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娜
?
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改善高職生心智模式的策略
李 娜
【摘 要】基于對高職生的心理普查后發現,在如何面對新的生活環境進而如何適應新的職場環境?如何正確全面的認識自我?如何樹立近期目標、遠期目標乃至人生的目標?如何培養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這些問題上,高職生們依然存在著較大的困擾。這就迫使我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探索出打破原有限制性信念的心智模式。
【關鍵詞】高職生 改善 心智模式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大學生面臨著學校、社會、家庭等各方面的壓力。如何積極的應對這各方面的事件,順利的過渡到職場上,這些都是高職生需要面對的課題,這也是心智模式的基本內容。積極心理學認為人本身具有積極的力量,本研究針對挖掘被試的潛能把培養人的積極心理品質作為重要使命,改善被試的心智模式。
(一)心智模式的理論闡述
心智模式在上個世紀40年代被英國心理學家肯尼思.克雷克提出。他認為心智模式是人腦在觀察外部世界后,在每個人腦中的一種重構,或者說是“一種映射”。認知心理學家約翰遜.拉爾進行了認知心理學的定義。在認知科學中,心智模式是人們在日常生活經歷中,在心中形成的外界世界的一個認知地圖。這種地圖一旦形成,人們不由自主的沿著這個“地圖”去走,形成一種思維定式。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心理學家皮得.圣吉對心智模式進行了界定并將此概念引入了管理領域引起了廣泛關注。從心理學角度來講,心智模式是指每一個人理解與看待周圍事物的模式。心智模式就是人的思維定式。思維定式不易改變,因而心智模式具有頑固性,它是隱藏在暗處的一塊頑石,像玻璃一樣微妙地扭曲了我們的視野,影響著我們對世界的看法。
對于“積極心理學”的界定,最權威的當屬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在1998年擔任美國心理學會主席時首次提出“積極心理學”的概念。塞利格曼2000年發表的《積極心理學導論》也標志著積極心理學學派正視誕生。
積極心理學中強調人的潛能和人本身具有的積極力量,我們要充分的挖掘高職生自身的最大潛能和其本身的正能量,把培養人的積極心理品質、心智模式作為重要使命。
(二)心智模式的特點
心智模式看起來不好把握,其實它有著自身顯著的特點一是它是一種思維定勢是指我們認識事物的方法和習慣;二是以自我為主,所以無需改變外面的世界,只需改變內里對外界的看法即可;三是存在缺陷,每個人都走在不斷改善的路上;四是可塑性強,心智模式可以通過一些學習訓練得到逐步改善的。摸索出一套適用于高職生的心智模式訓練方案使高職生具體正向積極的思維更具理論意義。
武漢市的高職高專學校達30余所,高職生群體是大學生群體中的比較龐大的群體。表2.1是選取高職生779名進行了SCL90癥狀自評量表測試,測試結果顯示32.22%的學生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心理適應問題,少數同學還有相對比較嚴重的心理問題。結果還顯示出軀體化維度、人際關系敏感維度、抑郁維度、焦慮維度、敵對維度、偏執維度有極其顯著的差異。這也從一個側面顯示高職生群體的特殊性。新生代高職生有著目標不清、動力不足;以偏概全、思考局限;思維定勢、反應鈍化;推諉責任、感恩缺失的特點。研究如何改善高職生心智模式迫在眉睫,也是高職院校亟待解決的普遍存在的問題。這些現象很大程度上提醒著我們要研究出一套完善的、切實有效改善高職生心智模式的策略。
高職生心智模式的修煉是進入職場的需要,它也決定著高職生適應職場的成敗。成功者具有正向思維即思維是積極的、開放的、具有建設性導向的。而失敗者則具有負向思維即思維是消極的、封閉的、具有破壞性導向的。因此,改善高職生心智模式是有著重要意義的。
(一)心智模式改善的五個基本問題
怎樣看待自己;怎樣看待他人;怎樣看待環境;怎樣看待世界;怎樣看待人生。彼得.圣吉指出,改善心智模式的過程,從本質上是把鏡子轉向自己,試著看清楚自己的思考與行為如何形成,并嘗試以“新眼鏡”獲得新的信息、以新的方式對其進行解讀、思考和決策。這從本質上看是一個自省、學習、創新和變革的過程。
(二)改善心智模式的具體方法
基于積極心理學視角,改善高職生心智模式的策略分為五步:ABC理論(認知療法);學會解釋;學會反駁;學會解決問題;社交技能五個方面的訓練方法。
1、ABC理論
A誘發性事件,B表示個體針對此誘發性事件產生的一些信念,即對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釋。C表示自己產生的情緒和行為的結果。運用這個方法改善自己是思維模式,問題本身不是問題,如何解決問題才是問題。可以用寫ABC日記的方法,找出內在對話。或者畫出自己的情緒去不斷連接自己的思維與感覺以達到改善自己心智模式的目的。
2、解釋模式
解釋模式是對事件原因的看法。解釋模式一經形成,如果未經干預就會持續一輩子。當遇到不好的事件發生時,抑郁型的解釋模式是:環事情會永久存在。而樂觀型的解釋模式是:導致壞事情發生的原因只是暫時的。當好事情發生時,悲觀型的解釋模式是:導致好事情發生的原因只是暫時的。樂觀型的解釋模式是:好事情會永久存在。
改善心智模式的解釋模式對自己的生活事件進行歸因。永久性:事情的起因會繼續下去。暫時性:起因是看改變的或是過渡性的。普遍性:起因會在許多時空發生影響?特殊性:起因只會在特定情況發生影響?個人的:起因就是我?非個人的:起因是其他人或是其他情況?對照這五問來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式。
3、自我反駁訓練
通過學習自我反駁,學會正確的認識方法,懂得多角度、多方向、多維度看問題,培養積極向上、樂觀健康的心智模式。事情發生后先讓自己慢下來,先處理情緒在處理事件。做好去災難化的工作,把焦點放在可能上,找準自己的反駁策略,建立積極快樂的認知模式。
4、提高高職生解決問題的興趣和能力
培育高職生解決問題的興趣和能力以適應環境、健康成長的心智模式。訓練高職生的冷靜思維,幫助我們了解發生的事情真相。讓我們先放慢腳步,退后一步來考慮所有情況,然后再決定反應,發揮我們的多線思維的能力。
5、社交能力訓練策略
解決高職生在社交過程中過分被動或過分敵對(挑釁)的心理狀態。學會溫柔、清晰、堅定的表達自己的意見,提高自信,提高自己人際交往能力。在人際交往中最關鍵的是樹立自信。社交自信培養的四步法,一是盡量清晰的描述事實。比如錄像機說話,簡明扼要的描述關鍵點。二是盡量清晰的描述感覺,這包括情緒,盡可能多的搜集描述情緒的詞語,而不含批判、指責等。三是盡量清晰的提出要求,明確的表達出自己需要的是什么,而不是描述自己不要的是什么。四是盡量清晰的說出感覺,誠心的說出對方做出一些改變后你的身體感覺和情感感覺。同樣不包含批判、指責。
總之,心智模式的改善是一個長期、循序漸進的過程,對高職生心智模式的改善策略還需要更長時間的跟蹤調查、摸索研究,使研究更全面更準確更完善。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高職生心智模式的改善工作是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乃至全校上下學生管理工作者未來及其需要關注的重點。
參考文獻:
[1]李中瑩.簡快身心積極療法[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2(01).
[2]霍憲奇,唐天龍.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J].張家口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01).
[3]韓丹.NLP身心語法程序學述評[J].高等教育與學術研究,2008(06).
[4]吉利根,王峻譯.埃里克森催眠治療理論[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社,2009.
[5]程治強.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綜述[J].黑龍江教育,2015(04).
作者簡介:李娜(1981-),女,山東人,長江職業學院,教育學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