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云
(浙江省龍泉市中等職業學校,浙江 麗水 323700)
?
龍泉青瓷藝術創作中的講究點淺說
柳 云
(浙江省龍泉市中等職業學校,浙江 麗水 323700)
[摘 要]青瓷藝術創作如何將創作人心中的思想理念和藝術境界有效呈現給青瓷觀賞者呢?要了解青瓷藝術創作講究簡潔大方,以一當十的特點;要明白龍泉青瓷創作講究脫形寫神,追求韻外之致;應該適當掌握龍泉青瓷創作中的概括與變形藝術。
[關 鍵 詞]龍泉青瓷藝術;簡潔大方;韻外之致
青瓷藝術一方面體現著青瓷藝人強烈的藝術憧憬和渴望,但另一方面又受到觀賞者的審美方式與審美心理的影響。青瓷藝術創作如何將創作人心中的思想理念和藝術境界有效呈現給青瓷觀賞者呢?
龍泉青瓷不同于其他種類的瓷器,因其翡翠玉石般的釉質美非常突出,所以造型上追求的簡潔大方自然成為龍泉青瓷的本質要求。加之釉厚如玉的講究,復雜了也很難燒制。所以無論是外形創作上還是細節裝飾中,都要以少勝多,以一當十。讓其概括簡潔、憨拙質樸的造型中透露原始的美感。
青瓷藝術是可以持久觀賞的藝術,但大多數現代人卻追求著“瞬間印象”,希求能在快節奏生活中,瞬間讓人一目了然,甚至過目不忘。在快餐文化風行的今天,這一點尤其嚴重。
西方繪畫講求事物的再現,猶如照片逼真,面面俱到。而中國傳統書畫和民間藝術創作在構圖,強調寫意,用筆充分體現出抽象、概括。這一點在龍泉青瓷上運用恰到好處。龍泉青瓷盡管風格尊貴優雅,款式多樣,變化多姿,但總體給人印象必須簡潔大方,即使包涵深廣的內容也要珍土如金。
龍泉青瓷作品的外表上往往出現大片的留白,不進行繁文縟節的裝飾,但這不但不會使釉面空洞,反而會給觀賞者留下更多的遐想想象空間。青瓷外表的簡潔干爽,往往能表達豐富的內涵。選取精粹部分、剪裁繁雜存精華。是龍泉青瓷創作的一大法寶。
龍泉青瓷創作如同中國書畫講究脫形寫神,追求韻外之致。韻外之致的美學追求,強調抓住了物體的重點輪廓,抓住物體的神。富有“韻外之致”龍泉青瓷,是一種生命狀態的極致體現,往往可讓藝術界人士如癡如狂,如癡如醉。富有韻外之致的青瓷作品往往意境深遠魅力非凡。
1.于“形外”“象外”求美
晚唐司空圖提出:“近而不浮,遠而不盡,然后可以言韻外之致兒。”他強調的是“景外之景”“象外之象”,亦即“韻外之致”。青瓷藝術作品也要創作出比景象本身更深遠的東西,以達到“傳神”的效果。
2.講究形神合一,以形傳神
揚州八怪之一李虧膺題畫梅詩云:“寫梅未必合時宜,莫怪花前落墨遲。觸目橫斜千萬朵,賞心只有兩三枝。”既然賞心的只有兩三枝,那么就必須要使畫中的兩三枝梅活生生傳現出“觸目橫斜千萬朵”的眾梅之神韻。青瓷藝術創作也應如此,要讓人于眼前之景,想象到超越時空的美和神韻。創作者要從表現審美對象的神韻出發,達到與生命節律相合拍的高度,最后進入“物我同化”的境界。
抽象的形式美在青瓷創作藝術中有重要的價值。龍泉青瓷創作藝術講究形神兼備,講究概括與變形。許多青瓷藝術作品在內容和形式上常常采用隱喻手法,在形式上采用夸張變形的造型,從而營造特有的韻律美、抽象美。中國早在遠古時期就運用了許多現代設計的基本方法,如太極圖紋,它就是 “概括與變形” 的典型藝術例子。
傳統吉祥紋樣的形成雖然有著心理需求、宗教信仰、民俗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但這些藝術的抽象,藝術的概括與變形都充分地表明人們生活中追求吉祥和對幸福的寄托。傳統吉祥紋樣在形式符號上的逐漸演變成過程就是一種典雅的藝術概括與變形。盤腸紋是傳統吉祥紋樣中常用的一種,在人們的生活中應用極為廣泛,常見于建筑、陶藝、服飾之上,具有極強的生命力。
拿盤腸紋來說,其源頭或許可以追溯到圖騰文化和文字發明以前的結繩記事。。后來盤腸是佛門八寶之一,佛教經常用八種器物來象征吉祥,人們稱之為“八吉祥”或“佛八寶”。 “腸”和“長”同音,故又稱“盤長”“幸運盤”“吉祥結”。 由盤腸紋衍生來的盤腸結是中國傳統結飾藝術的典型代表,就是一種被藝術概括化變形化了的中國民間傳統繩結手工工藝。
龍泉青瓷藝術中最大限度地濃縮融會了中華民族對幸福、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希冀。龍泉青瓷的藝術形式包涵深廣的文化內涵,深刻地滲透了中國社會的傳統民俗文化和現代生活理念。這是一些其他藝術形式無法比擬的精煉概括與靈魂變形。這一點我們當代人要有深刻的認識。
觀賞龍泉青瓷,或者進行龍泉青瓷的藝術創作,必須了解龍泉青瓷與其他藝術不同的特色。龍泉青瓷的藝術創作中必須注意其講究簡潔大方,以一當十的特點和講究脫形寫神,追求韻外之致的特色,還應該適當掌握一些概括與變形藝術。
參考文獻:
[1]張曉凌.中國原始藝術精神[M].重慶:重慶出版社,1992.
[2]李硯祖.工藝美術概論[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5。
[3]彭吉象.藝術學概論(第三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中圖分類號]J32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8854(2016)02-005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