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玲
?
民族團結教育在三小扎根
——赴北京市海淀區(qū)中關村第三小學學習有感
張文玲
【摘 要】2012年11月3日,我獲得了赴北京市中關村第三小學參觀學習一周的機會,在這一周的參觀學習中,感受頗多,在這次學習交流活動中,不論是到三小的本部,還是到萬柳校區(qū);不論是參加升旗,還是觀課間操;不論是聽專家的講座,還是聽老師的授課……感受最深的兩個字“新”、“暖 ”。 “新”——中關村三小以全新的辦學理念,高素質(zhì)的教師隊伍,適合兒童成長的育人環(huán)境,高效的教學質(zhì)量,贏得了社會各界的贊譽,家長的信賴。
【關鍵詞】三小 教育
2012年11月3日,我有幸獲得了赴北京市中關村第三小學參觀學習一周的機會,11月5日我們參加了在中關村三校萬柳校區(qū)舉辦的“特色建設‘四個十工程’—辦學理念最為深厚的學校”特色活動,活動的中心議題是“凝心聚力,成就大家三小”。首先:熱情、知性、睿智、嫻雅的劉可欽校長介紹了參加本次活動的評委專家和赴北京學習的甘肅,廣西民族地區(qū)的三十多位老師,中關村三小的領導,教師,家委,學生代表等。在接下來的講話中她表現(xiàn)出的先進的教育理念、開闊的眼界思維,超前的辦學構想,不由得令我暗生欽敬之情。
接著,我們觀看了學校宣傳片—鏡頭中的印記。不論是片中的展示,還是實地的觀看,三小的特色活動真如他們的培養(yǎng)目標:“一項體育特長伴隨孩子一生;一項科技特長成就孩子一生;一項藝術特長影響孩子一生”。在豐富多彩的特色活動中,18個體育類和11項優(yōu)勢科技項目在市區(qū)比賽中均獲冠軍或一等獎。在11個藝術類項目中,自2002年以來中關村三小就已獲得北京市金帆合唱團稱號,海淀區(qū)藝術教育的示范校,北京市科技教育示范校、海淀區(qū)科技教育示范校。并在國際、國內(nèi)的各項比賽中獲得優(yōu)異成績。
從如此多的特色活動和驕人的成績中,不難看出中關村三小給了孩子一個多彩的世界;給了孩子一把通向世界的鑰匙;給了孩子一個寬廣的知識殿堂;給了孩子一片展翅高飛的天空。這些都與校領導班子憑著對教育事業(yè)的滿腔熱忱,對教育發(fā)展的高瞻遠矚,以全新的辦學理念,和諧的教師隊伍,協(xié)作的教學氛圍,無私奉獻的精神離不開。
民族團結之花處處綻放。學校德育主任吳霄為大家介紹了“溫情中的大家庭—德育特色展示”。德育特色主要是以開展民族團結教育紀實為主。起源是對居住在北京的少年兒童來說,平時只能在影視節(jié)目中看到不同民族的服飾和文化,幾乎接觸不到民族小伙伴。如何讓孩子們了解56個民族的習俗和文化,從小樹立民族團結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愛心和責任感。2008年10月13日海淀區(qū)中關村三小啟動了“牽手各族伙伴,傳承中華美德”民族團結教育主題系列活動。同年11月教育部頒發(fā)了《學校民族團結教育指導綱要》,中關村三小以此為良機,制定并開展了民族團結教育系列活動。
至今,這個活動開展將近有四年了,期間經(jīng)歷了牽手、相聚、踐行、回訪等四個階段,效果顯著。2009年5月,通過三小師生艱辛的努力,全校四至六年級的87個班級已與全國各地56個民族的小隊員都建立了手拉手關系。2009年“六一”兒童節(jié)期間,中關村三小把56個民族的小伙伴請到了北京,參加“歡聚北京,祝福祖國”慶祝活動,三小的學生與56個民族小伙伴共同在水立方舉行了盛大的慶“六一”聯(lián)歡晚會,共同在天安門廣場觀看了莊嚴的升旗儀式,共同游覽了北京城。將民族團結教育活動第一階段推向高潮。更讓孩子們不能忘懷的是,“六一”這天,溫家寶總理把來自17個省的56個民族中的72個小伙伴以及中關村三小的學生代表請到中南海做客。我校的裕固族小姑娘石潔玉同學也有幸參加了這次活動,在中南海還給溫爺爺獻上了制作精美的兩個裕固族布娃娃。
2009年9月,中關村三小就開展了“愛滿神州大地、共敘民族情誼”的回訪活動。2010年9月23日至9月26日,中關村三小六(1)班師生團隊一行8人來我校回訪。為我校捐贈了電腦及圖書,并簽訂了友好協(xié)議。兩校學生互相表演了節(jié)目,并為對方贈送了精心準備的小禮物。8個從北京來的小伙伴也被請到裕固族小伙伴家中做客,一起吃手抓羊肉,一起喝酥油奶茶,一起品嘗特色小吃,一起唱歌跳舞……在肅南短短的幾天活動中,讓中關村三小的師生們感受到了裕固族人民的熱情好客、勤勞樸實、能歌善舞;領略了祁連山的博大雄偉,遼闊壯美的草原風光及神奇的七彩丹霞。三小的孩子們用自己年輕的心,用自己充滿詩意的夢,用自己最微小的雙腳,用自己或許還很稚嫩的雙手,一路歡歌,一路風雨。他們就如小信使,把友誼、愛、希望……不遠千里地送到裕固族孩子身邊,讓他們互結友誼,傳遞愛心,讓他們在心靈深處銘刻一種感恩與責任,升騰出凝聚與團結的力量。也架起了一座聯(lián)系首都與裕固族人民的友誼之橋。
民族團結教育扎根三小。我校一行14人此次來中關村三小就是為了拓展師生之間的互訪交流而來的:兩地教師同上一節(jié)課,共同開展教育教學研究,共同分享最新的教育教學成果,將民族團結教育主題活動逐步深化為結對學校之間的全方位互動。在這里讓我真正看到了“溫情中的大家庭”的一頁。
鏡頭一:在中關村三小本部校園里最顯眼的墻壁上高高懸掛著溫總理與各族兒童的巨幅照片,下方是溫總理的題詞:“中關村三小開展民族團結教育,形式活潑,效果顯著。讓孩子們從小就懂得愛祖國,愛神州大地,愛各民族的共同家園,愛各族人民,愛各民族小伙伴……”。在另一側的走廊墻壁上,矗立著56根兩米多高,兩頭金黃中間紅色的圓柱,每個柱子的紅色部分分別畫著56個各民族人民,最顯眼的是兩個圓柱間有六個金光閃閃的大字“有愛才有一切”,是溫總理對中關村三小的寄語。我們一眼就看到了有裕固族畫像的圓柱,大家爭先恐后的去拍照留念。
鏡頭二:在教學樓四至六年級的樓道內(nèi),墻壁上隨處可見老師及學生們布置的“民族專欄。”例如,五一班結對的是蒙古族,教室門旁邊就掛著一塊精致的長方形的彩繪牌子,牌子的正中寫著蒙古族的諺語:“勇敢,事會成功,勤勞,幸福必來。”下邊是本班小朋友與蒙古族小朋友在回訪時的合影;教室里設有民族角,內(nèi)容有蒙古族的服飾、節(jié)日、住所、飲食等文字圖片。看著孩子們清澈的眼神,燦爛的笑容,感受著三小師生的真誠與深情,真是好溫馨的一大家啊。
鏡頭三:學校建起了民族教育展室,走在展室的每一處,都有一位小志愿者迎接我們,有他們來介紹學校四年多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活動的歷程和取得的成果,以及在交流活動中民族小伙伴們贈送的服裝、字畫、工藝品等民族特色濃郁的紀念品。當聽到在每一件實物、每一張圖片背后都記錄著一個感人的故事時,不由得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敬佩他們?yōu)椤懊褡鍒F結教育”工程所做的努力,并為他們付出的艱辛勞動而感動。至今,民族展室已成為學校長期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深受學生喜愛的第二課堂。
鏡頭四:在“共思同行中的凝聚”項目小組研究展示中,我看到了民族團結教育進校園、進班級、進課堂、進家庭,做到教育成系統(tǒng)、活動成系列……”。三校將民族團結教育活動與語文、音樂、體育、美術、科學等學科教學相結合。音樂課—“民族歌曲大家唱”;體育課—“民族舞蹈大家跳”;美術課——“美麗家鄉(xiāng)我描畫”;語文課—“民族團結我贊頌”;人文課—“家鄉(xiāng)環(huán)境我保護”……借助一系列詳實、生動、真切的課堂,讓“民族團結一家親”的信念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fā)芽。
鏡頭五:學校還自主開發(fā)編寫了小學低、中、高三個年段的民族團結教育的校本教材,出版了《民族大愛之歌》民族團結教育文集、民族團結教育宣傳畫冊、《好大的家》民族團結教育實錄光盤。中關村三小民族團結教育活動,也受到了回良玉副總理的高度評價,贊揚三小在開展民族團結教育的同時讓學生了解國情,樹立社會責任感,使學生上了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
總之,在這次學習交流活動中,不論是到三小的本部,還是到萬柳校區(qū);不論是參加升旗,還是觀課間操;不論是聽專家的講座,還是聽老師的授課……感受最深的兩個字“新”、“暖”。“新”---中關村三小以全新的辦學理念,高素質(zhì)的教師隊伍,適合兒童成長的育人環(huán)境,高效的教學質(zhì)量,贏得了社會各界的贊譽,家長的信賴。以基本的教育理念“讓孩子們頭頂藝術,腳踩文學,懷揣夢想”,“關注所有學生,關注所有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關注發(fā)展中的個性發(fā)展”,為打造海淀區(qū)、北京市乃至全國的教育品牌,三小人在不懈地努力,創(chuàng)出了驕人的業(yè)績。“暖”---在這處處充滿著民族氣息,處處被民族大家庭的陽光照耀的“大家三小”,讓我收獲了許多新的教育理念,也真正體驗到了我們是相濡以沫的一家人。在這里我要贊贊三小的孩子們幾天來為我們提供的服務:“你們是一名合格的向?qū)В且幻錾闹v解員,更是一名品學兼優(yōu)懂禮貌的好學生。孩子們,你們真棒。”還要感謝三小的各級領導為我們?nèi)珖褡宓貐^(qū)的老師們搭建了這樣完美的學習交流平臺;更要感謝三小的老師們?yōu)檫@個活動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衷心地道一聲:“謝謝你們,你們辛苦了”。
(作者單位: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紅灣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