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設
多元文化背景下當代大學生孝道教育研究
朱建設
多元文化對于大學生的思想及行為等多個方面的影響較大,尤其對于大學生的孝道方面來說,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當今大學生孝道文化的缺失。“孝文化”屬于我國傳統意義上主流的意識形態,不僅屬于儒家思想規范人際倫常關系的典型代表,同時也是我國的傳統文化。本文從多元文化影響下的孝道這方面進行了整理,介紹了多元文化的內涵,分析了對當代大學生在孝道方面存在的問題,并且提出了如何在當代大學生群體加強孝道教育的措施。
多元文化 大學生 孝道教育
孝是我國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孝道屬于我國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是我國傳統倫理系列文化的重要基礎之一。但是,我國目前處于多元文化的環境,傳統文明受到現代文明的影響,孝道也因此受到一定的影響。隨著當前社會環境的復雜性以及外界文化的侵入,部分人群忽視了孝道的重要意義,尤其是目前的大學生群體。所以,加強大學生群體的孝道教育對于我國構建社會主義文明社會,促進發揮道德規范以及正確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具有積極意義。
目前我國處于由傳統社會逐步轉變為現代社會的轉型階段,傳統文化變得越來越多元化,其中多元文化對大學生的影響主要集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德育教育的影響、道德選擇的影響等方面,總的來說就是多元文化對大學生的價值觀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多元文化對大學生道德選擇既有積極影響,也有消極影響:一方面,大學生在價值觀方面的教育內容以及形式受到多元文化的作用得到擴展,大學生的個體培養也得到不斷地完善,有利于大學生的個性發展,提高道德選擇層次。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多元文化改變了社會主導價值,加大了大學生道德選擇的盲目性,大學生們面臨多元文化也缺乏一定的分析、判斷以及選擇,所以很容易在價值觀、信念以及行為方式方面出現一定的混亂。
由于受到多因素的影響,當代大學生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孝道缺失現象,主要體現在大學生對于孝道理念的認同與理解方面。根據對大學生傳統孝道的調查結果表明:大約有一半的大學生缺乏對孝道理念的興趣,只有大約五分之一的大學生表示了對我國傳統孝道理念有一定的興趣,而還有一部分的大學生覺得孝道教育的重要與否無所謂。導致此類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大多數大學生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使其缺乏在孝道文化方面的思想熏陶,這就使得我國的大學生在孝道教育方面面臨一定的問題,也是我國高校的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人員們要重視的問題。這要求我們必須要進一步加強高校的孝道教育,不斷地完善當今高校的孝道教育工作。
鑒于目前大學生孝道教育缺失的現象,在高校中推行孝道教育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這一問題。孝道教育能夠激發良好的校園道德環境,而良好的道德環境本身就有一種潤物細無聲效果,其憑借校園的感性魅力以及知性魅力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強化對大學生們的影響力。一般來說,良好的校園孝道教育具有以下作用:第一、認知引導功能。大學的整個教育環境屬于為國家培養高等人才的地方,它自身就能夠體現出一門隱性課程的效果,大學生在濃厚的孝道教育環境中自然能夠體會到一種積極向上而且高尚的濃厚的氛圍,使其在自身的道德品質方面、情感意志方面、人生觀和價值觀方面以及日常行為方式等多個方面受到持續地潛移默化的影響,有利于促進大學生的全面進步。第二、陶冶情操情作用。高校擁有較好的孝道教育環境,不管對學生還是教職工,都可以徹底地洗滌其靈魂,激發起他們內心的一種孝道情感,從而間接培養他們真、善、美的素質與品質。第三、塑造心理作用。對于高校孝道教育來說,其最主要的意義就是培養大學生成為孝順的人,因此塑造良好的孝道教育有助于培養大學生們的這一種態度。第四、規范行為的作用。憑借高校的良好孝道教育所產生的情景能夠在客觀上形成一種規范或者約束的效果。所以說,我們在面臨當前多元化文化沖擊的過程中,要結合時代的發展形勢,把握孝道教育特點,積極地在高校推行孝道教育,從而建設一個良好的校園人文環境。這具有非常重要的當代價值與現實意義。
孝道具有強大的凝聚力以及號召力,是維系家庭、穩定社會的重要力量,同時也是我們繼承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對我國未來的發展影響巨大。進入21世紀,隨著大學生孝道教育的缺失,大學生的孝道教育宣傳便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因此,這就要求各級部門不斷地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宣揚,重拾中華民族孝道的優秀傳統。
[1]駱郁廷.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2]金建萍.多元文化中大學生思想素質養成的范式轉型[J].湖南社會科學,2012(5):62~64.
[3]本書編寫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4]路丙輝.中國傳統”孝文化”在現代家庭道德建設中的價值[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2002(1).
(作者單位:商丘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本文系河南省社科聯社會科學普及規劃項目:大學生孝道文化知識繼承和普及豫社科聯(2015)36-278。
朱建設,男,漢族,碩士研究生,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