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 康 陳 琳
(云南民族大學 云南 昆明 650000)
創業板市場高科技公司IPO融資成本文獻綜述
段 康 陳 琳
(云南民族大學 云南 昆明 650000)
合理的IPO融資成本已成為理論界和實務界最關注的熱點,研究IPO融資成本影響因素,有助于IPO合理定價,保證企業順利籌集資金,指導投資者理性投資,促進資本在一、二級市場的優化配置。本文吸收了國內外學者對IPO融資成本研究的重要成果,梳理成文獻綜述,以期對相關者有所幫助。
IPO融資成本;創業板;直接成本;間接成本
我國強調鼓勵企業自主創新,也鼓勵更多的專門人才能夠從事創新和創業的活動。2009年10月30日,創業板市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建立創業板市場有利于推動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為新興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平臺,從而為高科技企業諸如成長的動力。
本文分析IPO融資成本的影響因素。通過對創業板市場IPO融資成本的研究,分析影響因素,可以為未來將在創業板市場上市的高科技公司制度融資成本時提供借鑒,采取科學的有效的措施控制融資成本。同時也為我國創業板市場的發展具有一定理論和指導意義。
2.1 國外研究綜述
Ritter(1987)首次在《上市成本》中完整地界定了IPO融資成本的內涵,將IPO融資成本分為直接融資成本和間接融資成本。Ritter認為,抑價是發行企業承擔的間接成本,其后學者所做的相關研究大多在這一理論框架下進行的。
Grinblatt和Hwang(1989)認為IPO抑價成本是發行人因讓渡給初始投資者利益而帶來的損失,其目的在于能順利進行再次融資。
Chen和Ritter(2000)發現美國證券市場IPO承銷費率達7%左右,形成了集聚效應。
Ang和Brau(2002)研究了信息不對稱對IPO融資成本的影響,指出市場間的信息不對稱程度越高,透明度越低的公司,其IPO融資總成本及其各構成要素都會隨之增加。
Fang(2002)在承銷商聲譽對IPO融資成本的影響方面研究認為高聲譽承銷商收取的承銷費用要低于低聲譽承銷商。
Butler和Huang(2003)對1991年至2000年的香港證券市場IPO承銷費率的集聚效應進行了實證檢驗,得出香港市場IPO承銷費率大約為2.5 %。
Loughran和Ritter(2004)在承銷商聲譽對IPO融資成本影響方面的研究認為聲譽越高的承銷商所收取的承銷費用也越高,從而導致IPO直接融資成本的增加。
Leung和Menyah(2006)以發行企業的角度研究了英國證券市場上IPO抑價,得出發行企業的抑價成本占總抑價14%的結論。
2.2 國內研究綜述
王華和張程睿(2005)選擇2001年3月15日至2003年12月31日間新發行的175家公司作為研究樣本,研究信息披露程度對IPO融資成本的影響,得出投資者與IPO公司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程度與公司IPO籌資的直接成本、間接成本和總成本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
曾穎和陸正飛(2006)以深圳證券市場A股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研究結果發現我國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質量的提高會降低股權融資成本。
王軍和王平(2008)研究了1996 —2006年間中國民營企業的IPO發行成本,認為發行規模、市場情況、首發方式顯著影響著中國民營企業IPO發行成本。
劉鑫宏(2010)基于中國A股市場1999—2008年企業IPO樣本數據,發現中國A股市場不論是民營上市公司還是國有上市公司,IPO融資成本中的隱性成本影響權重均強于顯性成本。
李善民和陳旭(2011)通過以創業板58家企業和中小板58家企業為樣本對IPO抑價做了比較研究,結果表明發行市盈率、中簽率和創業板IPO抑價程度呈負相關關系。
王曉梅和龔潔松(2012)研究發現公司發行規模、上市前負債率與IPO直接融資成本負相關,IPO間接融資成本與信息不對稱程度正相關,與中簽率、發行規模和發行后市盈率負相關。
IPO融資成本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有著自己本身的時代經濟特征,受不同政策因素和經濟發展的影響,每個時代IPO融資成本都不相同或者趨于相同。對于我國目前的市場提出以下幾點意見:
3.1 建立承銷商的市場化競爭機制,完善暢銷體系
引進國外信譽好有實力的承銷商進入國內市場,通過競爭促進國內暢銷機構的發展,國外承銷商提供質優價廉的服務,對承銷商費用合理化、市場化提供積極的促進作用,降低IPO直接融資成本。
3.2 增加中介機構的違規成本,如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
創業板企業上市必須要經過改制、輔導、申報材料以及發行四個階段。在改制和申報過程中防止律師和會計師財務報表被粉飾或者其他時間發生,增加律師和會計師的違規成本,提高上市的門檻,保障信息的準確性。
3.3 降低信息不對稱程度,完善IPO間接融資成本合理化
創業板市場上IPO資源是有限的,因此,相關部門應該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建立起獨立于主板市場的更加完善的信息披露機制。
[1] Chen H C,Ritter J R,The seven percent solution[J].Journal of Finance,2000(3):1105-1131.
[2] Butter A W,Huang P.On the uniformity of invest ent banking spreads:The seven percent solution is not unique.2003(3):265-272.
[3] 曾穎,陸正飛.信息披露質量與股權融資成本[J].經濟研究,2006(2):69-91
[4] 陳工孟,高寧.中國股票一級市場發行抑價程度與原因[J].金融研究,2000.2.
[5] 王軍,王平.中國民營企業IPO發行成本分析[J].經濟問題,2008(2):58一60
段康(1992-),女,漢,云南,碩士研究生在讀,云南民族大學,會計學。陳琳(1992-),女,漢,湖南,碩士研究生在讀,云南民族大學,會計學。
F832
A
1672-5832(2016)07-01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