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 陽
(西安郵電大學 陜西 西安 710061)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共產國際與中共三次“左”傾錯誤研究
南 陽
(西安郵電大學 陜西 西安 710061)
共產國際(又稱第三國際)1919年3月成立,1943 年6月解散。作為高度集中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指導機關的共產國際同中國革命的關系十分密切。中國共產黨自 1922年7月加入共產國際后,接受共產國際的領導長達 21 年之久。中國共產黨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先后犯了瞿秋白的“左”傾盲動錯誤、李立三的 “左”傾冒險錯誤和王明的“左”傾教條主義錯誤。中共這三次“左”傾錯誤的發生和發展不僅與共產國際對中國革命的錯誤決策和指示有著直接密切的關系,而且也給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帶來了極大危害。本文依據史實,從理論和實際的結合上,分析這三次“左”傾錯誤發生的背景和危害,重點研究其發生的原因和應吸取的經驗及教訓。
土地革命戰爭;中國共產黨;“左”傾錯誤
中共的第一次“左”傾錯誤發生在大革命遭到失敗,黨內普遍產生一種復仇情緒的歷史背景下。當時的中共中央實際領導人瞿秋白雖然在大革命失敗的危急關頭,堅持和復興中國革命,進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他卻沒有認識到革命形勢已轉入低潮,而且是錯誤地估計形勢,認為革命高潮已經到來,不顧主客觀條件,盲目地實行全國武裝暴動的總策略,要求廣州、武漢、天津、長沙等大城市“大罷工”,兩湖、江蘇、浙江等省“工農總暴動”。1927年11月9 日、10 日,中共中央在上海召開的臨時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便成為中共第一次“左”傾盲動錯誤的形成標志。
從11月中旬到12月中旬,中央臨時政治局擴大會議的精神開始在各地貫徹執行。一些地區發生了強迫工人罷工、農民暴動和盲目燒殺等現象,使黨在這些地區一度嚴重脫離群眾。中央一再催促湖南省委發動長沙起義,結果失敗。武漢、長沙、上海等大城市中少數工人和積極分子舉行的罷工,也很快被鎮壓下去。這次帶有明顯的拼命色彩的盲目蠻干,使黨的工作遭受了損失。
中共的第二次“左”傾錯誤發生在 1928 年黨的六大后革命運動明顯走向復興之時。以 1929 年春蔣桂戰爭為起點的國民黨各派軍閥混戰的爆發,使以李立三為實際領導者的中共中央錯誤估計了形勢,夸大了革命力量的發展和反動統治的危機,認為革命高潮就要到來,要求紅軍進攻中心城市,各地尤其是中心城市準備武裝暴動,企圖一舉奪取全國政權。在1930 年6月11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通過由李立三起草的《目前政治任務的決議》(即《新的革命高潮與一省或幾首先勝利) ,成為李立三“左”傾冒險錯誤在中共中央取得了統治地位的標志。
中共的第三次“左”傾錯誤發生在李立三“左”傾冒險錯誤在實際工作中逐步得到糾正,各項工作逐步恢復正常,中國蘇維埃運動蓬勃發展的形勢下,以王明( 陳紹禹) 為代表的教條主義者,在共產國際的直接干預下,打著“擁護國際路線”、“反對立三路線”、“反對調和主義”的旗號,推行“左”傾教條主義錯誤。1931年1月7日,中共擴大的六屆四中全會在共產國際“遠東局指導之下”于上海秘密召開。王明在會上作了較長的發言,極力宣揚他會前寫出的《兩條路線》( 后來更名為《為中共更加布爾什維克化而斗爭》) 的“左”傾理論觀點。這些理論觀點不符合中國社會和中國革命的實際情況。
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是實現政黨、階級、階層利益的根本保障。在中國共產黨歷次“左”傾錯誤中,都與共產國際的具體指示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瞿秋白受共產國際代表羅米那茲的影響,形成了瞿秋白“左”傾冒險主義。制定了不顧白色恐怖的敵對勢力,重點攻取大城市,強迫工人罷工、農民暴動的具體政策。1929 年 2 月到 10 月,共產國際為了推行其“第三時期”的“左”傾理論,給中共中央具體革命政策的制定寫了四封指示信。“在共產國際的影響下,從 1929 年下半年到 1930 年上半年,李立三發表了許多文章,鼓吹‘左’傾觀點,1930 年 6 月 11 日中央通過了李立三起草的《新的革命高潮與一省或數省的首先勝利》的決議,最終形成一套李立三的‘左’傾冒險主義,并在中央占據了統治地位。
在共產國際“第三時期”的“左”傾理論影響下,制定了重點攻取武漢為中心的大城市,從而取得大城市省區的首先勝利的具體政策。這些政策嚴重脫離了當時革命的具體實際,結果慘遭失敗。王明在共產國際米夫的幫助下取得中央領導權,推行共產國際的“左”傾路線。在“左”傾路線影響下,制定了防守和保衛大城市的具體政策。反“圍剿”的革命過程中堅守大城市,認為這是與蔣介石的決戰。由于敵我力量對比的懸殊以及具體政策的嚴重脫離革命的具體實際,使革命力量蒙受巨大損失,付出了血的代價。中國共產黨作為共產國際的一支部,執行共產國際的具體指示,這是無可厚非的。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共三次“左”傾錯誤的發生,是與共產國際的錯誤影響和錯誤指導分不開的,其教訓非常深刻。必須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瞿秋白的“左”傾盲動、李立三的“左”傾冒險、王明的“左”傾教條主義錯誤的一個共同點就是: 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共產國際的指示神圣化,照搬俄國革命的經驗,盲目推行以“城市中心”來指導革命和戰爭,脫離了中國國情。
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應用馬列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方法,總結親身實踐的豐富經驗,勇于開拓創新,獨立思考,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關于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的規律來指導中國革命,認識到中國社會經濟政治發展的不平衡和中國革命發展的不平衡,必須摒棄俄國城市暴動的模式,到農村去建立革命根據地,發展革命武裝力量。這就產生了以“鄉村為中心”的基本思想,在實際工作中將黨的工作重心從城市轉移到鄉村,開辟了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創立了不同于俄國十月革命的又一條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的理論—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的理論。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共三次“左”傾錯誤的教訓,為我們今天在新的形勢下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和執政能力建設,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借鑒。
[1] 鄧小平文選(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3 :375.
[2] 毛澤東選集(第五卷)[M].人民出版社.1977:214.
[3]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M].人民出版社,2009: 42.
[4] 王穎.瞿秋白“左”傾盲動主義錯誤辨析[J].廣東教育學院學報,1999(5):1-5.
南陽(1990.11-),女,漢族,籍貫:陜西,碩士,西安郵電大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E813
A
1672-5832(2016)08-016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