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金龍
新媒體時代“90后”大學生學習現狀探討
司金龍
新媒體越來越深入人們的生活,“90后”大學生也同樣受到了新媒體的影響。但是我們應注意到,新媒體對于“90后”大學生的影響,廣泛而深刻。再加上時代變革賦予“90后”大學生的獨特印記,我們就更需要研究“90后”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到新媒體的積極和消極影響。
新媒體 “90后”大學生 學習現狀
進入新的世紀以來,以互聯網技術為基礎的新媒體風起云涌,越來越深入我們的生活。究竟什么是新媒體,的確很難有人能夠提出一個能夠讓大家一致認可的定義。網羅各種觀點,大致如下:相對于廣播、紙質報紙和刊物,電視等傳統媒體而言,以互聯網技術為核心,在此基礎上形成的以手機、電子計算機以及各種可穿戴的智能設備為載體,形成了以五花八門的網站、АРР為表現形式的新的信息傳播媒介。有人提出,新媒體時代,所有傳統媒體要鞏固或者擴大自身的影響力,新媒體是其必須的基本傳播途徑。新媒體相對于傳統媒體傳播范圍更廣,形式更多樣,不容易監控、發展速度極快等一系列新特點??梢姡旅襟w對于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巨大。
當今大學生的主體,已經由以原來的“80后”為主體逐步過渡到了以“90后”為主體?!?0后”與“90后”這兩個概念并不是一個嚴謹的定義,而是一個大家約定俗成的概念。習慣上我們把1980-1989年期間出生的人稱作“80后”,而1990—1999年期間出生的人也順應之前的稱謂,冠之以“90后”。因此自然也會有“00后”等一系列的稱謂出現。單就“90后”大學生來看,“90后”大學生作為當今社會青年人群中接受較高級別教育的青年一代,其人格特點,有著鮮明的時代印記。
青年大學生所處的年齡段,是人格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總起來講,大學生思想和性格并沒有真正的成熟,思考、學習和接觸社會的能力還有欠缺,這是青年大學生的階段特點。反過來看,大學生同時又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如果我們能夠及時正確的引導大學生,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對于大學生的人生道路,乃至我們整個社會的健康發展都是非常有意義的。
新世紀以來,我國改革步伐進一步加快,客觀上為“90后”大學生營造了能夠不斷接觸新鮮事物的社會環境。因此,“90后”大學生性格特點,同已往時代的青年大學生比較起來,思維更活躍,個性更鮮明,更加勇于嘗試和挑戰,更加積極和主動。但是,“90后”大學生也是特殊的一代,因為國家生育政策的原因,大多數的“90后”大學生是獨生子女。此外,改革開放也使得我們原有的傳統價值觀體系不斷遭受挑戰。西方的個人主義價值觀逐步占據了“90后”大學生價值觀的主體,相當比例的“90后”大學生,只計較個人得失,思考、學習以及參加學校與社會活動的動機十分功利。相反,集體主義價值觀和傳統價值觀在“90后”大學生的思想觀念中,越來越被淡化,甚至到了瀕臨危機的地步。當然,這也和我們家庭與學校的教育缺失,是密切相關的?!?0后”大學生的一系列人格和性格特點,顯然與我們所弘揚的傳統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背離的。我們對“90后”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就更加突出了。所以,新媒體對于“90后”大學生可以看作是一劑催化劑。當然,這一劑催化劑是發揮好的作用還是負面的作用,就需要當代的教育工作者不斷探索和努力,盡量降低新媒體的消極影響和放大其積極影響。
課堂學習作為“90后”大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在課堂上,尤其是新媒體迅速崛起以后的課堂,“90后”大學生總體上呈現出學習狀態日益下降的趨勢。手機和便攜通信工具越是普及,“90后”大學生就越是難以全身心投入到課堂學習過程中來,其中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使用便攜電腦及手機與通信網絡,進行游戲,觀看娛樂節目,或者用聊天軟件進行聊天交友,以各種АРР進行形式多樣的娛樂活動。更有甚者,部分自制能力較差的學生,不分晝夜進行游戲,用上課時間來補充睡眠。
新媒體信息文化傳播的負面影響,還隱性的表現為信息文化的碎片化、娛樂化甚至庸俗化,這更加不利于“90后”大學生在課堂上系統化學習綜合知識和專業知識。因此“90后”大學生的專注能力和思考分析能力,受到了較嚴重影響。受到新媒體娛樂化影響,“90后”大學生總體來講,娛樂化傾向越來越嚴重,只注重自身的感性的感官的享受,而對政治生活、經濟生活不感興趣,這更進一步加重了“90后”大學生,上課學習狀態的下滑。
“90后”大學生也受到了新媒體積極影響,也呈現出思維活躍,勇于表現的學習和做事的特點?!?0后”大學生通過新媒體接觸了更多的資訊和信息。因此,思維活躍,創新能力很強。做事方面,也表現出了勇于嘗試,敢作敢為的特點。從而,如果我們利用好新媒體與“90”后大學生的特點,也能促進“90后”大學生學習狀態持續改善。
新媒體對于“90后”大學生課堂學習狀態,有著越來越廣泛的不利影響,這需要我們重視和研究。但是,如果我們能夠結合新媒體和“90后”大學生各自的特點,加以引導,也能改變這一不利的現狀,甚至使其現狀持續改善。
[1]田仲金.微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及對策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4.
[2]王中秋,"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策與探索[D].北京:北京化工大學,2010.
(作者單位: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