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永飛
國家治理現代化中多黨合作的作用
——以民革青海省委會參政議政成效為例
◎蔡永飛
2015年5月18日,習近平在中央統戰工作會議上指出:“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更好體現這項制度的效能,著力點在發揮好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積極作用。”這里所說的多黨合作制度效能,在民革青海省委會的參政議政工作成效中得到了體現。本文擬以近年來民革青海省委會的參政議政成效為例,對國家治理現代化中多黨合作的作用作一簡析。
民革青海省委會成立于1984年9月。2014年底,民革青海省委會下轄一個市級組織、22個省市直屬支部,共518名黨員。盡管人數不多、人才缺乏,但多年來,民革青海省委會參政議政工作還是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績。這里列舉一部分成功案例:
1.關于青藏鐵路二期工程建設。1999年,時任民革青海省委會副主委的馬志偉通過組織調研考察,形成了《加快建設青藏鐵路二期工程格爾木至拉薩段的建議》,提交到全國政協九屆二次會議,受到中共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2001年4月,國務院作出了建設青藏鐵路二期的決定,2001年6月,青藏鐵路二期格拉段開工建設,2007年7月1日格拉段竣工。
2.關于三江源生態保護。2002年、2003年,民革青海省委會先后開展了“三江源生態保護”和“青海湖濕地保護”問題調研,并在全國政協大會上提交了相關提案。這一課題在受到各方面高度關注以后,也引起了九三學社、民盟等青海省級民主黨派組織的重視,多次組織力量進行調研,并向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意見建議,得到了重視和采納。2005年,國務院審議通過《青海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和建設總體規劃》,決定投資75億元用于保護區生態恢復和建設。據2008年2月25日《青海日報》有關報道稱,國家在青海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和建設上將陸續投入超過1000億元資金。
3.關于青海原子城旅游基地建設。2005年,民革青海省委會就“中國第一個核武器研制基地納入紅色旅游基地建設”問題進行了調研,并通過民革中央向中共中央、國務院報送了調研報告。這一建議得到了國家有關部門的采納,決定將“中國第一個核武器的研制基地”列為第三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并撥款1.3億元用于基地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維修、保護。
4.關于青海東部黃河谷地土地開發整理。從2005年起,民革青海省委會把黃河谷地保護性綜合開發利用作為一項重大調研課題,連續多年進行追蹤調研,多次向中共中央、國務院和全國政協提出意見建議,建議最終得到采納。2010年5月,國土資源部、財政部正式下發了《關于支持青海東部黃河谷地百萬畝土地開發整理重大項目的函》,同意年內啟動實施這一項目。項目實施期5年,估算總投資19.2億元,土地整理建設規模61.92萬畝,新增耕地20.29萬畝,增加灌溉面積17.7萬畝。據有關報道稱,經初步測算,項目完成后將新增2.5億斤的糧食產能,可以新增供養16萬人口,項目區農民每年人均增收400元。
5.關于青海玉樹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2010年,玉樹“4.14”強烈地震發生后第10天,民革青海省委會主委馬志偉即以省政協副主席的身份帶領調研組來到四川汶川調研災后重建的經驗,結合四川汶川地震災后重建的經驗和青海玉樹的實際情況,形成了《對玉樹災后恢復重建的思考和建議》,提出了若干針對性很強的建議。此后民革青海省委會又提出《關于玉樹災區公平救助的幾點建議》等2件提案和21條社情民意,許多建議得到采納。
6.關于青海國家公園建設。從2011年起,民革青海省委會就昆侖國家公園進行了多次調研。2012年2月,馬志偉主委在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上提交了《建設昆侖國家公園,走欠發達地區科學發展之路》的大會發言。這一建議得到了中共青海省委、省政府的重視。
7.關于格庫鐵路建設。2012年5月,民革青海省委會就格庫鐵路建設進行調研,通過民革中央向中共中央、國務院提交了《關于推進新疆庫爾勒至青海格爾木鐵路工程的建議》。2013年10月8日,國家發改委批復了新建格爾木至庫爾勒鐵路項目建議書,2014年12月中旬開工建設,計劃于2018年底建成。格庫鐵路,連接青海省格爾木市和新疆庫爾勒地區,全長1240公里,投資200億,青海境內為540公里,投資116億。(解麗娜,《格爾木至庫爾勒鐵路項目建議書獲國家發改委批復》,2013)。
以上是民革青海省委會參政議政工作成績中比較有代表性的7個案例。民革青海省委會參政議政工作的成績還能從受到執政黨和政府領導人重視的程度上得到體現。民革青海省委會的許多參政議政工作成果得到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領導人的批示。據民革青海省委會調研部統計,僅從2006年到2014年,民革青海省委會參政議政成果得到副省部級以上領導批示就達到71人次,其中中共青海省委原書記強衛曾10次作出批示。
民革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統一戰線成員、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中的參政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一個界別。民革青海省委會是民革的一個省級組織,其履行參政黨職能,必須遵循中國共產黨的統一戰線政策的指引、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安排、按照政協章程及政協制度的規范以及民革中央的指導來進行。本文認為,民革青海省委會參政議政工作的主要做法及其意義有以下幾個方面:
1.在執政黨領導下根據青海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和需要確定選題。民革青海省委會參政議政工作選題的來源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執政黨和政府提出,一是民革組織提出,經過執政黨和政府批準。這是參政黨在執政黨領導下開展參政議政工作這一制度安排的體現。比如關于“柴達木盆地荒漠化綜合開發治理”課題調研,這個課題就是中共青海省委原書記強衛親自提出交由民革青海省委會來做的。
由執政黨提出或者經過執政黨批準,來確定民主黨派參政議政工作的課題,這樣的做法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多黨合作制度的特點和必然要求,也是確保參政黨組織及其成員的思想和行為統一到并服務于執政黨對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的分析判斷和決策部署上來的前提,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治理效率和質量的條件。同時,參政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也是避免執政黨和國家發生全局性失誤的一個重要條件,也表明民革作為參政黨所代表的利益,就是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制度代表的利益。
這樣的做法表明了民主黨派與中國共產黨的親密友黨關系、合作共事關系,表明參政黨不是在野黨,更不是反對黨,體現了中國特色政黨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治理體系的協調性和親和性。
最重要的是,這樣的做法表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必須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進行。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治理體系的本質特征。民革青海省委會以參政議政工作實踐體現了其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思想政治基礎,更以參政議政工作的卓越成績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統一戰線、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優越性。
2.在統戰政策、協商民主制度、多黨合作制度的規范下深入調查研究。民革青海省委會所有參政議政工作成果,都是以深入調查研究為基礎的,使參政議政工作成果符合青海當地人民群眾主觀需要的實際,也充分體現了當地各級領導干部的意愿和意見,使對參政議政工作成果符合客觀實際和需要的程度、科學化程度達到了應有的水平。
這一做法表明了民革青海省委會參政議政工作成果具有深厚的合法性基礎。民革青海省委會所反映的利益訴求一部分是帶有國家全局利益性質的,如修建青藏鐵路等是具有全局性重大戰略意義的國家工程,也有的帶有青海省地方局部利益性質的,但無論如何都是民主性的利益訴求和合理訴求。事實上,民主黨派作為參政黨,其基本的、第一位的職能,就應該是通過反映和推動實現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促進執政黨和政府決策的民主性、為執政黨民主決策貢獻力量,其次才是利用民主黨派“智力密集”的人才優勢,在參政議政工作中發揮“智庫”作用,為執政黨和政府科學決策貢獻力量。相比之下,參政議政工作成果的科學性固然重要,但其重要性是第二位的,否則參政黨就不是“民主黨派”而是“智庫”或學術團體了。
這一做法體現了民革作為一個現代民主政黨應有的概括整合公眾意見訴求的能力。現代民主政黨要代表公眾利益,首先必須善于了解、概括和整合公眾的利益訴求。民革青海省委會在調查研究過程中,不僅深入了解了青海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需要,更深入了解了青海省各族人民的利益訴求,并作出概括整合,使之得到合理、有序、規范地表達,體現了民革青海省委會適應政黨協商需要的卓越參政能力。
這一做法體現了協商民主制度、多黨合作制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多黨合作制度特別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為民主黨派深入調查研究、概括整合公眾意見訴求提供了有力的制度安排和保障,這也是國家治理現代化中公共決策機制的一個特點。民革青海省委會在中共青海省委特別是統戰部門的支持幫助下經常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工作,使其參政議政工作不斷取得有分量的成果,充分利用和發揮了統一戰線體制機制、多黨合作制度機制的效能和優越性。
3.充分發揮民革作為參政黨的整體功能和優勢,積極推動參政議政工作取得成果和實效。民革青海省委會并沒有把眼光局限在青海省民革組織內部,而是把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各種資源都看作是可以利用的資源,比如通過中共青海省委、省政府、省政協等領導機關,來調動和利用各方面力量來開展參政議政工作。特別是把民革全黨都看作是自己的資源,并充分加以利用,從而發揮了民革作為參政黨的整體功能作用。
民革青海省委會的許多參政議政工作成果是在民革中央和兄弟省份民革組織的幫助下取得的。民革青海省委會在大多數年份的參政議政工作中都要邀請民革中央領導人和民革中央機關職能部門工作人員與民革青海省委會聯合調研,同時也經常在兄弟省份民革組織的幫助下到其他省份去開展參政議政工作調研。尤其是,民革青海省委會許多參政議政工作成果,有的是采取民革中央向中共中央、國務院提交調研報告的方式提交的,正是由于這種“直通車”,才使民革青海省委會參政議政工作成果進入到了中共中央、國務院的決策程序,并較快地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實際工作所落實。因此可以說,民革青海省委會用好用足了統一戰線政策資源和多黨合作制度資源。
參政黨中央組織和地方組織共同推動參政議政工作取得成果和實效,體現了現階段協商民主制度、多黨合作制度的一種特點。現階段,多黨合作制度把參政黨分成中央組織和地方組織,地方組織實行屬地管理,參政黨省級組織既要接受所在省份中共黨委的領導,也要接受參政黨中央組織的領導。這種管理不僅使參政黨地方組織可以在參與地方政治生活中更好地發揮作用,也使黨派中央能更加主動地與地方組織加強聯系,增強發揮民主黨派民主功能、參與協商民主的機會和有利條件。民革作為參政黨履行職能的這一機制,整合了全黨工作資源,適應了現代政黨的履職需要。
參政黨中央組織和地方組織共同推動參政議政工作取得成果和實效,體現了多黨合作制度在解決中央和地方關系問題上的政治功能和制度優勢。中央和地方關系問題,一直是我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課題。在整個國家制度的設計中,中央和地方關系總體上是卓有成效的,但難免有一些帶有全局性的地方利益訴求不能得到應有的重視,一些合理的地方局部利益不能得到應有的照顧。多黨合作制度可以通過參政黨參與政黨協商、政協協商來完善中央對全局性戰略布局,也可以推動和促進地方局部利益的實現,從而有效地促進國家治理體系整體效能的提升。
民革青海省委會參政議政工作中的成效,體現了統一戰線和多黨合作事業服務“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民革青海省委會參政議政工作的實效表明,民主黨派參與協商民主、服務“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不僅僅是完全可能的,更是非常必要的。試想如果民革所有地方組織、如果各民主黨派所有地方組織,都能夠像民革青海省委會這樣,協商民主制度、多黨合作制度一定能夠更加有效地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注重加強自身建設,著力培養民革作為參政黨的政黨協商專家和黨務專家。民革青海省委會履行參政黨職能所取得的成績,是民革全黨自身建設所取得成效的體現。習近平總書記要求中共各級黨組織“支持民主黨派加強思想、組織、制度特別是領導班子建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參政議政能力、組織領導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解決自身問題能力”,這是對新形勢下開創統一戰線工作新局面的新要求,也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統一戰線和多黨合作事業的歷史經驗。民革青海省委會履行參政黨職能和加強自身建設的實際成績,也印證了習近平總書記這一要求的科學性和重要性。
民革青海省委會自身建設的成效充分體現了民革加強各方面自身建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尤其凸顯了培養民革黨員代表性人士成為政黨協商、政協協商專家和參政黨黨務專家的重要性。所謂政黨協商專家,指的是民主黨派中這樣一些成員,他們熟悉統一戰線政策、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各方面制度和程序規定,熟悉政黨協商、政協協商的特點和規律,特別是在政治上具有堅定的政治立場、明確的政治態度,具有很強的政治把握能力、政治敏銳性、政治鑒別力和政治活動能力,善于選擇參政議政課題,善于調查研究,善于概括整合公眾意見訴求,善于表達和提出參政議政的意見建議,善于推動參政議政工作成果的轉化和落實。所謂參政黨黨務專家,除了也要在政治上具有較強的政治把握能力以外,尤其要能夠具備較強的組織領導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解決民主黨派自身問題的能力,善于把參政黨各級組織和廣大黨員整合成為有機的整體,善于把組織內部的優秀人才選拔出來、使用到位、推薦出去,善于制定和完善工作制度和機制,利用統一戰線政策資源、協商民主制度資源,整合和利用本組織內外的各方面資源。從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治理體系和協商民主發展完善的需要來看,從民革青海省委會的實踐來看,培養和造就政黨協商專家、黨務專家和兩方面能力兼備的參政黨政治家隊伍,應當成為民主黨派自身建設的根本性任務。
(蔡永飛,民革中央宣傳部副部長/責編劉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