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利軍
新形勢下農村職業教育之路探索
——以吉林省白城市為例
鐘利軍
科學完善的農村職業教育體系的建成會促進城鄉一體化建設。本文闡述了城鄉一體化建設中農村職業教育的重要性,對白城職業教育在城鄉一體化進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了幾點建議。
城鄉一體化 農村職業教育 現狀 建議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出,“到2020年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基本建立”,確定了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總體戰略,盡快在城鄉規劃、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一體化等方面取得突破,促進公共資源在城鄉之間均衡配置、生產要素在城鄉之間自由流動,推動城鄉經濟社會發展融合[1]。2010年,我國制定了《教育規劃綱要》,其中明確“加快發展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由此可見,城鄉一體化是國家發展的重要方向,而職業教育是農村城市化的必然途徑。
(一)人們輕視職業教育
我國長期以來對職業教育的認識嚴重不足。人們的觀念是考上名牌大學才是受到了教育,對于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嚴重忽視,甚至有的人把職業教育看成是考不上高中之后的最后一個選擇。即使有的學生考上了職校,也因為自身的輕視而缺乏自信。
(二)專業設置與農村需求的錯位
目前,職業學校的教育教學和農村需求的知識有明顯的錯位。職業學校在教學中以理論為先,實踐次之。而農民城市化需要的是一些上手快的專業,例如,市場營銷、物流等關乎城市發展的專業及其缺乏,但是職業院校提供的涉農專業不能滿足農民的需要。
(三)教師整體素質不高,教育投入有限
通過調查,這三所學校的教師中,具有研究生學歷的教師數量為零,具有本科學歷的教師占30%,專科占70%,很大一部分教師是參加工作后再讀的函授等成人教育學歷。教師層次的偏低,直接造成教師水平低下,大部分教師的理論水平性很高,但是很多知識限于紙上談兵,一旦到了實踐技能,則變得束手無策。而農村職業教育缺乏的正是理論扎實,實踐操作技能過硬的雙師型教師。有的教師從學校畢業直接進入學校,沒有到基層、到企業鍛煉的機會,再加上在工作期間缺少進修的機會,顯然動手能力差是普遍現象,就不足為奇了。
(一)提高認識,落實政策
提高認識,讓職業教育真正服務“三農”。要深刻認識到在城市一體化進程中,農村職業教育的重要作用,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將農村剩余勞動力引入城市,讓其真正發揮作用。同時,也讓學生轉變思想明白,城鄉一體化,是國家產業調整,向工業化轉型的大勢所趨。為此,可以通過國家政策,建立保障措施,促進農村職業教育健康發展。對于專業性強的,可以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讓所有農民工持證上崗。對于專業技術不強的專業,實行崗前進行培訓。
(二)明確辦學目的,因材施教,拓寬辦學思路
把辦學目的定位為以農業培訓、勞動力轉移、外出務工培訓、創業培訓為主,主動適應農民和就業市場的需求。短期農民需要的不是高深的知識,而是初級實用型技術。放長眼光,培養農民學習先進的第三產業生產、管理和加工的理論和技術,學些城市發展需要的并且是可持續發展的技能技術,甚至可以學習具備農業產業化經營管理技術[2]。
(三)建設一支實力雄厚的師資隊伍
科教興農靠教育,振興教育靠教師。學校要培養一批素質優良、業務精湛、結構合理、數量適當、學歷達標、相對穩定的技能型、學術型、研究型教師隊伍。積極提高教師隊伍素質,自覺提高業務素質,并達到相應的學歷和技術職稱;要積極創造條件,為教師提供接受繼續教育的機會。
(四)地方高校是職業教育的有力補充
地方高校不但為社會培養高層次的人才,同時也是農村職業教育的有力補充。可以充分利用地方高校的辦學力量為農村職業教育服務。以白城為例,白城師范學院是吉林省西部唯一所高等院校。
學校擁有一支高素質的、先進的教師隊伍。教師業務能力強,教師結構合理,擁有80%的專任教師具有博士和碩士學位,40%的教師具有高級職稱,還有專職的技術過硬的實驗技術人員。學校擁有省級優秀教學團隊,可以完全勝任農村職業教育的理論教學。學校擁有省級高校創新團隊、省級高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和省高校重點實驗室等等。同時,學校配備國內最先進的設備,完全勝任職業培訓的實驗教學任務。
城鄉一體化進程必定是一條艱難的路,職業教育在應該特殊的歷史時期發揮其作用。人們應該積極轉變對職業教育的舊認識,職業學校應該明確辦學目的,同時在師資、設備上加以改善,地方高校也應積極投入到職業教育的進程中來。
[1]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人民日報,2008-10-20.
[2]城鄉一體化視角下的農村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J].教育與職業,2009(23).
(作者單位:白城師范學院機械工程學院)
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ZC11132:吉林省西部農村職業教育與城鄉一體化建設協調發展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