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沈明
(湖北大學 湖北 武漢 430000)
基歐漢和約瑟夫·奈相互依賴思想芻議
李沈明
(湖北大學 湖北 武漢 430000)
20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政治發生了重大變化,以現實主義為主導地位的世界政治難以解釋世界發展變化,變得不切實際,基歐漢與約瑟夫·奈提出的相互依賴理論企圖來解釋和建立一個“世界政治”范式,通過密切的合作與深入的探索,相互依賴理論奠定了新自由主義國際關系思想的理論基礎,給國際關系理論的發展注入了新的血液。
相互依賴;新自由主義;國際關系理論
基歐漢和約瑟夫·奈的《權力與相互依賴》一書中將相互依賴定義為:以國家之間或不同國家行為體之間相互影響為特征的情形。這種相互依賴往往是不互利、不對稱的,相互依賴下的國際沖突也將采取新的形式,甚至可能增多。首先,相互依賴有賴于強制力或要付出代價的相互影響和相互聯系;其次,相互依賴的含義并不局限于互利的情形;再次,相互依賴并不一定導致合作,遑論促進和平。這里我們必須厘清相互依賴和相互聯系的區別:在交往時產生需要各方付出代價,相互依賴出現;交往時沒有帶來顯著的需要各方付出代價的結果,則是相互聯系。
基歐漢和約瑟夫·奈還分析了相互依賴一詞的出現。他們認為,相互依賴說法的盛行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基于對相互依賴的現實分析,而是因為國際安全作為執行內外政策借口已經老化,有必要引用相互依賴概念來作為新的政策借口,來尋求美國在世界事務中占據領導地位的理由。為了分析權力與相互依賴的關系,奈和基歐漢區分了相互依賴的敏感性和脆弱性這兩個方面。敏感性指某國發生的變化導致另一國有代價的變化的速度有多快,所付出的代價有多快。這可以是經濟方面的,也可以是社會或政治方面的。而相互依賴的脆弱性程度取決于各行為體獲得可替代選擇的相對能力及其代價,因此衡量脆弱性依賴的標準只能是,在一段時間為適應變化了的環境而做有效調整應付的代價。脆弱性既適用于政治經濟關系,也適用于社會政治關系。脆弱性對于理解相互依存關系的政治結構是尤為重要的。如果雙方敏感性和脆弱性相同或接近,那么它們間的相互依賴關系就是對稱的,反之則不對稱。因此,敏感性和脆弱性是相互依賴的根本特點。
基歐漢和約瑟夫·奈《權力與相互依賴》一書中構建了與現實主義截然不同的理想模式,稱之為復合相互依賴。
政治現實主義者認為,國際政治是爭奪權力的斗爭,在這一點上與其他政治并無二致;但國際政治斗爭由有組織暴力主導,在這一點上有別于國內政治?,F實主義用三個假設構成了其基本觀點:其一,作為整體的國家是國際政治最重要的行為體,即國家是最重要的行為體作為一個整體單位行事;其二,武力是一種極為有效的政策工具,雖然其他工具也可以使用,但使用武力或者武力威脅是實行權力最為有效手段;其三,現實主義假設世界政治中的問題有等級之分,其中軍事安全為最重要,作為“高度政治”并主導制其他次要或稱為低等政治。
基歐漢和約瑟夫·奈運用復合相互依賴的三個基本特征:1、各社會之間的多渠道聯系;2、國家間關系的議程包括許多沒有明確或固定等級之分的問題;3、當復合相互依賴普遍存在時,一國政府不在本地區內或在某些問題上對他國政府動用武力。對現實主義的三個假設進行辯駁?;鶜W漢和約瑟夫·奈還探討了國際制度變化的方式和原因,并由淺入深、從簡單到復雜地提出了四種解釋模式,分別進行了分析評述提出了總的方法論:綜合解釋方法。對國際制度變化的四種解釋模式分別是:經濟過程、世界總體權力結構、不同問題領域中的權力結構和國際組織模式?;鶜W漢和約瑟夫·奈上述的四種解釋模式,每一種模式都有助于解釋在某一段時期內某問題領域中制度變化或穩定的原因,最好尋求用簡單模式來解釋,必要時再增加復雜性。在某些情況下為了做充分的解釋,可以結合使用兩種或三種模式。某些模式可能非常適用于某一時期,但不適用于另一時期。建立一種混合模式是不明智的做法,但在不同條件下,對模式進行不同形式的結合而加以使用,將得到對國際制度變化和其所產生的政治結果的最佳解釋。但是,結合各種模式進行分析的能力取決于對它們之間差異的清楚認識。他們預測某種情況越是接近于復合相互依賴,問題結構和國際組織這兩種模式就越適用,而總體結構模式就越不準確。現實主義的條件適用時,就可能出現相反的結果。經濟過程模式則需要具體的政治說明,才能成為一種準確的指示器。
運用復合相互依賴三個基本特征,也許能給我國所面臨的內政和復雜的外交問題提供一種解決思路。
臺灣問題是我國長久以來的內政問題,改革開放之前長期處于一種隔絕的狀態,改革開放以來情況有所好轉,但是距離復合相互依賴的“聯系渠道多樣性”還是有差距。其中,軍事因素是觸動兩岸關系的敏感點,兩岸關系離復合相互依賴的標準還很遠。世界發展基本趨勢是走向復合相互依賴,兩岸關系也不列外,這給臺灣問題的正常解決提供了很好的借鑒意義。
現階段,南海問題是我國面臨的一大外交問題。2016年7月13日菲律賓單方面提起南海仲裁案臨時仲裁庭日前作出所謂的“裁決”后,已經有70多個國家表示公開支持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據了解,韓國在南海問題上不僅不支持中國還與越南在南海搞軍演。據統計2010年至2014年,中國對韓國的貿易逆差達到了3200多億美元。而韓國2014年全國的GDP也就1.41億美元,就是說中國對韓國5年的貿易逆差達到了韓國2014年GDP的22.7%,按照這樣的關系,中國和韓國是兩個有密切相互依賴關系的貿易大國,但韓國卻在中國的南海問題上不僅不支持中國還在東海、黃海方向威脅中國國家安全利益。因此,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應積極參與世界事務擴大世界影響力;另一方面必須加強與其他國家合作做好心理和策略上的準備,未雨綢繆,面對突發事件時能及時拿出合理的對策。
[1] 羅伯特·基歐漢、約瑟夫·奈.權力與相互依賴(第4版)[M].門洪華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2] 倪世雄.當代西方國際關系理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
[3] 王玨.權力與相互依存的理論評析[D].北京: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2.
[4] 約瑟夫·奈.論權力[M].王吉美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5] 石斌.相互依賴·國際制度·全球治理—羅伯特·基歐漢的世界政治思想[J].北京:國際政治研究,2005
李沈明(1990.04-),男,漢族,湖北黃梅人,湖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在讀,政治學(國際政治方向)。
C933
A
1672-5832(2016)08-01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