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曉勇
(陜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陜西 西安 710119)
?
大學素質教育中的音樂教育
韓曉勇
(陜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陜西 西安 710119)
[摘 要]音樂教育既是大學在實施素質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主要闡述了素質教育與音樂教育的含義以及音樂教育對素質教育的作用,并且從實踐的角度提出了在大學中加強音樂教育的對策與建議。
[關 鍵 詞]音樂教育;素質教育;作用;對策
對大學生加強以音樂教育為主要內容的藝術教育,既是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需要,也是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的需要,更是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的需要。因此,加強素質教育中的音樂教育,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素質教育是指通過開發學生的智慧潛能,使學生形成健全的個性的教育。其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尊重學生的發展與社會的實際需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
音樂教育是指通過傳授給學生相關的音樂知識與技能,來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陶冶情操,開拓思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音樂教育通過對學生審美能力的挖掘和培養,能夠構建學生的審美心理結構,從而對學生的人格進行塑造。
1.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音樂與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關系十分密切。音樂是思想與藝術緊密結合的一種藝術形式,其蘊含著真、善、美的深刻內涵,并注重“以情動人”。美妙動聽的音樂旋律能與學生的情感產生共振,從而有效地改善和調整學生的情緒,使學生保持心情愉悅。學生可以通過音樂來抒發自己的真實情感,表現出高尚的道德情操與思想情感。對于一般的思想道德素質教育來說,其教學的內容單調空洞乏味,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對學生的道德教育達不到應有的效果,甚至還可能使學生出現厭學心理,而導致學生道德素質的缺失;而音樂教育以審美為核心,注重關注學生的感受,寓教于樂,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音樂學習中,學生在愉悅的學習環境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情感的熏陶,養成良好的情感體驗,從而明白是非、善惡,產生正確的世界觀與價值觀。
音樂藝術可以說是一種特殊的社會形態,而音樂作品是一種特殊的精神產品,在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中,音樂教育在潛移默化中凈化著學生的心靈,陶冶著他們的情操,并激勵學生奮發向上。
2.提高學生的身心素質
音樂不僅能夠陶冶情操,還有益于身體健康。當優美的音樂通過學生的聽覺器官傳入到大腦皮層以后,優美的旋律能夠刺激神經系統,使學生跟隨著音樂的節奏產生高尚的情操與完美的品質,同時,音樂起伏的旋律與歡快的節奏能使學生身心得到愉悅和鍛煉。比如,熱情歡快的音樂能夠使人心胸開闊、精神煥發;安逸寧靜的音樂能夠使人心平氣和;宏偉的音樂旋律能夠使柔弱的心靈變得剛毅堅強;抒情溫馨的音樂能夠改變煩躁與孤寂的情緒;氣勢磅礴的音樂能夠鼓舞人們的斗志,使其產生向上的力量等。
音樂作為與人類情感息息相關的一種精神活動,其情感的體驗性、調節性能夠有效地抑制個人的不良欲望與浮躁的情緒,從而可以有效凈化學生的心靈,提高學生的身心素質。
3.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素質教育的重點就是要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而音樂的創造性與靈活性無疑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主要途徑之一。音樂作品本身就是人們通過想象創造出來的產物,學生可以通過對音樂作品的欣賞培養觀察力,通過創作新的音樂作品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通過對音樂作品的背唱增強記憶能力,通過音樂創新與實踐培養綜合實踐能力。
在音樂教育中,特別是學生在進行器樂演奏時,為了能演奏出優美的旋律與整齊的節奏,學生的手、腦、眼、耳都要互相協調和配合,從而能提高學生反應的靈敏度。在學生的音樂素養得到提高的基礎上,學生的理解力、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創造力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由此可見,音樂教育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為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4.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音樂教育不僅要求學生具有感受美、鑒賞美的能力,還要求學生具有創造美的能力。音樂的特點是從感性入手,以情動人,以美感人,從而直接進入人的情感,凈化學生的內心世界,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體驗。在音樂欣賞的過程中,學生能夠逐步了解音樂的節奏、旋律、速度、力度、風格等,從而使學生把握住音樂的情調,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音樂的美,進而正確地理解音樂,提高自身的鑒別能力,擴大審美視野,提高審美素質。
通過對學生音樂審美的引導,學生能夠學會感受生活,從而有利于健全學生的情感,使其朝著健康、美好的方向發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音樂教育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與提高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加強對大學生的音樂教育刻不容緩。下面我就談談加強音樂教育的對策及建議。
1.完善當前高等院校音樂素質教學
在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音樂教學的內容也應當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要想培養當代大學生的綜合能力,大學音樂教師首先要轉變音樂教育的觀念,在音樂教育中注重素質教育,提升音樂素質教育的實效性。音樂素質教育運用音樂美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點,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是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
另外,音樂教學的內容應選擇有益大學生身心健康的作品,如具有較高思想價值的古典音樂、民族歌曲、影視歌曲等。教師在進行音樂教學時,要積極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為學生的發展打下良好的音樂素質基礎。為了提高學生在音樂課堂的學習效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運用討論式、互動式以及實踐式等多種教學方式,充分運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如多媒體等,使大學生在創作與欣賞中感受到音樂的魅力。
2.加強音樂教師隊伍素質培養工作
音樂教師的高水平、高素質是進行音樂教育最基本的保障,因此,要促進大學生的發展,加強音樂教師隊伍的素質培養工作至關重要。大學音樂教師只有具有廣博精深的知識結構,具有創造性地獲取、加工、傳授、創新知識的能力,具有全面的文化修養與敬業精神,才能更好地把音樂素質教育的效用充分挖掘出來。所以,學校要通過多渠道、多途徑,利用多種形式培訓音樂師資隊伍,提高教師自身的音樂素養。
加強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設,提高教師的素質教育理論水平與專業知識以及運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是保證對大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前提。
3.開展音樂課外實踐活動
為了提高大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學校要為學生提供展示交流的平臺。首先,開展豐富多彩的藝術節,讓學生在濃郁的藝術氛圍中感受音樂美,也為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機會,并且學生通過交流可以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從而使學生的素質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而且,這樣的活動也活躍了校園文化,綜合提高了學校的文化意蘊。
另外,學校還可以為學生開設高水平的音樂講座。學校定期邀請一些專家來進行專場講座,或是邀請一些藝術團來學校進行演出,學生在觀賞中能夠體會音樂藝術的獨特性與審美性,這樣有助于加深學生對音樂藝術的認識與向往。
音樂教育在高校素質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僅能夠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保證學生的身心健康,還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審美情趣。對大學生進行音樂素質教育是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提升大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保證。因此,各高校要轉變音樂教育觀念,完善音樂教學,加強音樂師資隊伍的建設,并為學生提供開展豐富多彩的音樂課外實踐活動的平臺,使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得到提升,促進他們的健康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常京霞.素質教育下的大學音樂教育作用研究[J].戲劇之家,2014(11).
[2]王志紅.河北省普通高校大學生音樂素質教育現狀與對策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9.
[3]陳媛.論高校音樂文化素質教育[J].新西部(理論版),2012(11).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8854(2016)02-0068-02
作者簡介:
韓曉勇,“陜西百青”之一,畢業于烏克蘭舍甫琴科國立大學舞蹈系,現任陜西師范大學舞蹈系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