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龍飛
(廣西大學商學院 廣西 南寧 530004)
桂港產業分工合作與超額剩余價值的獲得
龔龍飛
(廣西大學商學院 廣西 南寧 530004)
粵桂產業合作實驗區已經在陸川縣展開,雙方圍繞的是三大產業(如機農產品供應機械制造業、電子商務、商貿等);而桂港合作可以參考上述經驗,展開合作,借鑒香港發展的經驗,特別是金融服務該行業在全國乃至全球都處于領先地位。廣西與香港可以利用東盟這一廣闊市場,展開合作。
香港受地域限制,面臨轉型服務,需要以內地廣闊的市場和物資為依托,在全球范圍內開拓更廣泛的市場,而廣西在全國的發展較為落后,借助國家的東盟戰略東風,利用國家西部大開發的政策,提高廣西的發展水平也需要香港的合作。一方面,香港為廣西帶來發展資金、人才儲備、先進技術、物流和專業分工等,為廣西發展特別是外貿發展扮演重要角色;另一方面,廣西可以為香港的發展提供支持,利用豐富自然資源為雙方合作提供物質支持。兩地優勢互補,并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發展服務行業。
馬克思曾經說過,調節某一事物內部的結構或者要素會促進事物發生質的飛躍。廣西的地理位置條件決定了產業分工主要面向國際,尤其是東南亞市場,在對外貿易過程中,發揮比較優勢,桂港合作雙方協調發展,互為提供支持,努力打造高層次的分工合作。避免重復盲目地投資、產能過剩,努力促使產業轉型升級,可以采取“垂直分工”或者“水平競爭”,以創新為核心,發展差異化的服務或者產品,面向同一消費群體提供不同的服務,拓展合作空間。廣西利用香港的軟實力、硬實力,參與產業分工,共同研發先進的生產技術,合作創新,努力使優勢互補,增加競爭優勢。
廣西地區分工現狀分析。①農業、農產品加工業、農產品貿易較多,規模較小,種類多集中于初級產品;②廣西工業大多處于低水平、高能耗、加工層次低,高新技術產品生產少,無核心技術不具備區域競爭力;③服務業發展較為滯后,尤其是旅游業,相應基礎設施、法律政策并不到位,部門協調效率低下;④廣西作為西部唯一一個靠海的省,具有面向海洋發展外貿的優勢,但是無論是陸運、空運還是海運,港口的吞吐量并不大,需要加強構建打造區域性交通樞紐和物流集散地。
香港地區分工分析。①基本無第一產業,依賴進口,若爆發糧食危機,后果不堪設想;②第二產業較少,最初的加工貿易已經轉型升級,走向內陸,但是高新技術發展走在全國前列,有一定的區域競爭力;③服務業發展在世界處于先進水平,具有“購物者的天堂”和“亞洲四小龍之一”的美譽,旅游業發達,尤其是金融業,是亞洲地區為數不多的金融中心,在國際金融和貿易中地位同紐約、蘇黎世、倫敦等齊名,自由港是內地任何一個地方無法比擬的。
超額剩余價值的生產就是指在市場經濟中,個別企業或者行業以提高勞動生產力的方式,使自己的商品的個別價值比相對于社會價值低,而低的那部分就是超額剩余價值。剩余勞動創造剩余價值,追求超額剩余價值是各個廠商改進技術的動力,而整個廠商都提高技術就是使該行業獲得相對剩余價值,那么全社會的勞動生產效率就會相應提高。在市場經濟中,競爭是必要條件,存在競爭就會使廠商改進技術,而一個廠商改進技術會促使其他廠商都改進技術,獲得超額剩余價值具有一定的時效性,當整個行業都獲得相對剩余價值時候,個別廠商會主動的自發的研發新技術,更換新設備,提高生產效率。此外,廠商為了保持其獲得超額剩余價值的商業目的,也會阻礙新技術的發展,兩者有一定矛盾關系。
標準化是近代也是現代資本主義發展的重要標志,可以說某種程度上世界經濟的發展就是建立在一系列的標準化的基礎上,合作標準一體化,共創品牌,依據國際標準應用先進技術,兩地推進標準化,推進產業分工合作。廣西的工業發展較為落后,第一產業農業占的比重過大。而面臨香港這一重要的國際窗口,發展有機農業、綠色農業,利用自身優勢在發展中把握機遇,迎接挑戰。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論述:
(1)廣西依據農業現狀,發展深加工技術,增加附加值和科技含量,資金問題可以面向香港募集獲得支持;規模經濟必不可少,有效的產業集聚,或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廣西可以發展反季農業,提高效益,降低成本。
(2)廣西發展金融業離不開同先進地區的合作,利用香港得天獨厚的優勢,在金融業發展的先進經驗,解決經濟發展所需的資金問題,完善基礎設施,處理金融危機,避免走不必要的彎路。
(3)世人都知“桂林山水甲天下”,但是該產業對廣西的經濟增長貢獻占有率較低,究其原因是廣西境內的旅游景點相應設施或者配套服務不到位,需要加強改進。
綜上所述,桂港地區產業分工合作有助于提高分工行業的效率,發揮比較優勢,揚長避短,互為依托,更好踐行“走出去”戰略,使雙方都獲得超額剩余價值,也就是所謂的經濟效益。在今年十一月份舉行的桂港經貿論壇中,雙方的官方交流上升到新一個臺階,兩地合作集中在外貿、金融、人才培養方面,內地的產業、企業需要走出去,而香港是一個走向世界的國際貿易平臺又可以提供相應的支持,合作空間巨大,會更好的促進產業分工。
F120
A
1672-5832(2016)07-01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