個地方單位。[1]因此,從英國自身利益出發,其考慮的因素主要有:第一,加入歐洲聯盟并通過其在歐洲的經濟地位及其在世界的政治地位維護自身的安全和獲取利益保障;第二,保持一個國家的主權不被侵占,不能成為歐洲聯盟的一個地方政府,保證自身的經濟、制憲和外交自由;第三,有關歐盟各項預算得分擔上要保持公平待遇,并依據相應的預算水平建立其在歐盟中的領導地位;第四,維護整個歐盟的繁榮發展要考慮到本國的實際情況,比如西歐難民的遷移問題,不能影響英國的自身發展……
2.1 困境之一:歐盟自身的利益沖突
歐盟基于維護和平與發展的共同利益而建立,至今已有60多年的歷史。隨著全球經濟事務和政治問題的復雜化,歐盟各組織機構承擔的責任、權力越來越大,中間的利益競爭也日益明顯。一方面,作為具有各個成員國公民身份的個體在參與歐盟各項事務處理過程中無法回避母國利益與歐盟集體利益的沖突。如果利益分布不均,就會導致利益一致的成員國成員積極實施政策,而利益不一致的組織成員消極應對等。另一方面,作為具有私人情感和利益取向的個人在與其他人的利益博弈中,也勢必會影響到歐盟整體的經濟效益。比如常見的增加預算,擴張組織機構,增加編制等,而這些與歐盟集體利益與建立的初衷是相違背的。
2.2 困境之二:各成員國之間的利益沖突
各成員國在維護歐盟集體利益時,也會存在利益沖突,并損害歐盟的集體利益。首先,成員國在歐盟內部的領導地位競爭,各成員國在歐盟內部都主張要維護本國的利益,并爭奪領導地位,進而發生沖突,影響歐盟一致政策的有效推行。然后,成員國在歐盟建設中的利益和成本分擔,不同國家實力不一致,預算成本分擔不同會損害部分成員的利益。其次,成員國自身發展水平的競爭,成員國加入歐盟本身一方面是維護和平,另一方面是使自身在穩定的環境中獲得更好的發展,并相互競爭,發生利益沖突。
2.3 困境之三:歐盟與成員國的利益沖突
歐盟與各成員國之間的沖突,取決于成員國對歐盟的依賴程度、成員國的價值觀和歐盟決策對自身的影響。就英國而言,英國本身就是一個大國,在國際上有較高的國際地位,并與美國結盟,其對歐盟的依賴程度并不強,因此在遇到歐盟與自身利益相不一致的時候下就很可能會發生利益沖突。此外,英國的自由貿易主義及與美國的結盟與歐盟的整體價值觀不和,歐盟希望在全部成員國范圍內建立統一的法律制度及經濟貿易體系,讓各成員國能夠更好的融合在這個聯盟當中,但是英國認為歐盟侵犯了自己的主權。決策的影響主要反映在成員國自身對于這個政策的利益考量,包括這個政策是否是基于集體利益做出的抉擇,集體利益是否與自身利益一致等。比如歐盟的難民庇護政策遭到了英國、意大利、希臘能國家的抵制,而歐盟的增加預算方案也受到包括英國在內的預算分攤任務中的成員國的反對等。
[1] 葉江 王一,淺論英國在歐盟制憲中的地位與作用——兼論歐洲一體化的前景問題,歐洲研究,2008年第期。
余蒙(1991.04-),女,漢族,湖北省黃岡市人,中央民族大學管理學院2015級行政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公共政策。
D856
A
1672-5832(2016)08-01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