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趙東
鶴壁職業技術學院 河南鶴壁 458030
對高職高專涉外護理人才培養英語課程體系的研究
韓趙東
鶴壁職業技術學院 河南鶴壁 458030
在我國職業教育事業蓬勃發展、護理教育與國際接軌日益密切的今天,涉外護理人才是國際護理專業領域的技能型緊缺人才,加快高級涉外護理人才培養已成為國家人才培養的優先發展戰略。但目前涉外護理專業英語的教學模式并未根據院校自身特色形成滿足不同人才培養目標的獨特教學體系。本文試從構建完善、系統的涉外英語課程體系出發,推動涉外護理人才培養的合理化。
涉外護理;人才培養;英語課程體系
高職涉外護理專業是近幾年大規模發展的新專業,是新世紀護理發展的必然產物,是中國護理教育與國際接軌的必然產物。在我國職業教育事業蓬勃發展、護理教育與國際接軌日益密切的今天,涉外護理人才更是國際護理專業領域的技能型緊缺人才,加快高級涉外護理人才培養已成為國家人才培養的優先發展戰略。
就目前各大高校的英語教學來看,各校外語教育模式基本相同,并未根據院校自身特色形成滿足不同人才培養目標的獨特教學體系。相關研究顯示,絕大多數高等院校采用“兩年基礎英語教學+一年或半年專業英語教學(必修或選修)”這一體系,其強調的重點無疑是基礎英語教學。這樣的模式對提高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尤其是對本專業學習的幫助并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受英語四、六級考試的影響,多數院校的教學依然圍繞基礎英語進行,醫學專業英語教學并未得到應有的重視,面臨著教學時數不足、師資力量薄弱、課程設置不合理等問題。此外,大學期間各階段的英語學習也缺乏一定的連貫性,造成了學習脫節、知識斷代的現象。究其原因是沒有立足中國現狀,沒有研究探討出適合每個階段的英語教學理論和整體教學體系。因此,建立符合高等職業院校涉外護理專業特色的大學英語教學體系迫在眉睫。
高等職業院校的涉外護理專業英語教學與學習可以劃分為基礎英語階段、公共醫學護理英語階段和護理專業英語階段三個模塊,從而形成系統、完善的涉外英語課程體系。下面將分別對每個階段的教學設想逐一論述。
(一)大學一年級的教學設想。為了使大學英語教學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同時使之與高中英語教學自然銜接,有效延續,在設定本教學體系第一模塊時綜合考慮英語學科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同時兼顧中學英語和大學英語的階段性和銜接性,力爭做到過渡自然,銜接合理。下面將分別從教學目標、課程設置、課堂教學及教學評估等方面對這一模塊的教學模式進行闡述。
1、教學目標。本階段的教學目標基本定位為“語言技能目標”,在參考2007年《課程要求》中“一般要求”的基礎上將具體目標設定為:
(1)聽力理解能力:能基本聽懂課堂英語教學內容、日常英語對話、聽力材料中段落的中心大意,以及語速較慢的英語廣播和電視節目。(2)口語表達能力:能在日常學習過程中用英語進行交流,并就某一話題進行討論;能就某一主題進行簡短發言,表達清楚,語音、語調正確。掌握并運用基本的會話策略。(3)閱讀理解能力:能讀懂一般性題材的英文文章,閱讀速度為每分鐘80詞;掌握略讀、尋讀等快速閱讀技巧,對篇幅較長、難度略低的材料進行快速閱讀時,速度不低于每分鐘100詞;能讀懂學習、生活中常見的應用問題的材料。(4)書面表達能力:能完成書信、假條、招聘啟事等常見應用文寫作,能在半小時內就一般性話題寫出120詞的短文,內容基本完整,用詞恰當,語意連貫。(5)翻譯能力:能借助詞典對題材熟悉的文章進行英漢互譯,英漢譯速為每小時約300個英語單詞,漢英譯速為每小時約250個漢字。譯文基本準確,無重大的理解和語言表達錯誤。2、課程設置。筆者把基礎階段的英語教學分為三個階段:語音強化教學階段(4-5教學周)、聽說強化教學階段(14-16教學周)、讀寫強化教學階段(10-12教學周)。針對不同階段的教學重點將開設不同的課程。3、課堂教學。在創建的教學體系中,基礎階段的教學模式為:大班課堂教學+課外自主學習+第二課堂。其中每周課堂教學4課時,教師可進行語音知識訓練、聽力技巧培訓、組織口語教學活動及寫作技能訓練等;課外上機自主學習2-4學時;第二課堂2學時,組織學生晨讀和創設“有組織的英語角”等活動。4、教學評估。對英語教學的測量與評估是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束定芳,2010)。本教學體系中基礎英語階段的教學評估采用終結性評估和形成性評估相結合的辦法,目的是既注重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也注重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增強。筆者認為,應分別對語音、聽說、讀寫三個階段的教學效果進行定期測評,內容涉及課程評價、學生評估和教師評估等。
(二)大學二年級的教學設想
目前國內ESP英語教學基本采用“基礎英語教學(大學一、二年級)+專業英語(大學三年級)”的教學體系,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多數涉外護理學生對從基礎英語學習直接步入醫學護理專業英語的學習深感不適,面對突如其來的大量專業詞匯、晦澀難懂的醫學護理文獻束手無策,學習積極性也隨之下降。鑒于此,筆者認為,應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將大學二年級設定為大學公共醫學護理英語教學階段,開設綜合性的醫學護理人文課程,讓學生逐步接觸基礎的醫學護理英語知識,同時對醫學護理英語詞匯、句型、翻譯方法等形成初步認識,架設大學公共英語與醫學護理專業英語的橋梁,為大學三年級的學習奠定基礎。
(三)大學三年級的教學設想
在本教學體系的構建中,綜合考慮英語的工具性和護理專業的人文性兩方面因素,提出將高等職業院校涉外護理專業大學三年級的英語教學設定為“護理專業英語教學階段”。本階段教學本著英語學習為專業可持續發展和未來職業發展服務的原則,注重英語知識與護理專業相結合,開設護理專業英語課程,并設定為必修課程,力爭最大限度地為學生的后續學習鋪平道路,是本教學體系中最具護理學院校特色的教學板塊。 涉外護理專業英語的課程體系建設還在探索階段,只有合理、科學的課程體系才能適應社會和學生的雙重需求,從而達到人才培養的最佳目的。
[1]陳天艷.成都地區三甲醫院護士職業價值觀調查與相關影響因素的研究[D].四川大學,2007.
[2]謝大明,趙秋利.護理專業學生學習動力水平調查[J].護理學雜志,2010,25(8):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