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燕
(四川師范大學影視與傳媒學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新媒體時代下電影的美學特征探析
——以《致青春》為例
朱 燕
(四川師范大學影視與傳媒學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電視、互聯網等媒介和數字技術的迅猛發展使人類進入了多信息、快節奏的新媒體時代,不僅人類的物質理念和生活方式在發生變化,電影這一隨著科技發展而產生的第七門類藝術,在新傳媒時代無論從拍攝方式或是消費方式都在發生著根本改變。 面對新媒體的巨大沖擊,電影人唯有把握好新思維,重新構建當下電影應具有的美學特征,才能創造出為大眾所喜愛的電影。本文試以趙薇導演的《致青春》為例,來說明新媒體時代下電影應具有的的美學特征。
新媒體時代;電影;美學特征;《致青春》
眾所周知,《致青春》是由著名演員趙薇轉型為導演的處女座,于2013年4月26日起在全國上映,首映日票房達到4650萬元,刷新了2D版話語首日票房新紀錄。進入五一后,票房持續走高。5月8日,趙薇成為單片票房最高的華人女導演,此外,《致青春》作為趙薇的畢業作品,更是為她贏得了99分的好成績,開創了北影最高分的先河。在制作成本只有六千萬,導演趙薇為著名的一線女星,其余主演都是新人的情況下,影片能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與影片自身的質量息息相關。以下將從電影的美學特征出發,來探討影片《致青春》的成功之處。
電影源于生活,真實是電影藝術審美的首要前提。它包括內容的真實和形式的真實。內容的真實是藝術對社會生活內在規律的深刻反映,是社會生活本質規律的揭示。形式的真實是藝術對社會生活外在規律的反映,是社會生活外表的再現或是表現。
內容的真實。在影片《致青春》中,青春成長是最主要的關鍵詞,鄭微的成長和愛情故事清晰地將這部影片明顯的敘事線索分為兩段式。前半部分,鄭微與陳孝正的愛情發展是關于青春和校園記憶的主線,鄭微與陳孝正在經過了誤解沖突思想斗爭等挫折之后終于在一起了,卻又因為陳孝正為了追求夢想而出國的選擇無疾而終,理想還是戰勝了愛情。 影片的后半部分則以鄭微、陳孝正與林靜的三角關系為主線,講述了這段青春歲月支離破碎的結局。最后鄭微仍舊是一個人生活,但是誰的青春沒有淚,影片的這些內容都給了觀眾身臨其境的感覺,因而極具真實性。
形式的真實。從拍攝場地來看,影片《致青春》中的場景包括:1.新生開學:東南大學涌泉池、大禮堂。2.開學,阮莞騎自行車:南京理工大學二號路。3.鄭薇的搞笑表白:南師大、南財圖書館。4.青蔥愛情在爭執中萌發:南大北大樓、操場旁的階梯。5.青澀初戀:“旋轉的,不只是樓梯”:河海大學圖書館旋轉樓梯。6.致青春的“恩怨糾葛”:南航B7宿舍樓的水杉林。以及南醫、南信大等十幾所高校。這些確保了影片情節發生地點的真實性。
電影藝術最大的價值,就是它能讓人們坐在電影院里,以最好的視覺享受觀賞到你想看到或希望看到,在現實生活里必然要發生,或是可能要發生的一切事情的真實情景,讓你親臨其境,親身感受。在其中,你是旁觀也好,或是完全投入也好,你的思想感情都會隨著影片中的思想情感和主人翁的命運而起伏。從中受到沖擊、凈化、啟迪和教育,好的影片看后,還會讓你回味無窮。《致青春》的票房大賣,再創新高,說明了人們愿意花費時間和金錢坐在電影院里觀看影片,體現出了影片的價值所在。
《致青春》的導演趙薇作為一名國際知名的一線女星,本身就對演戲駕輕就熟,對于演員們的表現能夠很好的加以指點和把關,加上片中的演員們都是實力派,所以演繹出來的故事情節特別真實;再者,影片的情節設置走懷舊的青春路線,抓住了人們喜愛懷舊的心理特征,把現實和夢想之間的距離拿捏得十分得當,從而吸引了觀眾的眼球;優秀的制作團隊是此影片獲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在短短的時間里,演員盡職盡責的工作,雖然沒有特別著名的演員參與演出,但是就是因為這些青澀的演員的演出,更能讓觀眾進行角色替換,仿佛事情就發生在自己的身上一樣,更加能引起觀眾的共鳴;導演趙薇自身的強大影響力。作為國際一線女星,趙薇可謂俘獲了眾多人的心,擁有不可小覷的粉絲群,再加上此片作為趙薇的處女作,更是賺的了不少噱頭;影片的前期宣傳。通過各大新聞娛樂網站,發布關于電影拍攝的各種消息等等。在新媒體時代下,電影《致青春》無疑完全符合了新時代的電影制作規律,無論是影片情節的選取拍攝,演員的完美表演,片子的后期剪輯,片子的前期宣傳等都為影片的成功上映賺足了籌碼。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質理念的轉變,以及生活壓力的增加,人們更加愿意利用閑暇時間來通過看電影獲取娛樂,釋放壓力。這體現了電影具有無可比擬的娛樂性。對于一部具體的電影而言, 無非是好與壞,或不好不壞之分。好的藝術電影僅僅有藝術是不夠的,觀眾和市場的認可才是實現自身藝術理念的前提, 同樣地,好的商業電影能夠吸引觀眾是建立在它本身所具有的通過娛樂來實現精神疏導的社會功能上的[1]。
其一,電影藝術的快感。影院給人一種特有的快感,帶來精神的享受和精神的調節。其中包括有漂亮舒適的影劇院及其觀賞的環境,如封閉,與世隔絕的影廳和舒適座位等;有現代化科技帶來的高級視聽享受,如音畫,甚至于高保真、立體聲的音響,高清晰的畫面;還有令你感興趣的內容等,總之心身愉悅。
其二,電影藝術的美感。 一是電影的形式美。電影《致青春》以女主人公鄭微在火車上做了一個夢為開頭,夢里面童話故事般的場景特別美麗,加上美妙的音樂,立刻吸引觀眾的眼球。二是電影的內容美。它是指電影故事內容深刻地揭示了社會發展規律,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善良愿望而產生的美[2]。《致青春》里我們看到了那些逝去的故事和歲月,劇情的完美設計,演員的真情演繹,讓我們真真實實的感受到這就是為我們展開的青春畫卷,我們每個人都能在其中找到我們自己。三是形式與內容最佳結合而產生意境美。這就是指在某些電影語言敘術后,給人感覺意蘊深遠,意味無窮而造成的一種更高境界的美,還包括有蒙眬美。
伴隨著中國電影產業的飛速發展與新媒體時代文化環境的飛速轉變,電影必須改革傳統的電影美學思維,在影片制作上求質求新,方可適應潮流發展,獲得蓬勃的生命力。
[1] 宗俊偉.青春電影的青春化敘事時態——以近期三部青春電影為例[J].名作欣賞,2013(9).
[2] 張衛.新中國電影的敘事探索與影像追求[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
B832
A
1672-5832(2016)06-007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