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陽下山了》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張佳麗
?
從舒巷城文學作品看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香港
—以《太陽下山了》為例
張佳麗
[摘 要]長篇現實主義小說《太陽下山了》中,作者舒巷城將目光聚焦于香港社會底層民眾,描繪了香港底層社會的眾生相,表現了鄉土社會在城市文明沖擊下的動蕩。
[關 鍵 詞]舒巷城文學作品;中與西;傳統與現代
舒巷城是香港20世紀五六十年代著名的本土作家,在英文書院讀書時就開始了自己的創作生涯。抗戰時他一度顛沛流離在大后方,輾轉上海、南京、東北、北平、天津等地。1948年回香港經商,業余從事寫作,創作了大量小說、散文、報告文學、詩歌和評論,是很有影響的地道香港作家。從他的小說中我們可以很清晰地感受到20世紀五六十年代港人的存在狀態。
20世紀五六十年代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初期,香港開始從一個小漁村轉變為國際金融中心,并且發展的速度令人驚訝。在那個時候眾多的文學作品中,香港被描述成為一個悲情的城市:工商業社會的生產方式和物化原則,以及時代的風暴,將港人逼入了種種兩難的境界?,F實的困頓、生活的漂泊、精神的沉淪……形成了五六十年代香港小說獨有的悲情。
舒巷城的文學作品,從20世紀50年代初期的《鯉魚門的霧》到20世紀70年代中期的《雪》,樸實無華的文字如影像般記錄著當時香港社會底層民眾的“淳樸與悲哀”。舒巷城從“鄉土香港”的風俗與景象入手,書寫著對香港的真實體驗,折射出香港城市現代化發展的面相,構筑了一個完整的香港本土世界。
《太陽下山了》是舒巷城的長篇現實主義小說,他將目光聚焦于香港社會底層,描繪了香港底層社會的眾生相,表現了鄉土社會在城市文明沖擊下的動蕩。棄兒林江生父原是一個海員,出海后杳無音訊,生母不堪困苦拋下他獨自走了。窮教師何通收養了他,卻在不久后死于肺病。養母梁玉銀帶著他再婚,后父林成富亦死于車輪之下。林江每天流浪于貧苦的香港街頭,受盡譏笑與凌辱。而正直卻窮困的作家張凡帶著失戀的痛苦來到泰南街,他用書本打開了林江的心扉,林江從此懂得了人生的意義,于是,挺起腰桿和母親弟弟在霧茫茫的人間結伴而行……小說中穿插著各種地方人物故事,包括筲箕灣內泰南街的生活場面、世態人情甚至當時的經濟商業競爭等,再現了那個時代下香港城市文明的漸進過程。
20世紀50年代是香港新舊文明、新舊經濟、新舊思想融合與滲透的開始。在《太陽下山了》中,泰南街充滿了俗世味道:“泰南街的屋宇樓高三層,已經有三十多年的歷史了;三十年前泰南街是曾經以它的新式的建筑物在西灣河區稱雄過一時的?!边@里,有“赤著胸膛飽滿的上身在拳打腳踢”表演少林拳賣膏藥的余廣東,有手里拿著個鐵罐子、連收錢都像“藝術插曲”的說書人張七皮,有坐在矮凳子上乘涼、一邊扇著葵扇一邊談論家長里短的婦人們,還有那鳴笛的船塢、“白鴿籠”式的家里嬰孩們吵吵鬧鬧哭哭啼啼、外面麻將臺的嘈嘈雜雜……在舒巷城眼里,這些窮街陋巷是還沒有受到現代商業都市文明侵蝕的“原鄉”,依然保持著“平民埠頭”的生活習俗,代表了美好的家園,散布在城市中,是香港這座城市的底色。窮街陋巷固然是窮,卻散發著濃厚的生活氣息以及充滿“香港風情”,淳樸、溫情。而急劇被物化的都市社會則虛偽又冷漠,兩兩相照,形成強烈對比。
小說中,“原鄉”與都市不同的生存原則之間的矛盾沖突,得到集中的體現:棄兒林江在這貧民的“原鄉”得到了另類的教育,他聽說書人張七皮講水滸,在正直的作家張凡那里受到文學的啟蒙,目睹感受下層民眾的友愛精神,這些成長與生存經歷,鑄就了他正直、善良、自我奮發的人生品質;反觀林江的養父林成富,是一個典型的被都市化進程所腐蝕的人物形象。一心做著老板夢的他,在自己的小鞋店關門之后,不肯面對現實,賭錢、酗酒,被內心的欲望所支配,陷入不能自拔的金錢焦慮之中,迷失本性,最終走上自我毀滅的道路。
二戰結束后初期的香港,大量赤貧的人沒有工作,各方面的資源也十分困乏。到1950年中期,香港人口激增至220萬。1956年,香港成了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之一。人口的高密度與經濟的飛速發展,都迫使都市的急速擴張,香港民眾不得不面臨著住房嚴重短缺、勞工生活困苦、物價急劇上漲等困境,市民生活充滿不安定感。泰南街這些窮街陋巷,也只是當時社會底層的一個縮影。
20世紀50年代,香港的轉口貿易驟然受到影響,經濟開始大衰退。此時,一批從上海移居香港的實業家,帶著大量的資金與技術,來港投資,在航運、紡織、地產、娛樂等一系列重要行業搶做“開荒?!?。
《太陽下山了》里,也已經出現了當時香港社會商業競爭等現象,“無論林成富怎么精明能干,他也敵不過他不利的時勢。”“上、中環有的是‘價格相宜’的出名的皮鞋店;況且皮鞋店用種種方法競爭得很厲害呢?!薄皩Yu絹面唐鞋的店鋪因不敵西式鞋店的競爭,以水上人為主要客戶的‘本土經濟’終于結業?!睆男≌f中不難看出,這批上海南下的實業家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當時正衰退的香港經濟,拉開了香港華資經濟迅速發展的序幕,經濟競爭日益激烈,傳統的香港本土經濟生存舉步維艱。
據統計,這批“上海大亨”以各種形式帶入香港的資金高達5億多美元。在他們的介入和積極推行下,香港華資經濟迅速趨向工業化,香港也從傳統的貿易轉口港蛻變為遠東出口加工中心和工商并重的城市。從1950年到1970年間,香港的工廠數量從1478間增加到16507間,工人從8萬人增加到55萬人。
盡管香港百年的殖民歷史,使香港文化受西方文化影響頗深,卻始終沒能撼動中國傳統文化在香港的根基。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中西文化在香港的融合爭斗更為顯著。內地難民大批移港,一度使香港當時的華人比例高達97%,這些內地移民特有的生活習俗和文化傳統被帶入香港,加劇了當時香港中西方文化的融合與交流、吸收和揚棄,香港成為中與西、傳統與現代交融的文化場域。
在《太陽下山了》中,說書人張七皮將《水滸傳》講得有聲有色,引起眾多聽書人的追捧,林江更是在張凡那里一口氣將《水滸傳》看完,他在李榮寬那讀的《江湖奇俠》《七俠五義》都是傳統的中國文學;小說中對春節的景象,也體現出了港人中式的年俗:“西灣河的主婦忙著買雞買鴨”“街市顯得格外熱鬧。大街上那幾家賣汽水、餅干或者別的什么的小店子,這時為了應市,也臨時加設個賣年糕、糖環、糖蓮子、糖椰子之類的攤子了。賣‘揮春’也是一種應景的生意?!薄啊畵]春’檔前,那一張張掛在繩子上、墻頭上有著‘新春大吉’‘貨如輪轉’‘如意吉祥’‘和氣生財’‘龍馬精神’等等字樣的紅紙在挾著冷意的微風里飄呀飄的。”孩子們還有新年“利是”收……從這些都不難看出,香港的文化根基始終是中國傳統文化。
香港這個城市的多元與多變,身份復雜、形象多面。實在不是一個故事可以道盡她的“華美與悲哀”。作為地道的本土作家,舒巷城的作品不只記錄了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香港這一城市面貌,更寫出了當時年代下香港城市的新舊交替,對諸種現象有認同也有反思和批評,以都市變遷作為人物情志變換的象征,留下無窮想象。他對當時香港絢麗與陰暗的一面爛熟于心,除了《太陽下山了》,在他的其他作品,如小說《巴黎兩岸》、詩集《都市詩鈔》中,也都書寫了當時香港的都市面貌。他常以民間價值為參照,對香港的廣告、大廈、賽馬、噪聲、旅游景點等各種都市現象進行抨擊,對城市急速異化、扭曲、媚外的新興作風表示憤怒,他以冷峻的現實主義批判精神,剖析了當時香港社會貧富不均、物欲橫流、擁擠污穢和人際關系的冷淡隔膜,以及都市發展對傳統農業社會和大自然的瓦解與破壞。
百年時光彈指之間。如今,當我們走在香港的街頭,為這個商業性、都市性、多元開放性等氣質融混的香港沉醉的時候,請不要忘了舒巷城這個地道的香港本土作家,不要忘了他曾為我們展示的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城市,一個新舊交替的香港,一個黑白對立的兩級世界。
參考文獻:
[1]舒巷城.港島大街的背后[M].花城出版社,1984.
[2] 蔡益懷.想象香港的方法[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6.
[3]劉登翰.香港文學史[M].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
[4]陳平原,陳國球 ,王德威.香港:都市想象與文化記憶[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中圖分類號]I20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8854(2016)02-002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