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靜
(云南師范大學 云南 昆明 650500)
淺談投射測驗的貢獻與局限
李 靜
(云南師范大學 云南 昆明 650500)
投射測驗是當前心理學領域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它的產生彌補了心理測驗中其他測量方法的很多不足。與此同時,投射測驗也引來很多爭議。本文就投射測驗的貢獻及其存在的局限性進行探討。
投射;投射測驗;局限
投射是指個人對客觀事物特征的想象式解釋。佛洛伊德最早提出“投射”一詞,是對一種心理防御機制的命名。投射是指個人把自己的思想、態度、愿望、情緒、特格等心理特征無意識地反映在對事物的解釋之中的心理傾向。投射技術就是利用個體對事物的主觀解釋,以了解其人格特征的方法。
與其他心理測驗方法相比,投射測驗有如下特點:
第一,采用沒有明確結構和確切含義的刺激材料。材料的性質是含糊不清的,對來訪者的回答也不設限,因此給受測者提供了廣闊的想象空間。第二,測驗目的具有隱蔽性。來訪者事先并不知道主試會對其反應做何種解釋,因此減少了偽裝行為和防衛機制的產生。第三,主試基于受測者的反應獲得對其人格特質的整體性了解,而非某幾個單個的人格特質。大部分人格問卷只能測量人格的某一些方面,而投射測驗除可測量人格特質外,還可探尋其內部動力結構、心理活動與狀態。
投射測驗的重點在于對受測者的無意識心理進行解讀,與精神分析理論密切相關。投射測驗假定:人們對于外部刺激的所有解釋性的反應都有其心理原因,也可以給予預測和說明;人們對外部事物的反應雖取決于所呈現的刺激材料的某些特征,但是反應者個體已經形成的人格特征、受測時的心理狀態和對未來的期許等因素也會對其反應過程和結果帶來影響;因為個體的人格特征會無意識反映在受測者的解釋性反應之中,因此通過解讀受測者的解釋性反應,就可以了解其人格特征。
按照不同的維度,投射測驗有不同的分類:
4.1 聯想法:為受測者呈現一些刺激材料如單詞、墨跡等,要求被試對刺激材料產生聯想,然后報告出其聯想到的東西。屬于此類的有著名的羅夏墨跡測驗和文字聯想測驗等。
4.2 構造法:為被試呈現圖畫,要求被試根據所看到的圖畫編造一套包含過去、現在、將來等發展過程的故事。比較著名的主題統覺測驗(TAT)就屬于此類。
4.3 完成法:提供一些不完整的句子、故事、辯論材料等。要求受測者自由補充完整。被試完成的傾向可以反映其人格特征,例如句子完成測驗等。
4.4 排選法:要求受測者根據一定的規則(如意義,重要性等)對刺激項目進行選擇和排列。
4.5 表露法:要求受測者通過某種媒介(例如繪畫,心理劇等)自由表露其內心狀態,如房樹人測驗、畫人測驗等。主試根據受測者的繪畫作品解讀其心理狀態和心理活動。
4.6 意象對話法:20世紀90年代初,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朱建軍教授根據自己多年深入的理論研究和豐富的實踐經歷,創立了意象對話技術。
投射測驗雖具有爭議,但并沒有阻礙其在心理學領域的大量運用。這與其自身特有的優勢是分不開的。首先,由于測試本身具有一定的模糊性,投射測驗可以避免像其他測驗技術那樣因為社會贊許效應而產生的虛假反應。其次,投射測驗可以進行跨文化測驗,對被試的語言要求比較少,應用的范圍因此更廣泛。第三,投射測驗注重對人格的整體特征進行解讀,可以得到全方位、真實的信息。最后,投射測驗更適合測試內斂的中國人,可以使被試在較輕松的狀態下表現其真實的內部特質。
但投射測驗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對于測驗結果的解讀是基于主試的主觀判斷,其科學性不具有說服力。其次,在計分和分數的解釋過程中,有很大的人為性,而且不同人對同一測驗結果的解讀會不一樣。最后,投射測驗大多為個體測驗,測驗需要花費很長時間。
6.1 與其他現代化技術結合應用
為了得到更好的治療效果,一些研究學者在征得受測者同意的條件下已開始在治療室內安裝監控設備,全面捕捉受測者的各個細節。這為測驗的解釋提供了更全面的線索,同時也使測驗結果更加的客觀。我國著名心理學家黃希庭等,也有運用廁圓測驗和句子完成測驗,配合時間標定作業,對大學生的時間透視特點作研究的先例。
6.2 非傳統的應用范圍更加廣泛
投射測驗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對臨床病人進行診斷的治療工具 ,其目的在于促進病人成長及人格完善。而近年來,已有心理測驗專家開始著手對投射測驗進行整合,以便能應用于正常人群。這擴大了投射測驗的應用范圍。
6.3 中國人的人格特征將進一步促進投射測驗的發展
很多人不善于情感表達源于中國人含蓄內斂的人格特征。投射測驗的使用很好的使人們在較少防御的情況下表露其潛意識的本能和欲望。因此投射測驗在中國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盡管投射測驗目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我們都不能否認投射測驗在心理學發展史上的重要貢獻和地位。投射測驗未來還會繼續推動心理學的發展。
[1] 戴海崎,等.心理與教育測量[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1.269-270
[2] 葛明貴、柳友榮主編.心理學經典測驗[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2010:148-150
[3] 杜林致主編.心理測量學[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11:253-255
[4] 孔祥娜. 投射測驗的研究與應用現狀[J].心理學報,2007.
[5] 格雷戈里.心理測量:歷史、概論與應用[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6] 豆桂平.投射測驗的發展及前景展望[J].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04)
[7] 郭慶科.羅夏墨跡測驗在西方的發展歷史與研究現狀[J].網絡心理科學進展,2003(3).
李靜(1987-),女,漢族,河南商丘人,心理學碩士,云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與管理學院應用心理學專業,研究方向: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
B841
A
1672-5832(2016)08-027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