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燕
(武警警官學院政法系 四川 成都 610000)
我對軍營文化創新建設的幾點認識
蔣 燕
(武警警官學院政法系 四川 成都 610000)
軍營基層文化作為武警基層政治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不僅可以陶冶基層官兵情操,而且對于培養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都將起到課堂教育起不到的作用。但近年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官兵對精神文化生活的期望越來越高,他們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精神追求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軍營文化要適應時代變化的特點和官兵的需求,必須在繼承傳統精華的同時,進行大膽的改革和創新。
軍營;文化建設
一些單位認為文化建設是軟指標,文化建設在實際工作中成為可有可無的,可抓可不抓的工作,抓不抓看不出成就,導致“陣地”意識和防“滲透”意識不強,甚至認為開展文化活動會影響訓練教育等主要工作的完成,因而其文化設施建設不適應部隊建設高、新趨勢的要求。形式方法呆板,只注重業余時間內開展活動,在滲透、推動各項工作方面做的不夠;有的單位只注重開發利用本單位文化潛力地挖掘,利用社會文化資源不夠。活動內容單調不適應文化本身要豐富多彩的要求。文化活動骨干人才匱乏不適應文化生活的群眾性要求。
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信息化程度提高,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對部隊影響的渠道不斷增多,大多數青年官兵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形成時期,對各種誘惑的識別抵御能力還不強。所以,我們要從保證部隊不變質的高度來認識文化建設的重要性,牢牢占領思想文化領域這塊陣地,加大文化建設的力度,把官兵吸引到圈內來,保證他們健康成長。因此要從官兵的實際需要出發,在現有設施的基礎上,大膽借鑒引進地方一些先進的、健康的、上檔次的文化活動設施和活動方式,也可以和地方共同組織一些有益的活動來豐富充實軍營文化生活。隨著部隊科技練兵的興起,現代化建設水平的提高,官兵對文化生活的要求和層次在提高,文化建設要緊跟形勢向前發展,向高科技靠攏,與其他設施相配套,不斷拓展,才能滿足官兵不斷增長的文化生活的需要,才能使文化工作在部隊建設中大有作為。
首先要在設施建設上予以保證,正所謂“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為此,不能滿足于上級要求有什么就只建些什么,不能滿足于把一些文化器材鎖在那里應付檢查,而要從官兵的實際出發,需要什么我們就盡量買什么建什么開展什么活動。官兵中有不少是體育運動愛好者,每當有球賽,很多官兵寧可不吃飯,不睡覺也要看球,還有不少官兵利用星期天節假日請假外出到地方旱冰場去滑旱冰,由些引發不少問題。這就要求我們要從官兵的實際需要出發,在營區內修建足球場、旱冰場,吸引大家去活動,還要經常組織比賽,既可鍛煉身體,培養官兵的集體意識和爭先創優意識,也可保證部隊的安全穩定。不少戰士都購買了游戲機和電腦筆記本,對計算機技術都很有興趣。如果這種積極因素引導好了,對開發智力,提高官兵素質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可以借此擴大戰士們的信息來源和學習娛樂的空間,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圍。
隨著部隊干部制度和士官制度的改革,官兵文化成份、兵員文化結構都發生了明顯變化,高學歷的干部增多,中專、技校、職校畢業的士兵增多,部隊文化消費現象也在增多。針對這些現象,要求我們不能把軍營文化簡單地停留在打撲克、下象棋、拔河和打球等傳統項目上,要適應青年官兵的精神需求和科技練兵的新要求,不斷充實新的內容,創造新的形式,不斷向高層次發展。一方面,利用高科技手段增加文化活動內容科技知識含量。如建設局域網,把網絡通到了連隊,使基層單位的文化生活向網絡化和信息化方向發展。一些單位結合實際,在網絡上開展了知識競賽、名作欣賞、網上點評、時事報道等欄目,內容豐富,全面共享,官兵只要打開電腦就可以調出來,地增強了文化活動的趣味性、持久性和快捷性的同時,也擴大和豐富文化活動的內容,增加內容的科技知識含量。另一個方面,利用文化專業骨干,提高文化活動的質量。不僅要發揮連隊團支部和軍人委員會的作用,開展經常性文化活動,而且要挖掘有文藝特長的干部戰士,建立一支業余演出隊和樂隊,利用這樣一支帶有“專業”特點的“業余”隊伍,創作一些官兵喜聞樂見的作品,真正反映戰士的心聲,真正體現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起陶冶情操,靜化心靈的作用。
軍營文化的豐富與發展是與整個社會文化大背景緊密相連的,它不僅要具有軍營特色,更要具有時代氣息,如果沒有社會文化這塊土壤,軍營文化生活就不會有生命力。另外,隨著官兵文化層次的提高和精神需求的增長,僅靠自身搞建設是不夠的。要拓寬視野,樹立“大文化”、“大教育”觀念,以立足自身搞建設搞活動的基礎上,注重利用和挖掘社會力量和社會文化資源來搞建設搞活動。一些有條件的單位可充分利用社會力量,和地方一些圖書發行公司合作,在營區內開辦軍營流動圖書館,以滿足官兵求知的需要,并根據官兵的需要定期更換。
不少基層單位之所以文化工作薄弱,文化活動開展不起來,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骨干隊伍比較弱。在骨干培養上,大都“順其自然,自生自來”,缺乏有意識的培養。有的連隊甚至沒有文體骨干,教唱歌都要請人;有的是沒有文體器材管理人才,下發的新器材沒幾天就壞了;有的利用率不高,許多官兵摸不著、玩不上。這些現象都使我們認識到,開展文化活動需要人才,而人才問題僅靠基層營連自身是難以解決的,要從本單位的實際出發,在大范圍內選拔培養人才。一是要精心選拔。新兵一入伍,學員一報到就要認真挑選,通過組織比賽,文藝節目匯演等各種活動廣選人才。二是要堅持辦班和送學培訓。在本單位辦班培訓的基礎上,要送優秀人才到院校學習,有重點的為部隊培養各類文化活動骨干。還要充分利用地方的優勢,請一些文藝單位的老師到部隊進行培訓和輔導,并建立固定關系,定期辦班。三是注重保留骨干以老帶新。近幾年,基層部隊提干名額很少,但還應該在不違反原則的情況下,盡量考慮文化骨干的使用。同時還要把一些有文藝特長的戰士通過選改士官保留下來,形成文體人才的梯次配置,保證文化活動的開展。
E221
A
1672-5832(2016)08-01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