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曉彤
(西南林業大學 云南 昆明 650000)
城市濱水綠地景觀設計探討
——平邑匯源城濱河景觀規劃設計
姜曉彤
(西南林業大學 云南 昆明 650000)
城市濱水綠地是以防洪、生態、景觀休閑等為主要功能,能引起城市居民興趣的城市魅力空間。是構成城市公共開放空間的重要元素之一,是美化城市環境,為居民提供便利休閑的空間為主要目的的場所。目前濱水景觀設計的中心有關于防災地域文化、生態等與規劃設計的結合。因此在基地的規劃設計中,通過因地制宜、生態原則和人文原則等的運用,創造出具有地方特色、富含地域文化的濱水景觀。本文以山東臨沂平邑匯源城的景觀規劃為例,著重探討了城市濱河綠地規劃設計的原則與思路及地域文化在濱河景觀中的應用。
濱水綠地;綠地景觀規劃;地方文化;功能分區;植物選配
濱水綠地對城市來說是非常珍貴的自然資源,城市濱水區是典型的生態交錯帶,處于水域生態系統和陸地生態系統的交接處,具有兩棲性的特點,并受到兩種生態系統的共同影響,而呈現出生態的多樣性。城市濱水區能凈化空氣、凈化污水、涵養水源、改善小氣候環境,是城市的生態肺。“智者樂山,仁者樂水”,市民的休閑觀光依賴于此,故其是受人類活動強烈干擾的自然生態系統。目前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濱水綠地的游憩和生態功能,處理好兩者的矛盾是濱水綠地景觀設計需要考慮的首要問題。
平邑匯源城,是由福寬置業有限公司投資開發的項目。坐落于臨沂市平邑縣城東南角,縣城西南角,新327國道與蒙陽路(G420)交匯處, 總建筑面積18萬平方米,是一個多功能綜合性的地標性建筑群,兼容商務中心、酒店、住宅、超市、幼兒園等,滿足了不同人群的不同需要。浚河流經小區南側,交通便利,自然環境優美,具備良好的改造條件,是一處臨河而建的適宜園林居住區。
城市濱水綠地是城市濱水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城市綠地系統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匯源城南臨浚河,具備明顯而優勢的濱水綠地特點,在規劃中應遵循濱水綠地規劃保護生態環境、調節氣候、水土治理等理念,同時將臨沂的地方特色文化等人文景觀與濱水自然景觀相融合,創造一個集生態、景觀、人文為一體的濱河綠帶親水空間。方案的規劃主要遵循歷史文化性原則、生態性原則、景觀藝術性原則、以人為本的原則等,對不同的景觀片區采用不同的處理手法,同時保持方案的連貫性與整體性。
陽光運動區,位于基地的西北區域,北鄰停車場,東南靠近觀光休閑區,西部被植被所包圍。主要設置足球場和籃球場,為居住區內人們的日常興趣鍛煉活動提供場地,象征著朝氣、活力與健康,是青年人群在學習工作之余釋放壓力,保證身心健康,滿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觀光休閑區,位于基地的中心大片區,包括主入口,入口小廣場、親水廣場,兒童活動場地和大草坪休息區等,地形平坦,大草地休息區通過高差地形營造緩坡假山場地。親水廣場系濱水主廣場,以金銀花為理念,以平邑的特產石材花崗石鋪砌而成。入口景觀節點以下沉式廣場的形式設計營造。大草坪休息區 為兒童與老人提供開闊的活動空間,景觀要素與空間、空間與空間及景觀要素之間的關系相互補充豐富空間。
森林濕地區,基地東側大半區域規劃為森林濕地,自然曲折的環路貫通整個區域,從浚河中引水進入此區域,路與水相互嵌抱,給人以豐富的近水體驗,正如中國古典園林所講:“雖由人作,宛自天開”。人行其中如臨森林,腳踏濕地,在有氧環境中放松自己,陶冶情操,如同天然氧吧,對身心健康有很大裨益。 交通組織,園內交通的組織遵循有機結合的原則,基地內的路網是城市路網的延伸,故園內主、次干道和游步道貫穿全園,形成環形路網。
植物種植設計,基地的植物種植設計,在滿足其性質和功能需求的前提下,講究藝術構圖,使全園具有,綠色覆蓋,較穩定的植物群落。本方案設計在形式上以自然式為主,綠色為主色調的植物群落形成巨大的基底,在綠色空間種植幾顆秋色樹種,形成較好的視距和觀賞效果,增添了公園景觀的層次和節奏,常綠與落葉植物相配置提高綠化率,體現了空間的生態環保。
濱水駁岸規劃,營建生態護岸,包括自然原型護岸(不需人工建設,保持自然狀態,適合坡度緩,腹地大的水岸)。自然型護岸(使用天然材料,如堆石、石籠、砌石、木樁護底、與喬冠草結合等,適合坡度較陡,沖蝕嚴重,欠穩定的水岸。引水匯成的小水域可做成駁岸的形式)。
濱水綠地景觀帶與地域文化相結合建設,使得臨沂的地域文化得以傳承、延續,也順應舊城改造的步伐,改善了沿河的生態環境,豐富了城市的景觀空間。現今城市濱水綠地作為城市的共公共開放空間已隨著公眾和游客對文化、休閑、游憩、娛樂生活的需求而進入到城市的各個層面。誠實本就是一個復雜的綜合體,重視人文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并存,強調人與環境的和諧共生,并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創造人性化的空間,才能最終創建宜人且充滿活力的濱水景觀。這是構建濱水景觀的基礎,最終也必將深刻影響著城市濱水區的開發建設。
[1] 張浪.濱水綠地景觀[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12
[2] 李展平.水岸景觀分析與鑒賞[M].化學工業出版社.2011.01
[3] 岳艷萍.地域文化在濱水景觀帶中的應用—以新疆阿瓦提縣多浪河景觀帶詳細規劃為例[J].湖北林業科技,2013(8)
[4] 任留柱.秦芳芳.地域文化在濱水景觀設計中的應用[J].設計技術與實踐,2011(6)
[5] 曾偉.論城市濱水公園的景觀設計—以南京秦淮河小桃園至集慶門段為例.[D].2008
[6] 吳焱.現代城市濱河景觀設計的意境營造.[D]2008
[7] 崔允姬.濱水景觀設計探究—以臨沂柳青河景觀設計為例.[J]城市建設理論眼界2012(22)
[8] 吳周.成是濱水帶綠地景觀設計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07(20)
[9] 黃琳.楊京燕.傳承文化、重建濕地—義烏五公園城市濱水綠地景觀設計.[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0(33)
姜曉彤(1993-),性別:女,民族:漢,籍貫:山東省青島市平度市,學歷:研究生,單位:西南林業大學,研究方向:風景園林。
S611
A
1672-5832(2016)08-016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