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晨晨 呂 燁 翁鑫媛
(南京郵電大學 江蘇 南京 210000)
南京市養老護理從業人員素質研究
蔡晨晨 呂 燁 翁鑫媛
(南京郵電大學 江蘇 南京 210000)
本文基于南京市養老護理從業人員素質的調查研究,通過問卷調查展現出目前南京市養老護理行業的現狀及特征,從文化水平、專業技能和道德標準、服務質量、職業認同感等方面進行影響因素分析,最終得出結論和建議,希望能夠促進南京市養老護理從業人員的素質提升。
南京市;養老護理;從業人員素質;調查研究
據預測,到2020年我國65歲以上老齡人口將達1.67億人,約占全世界老齡人口的24%。人口老齡化問題越來越嚴重,老齡化社會的壓力給我國的養老問題帶來新的挑戰。尤其是南京市近年來老齡化程度不斷加快,對于養老護理人員的需求也越來越大。但目前我國養老護理專業人才的培養與發達國家相比還不成熟。人員普遍年齡較大,文化程度較低,薪資也較低,導致我國養老護理行業發展緩慢。因此選取南京市養老護理從業人員的素質問題進行研究顯得尤為必要。
張一敏(2015)曾指出養老護理機構及人員分級護理標準不統一;分級護理管理缺乏科學性;護理質量評估工具、評估者及評估內容缺乏統一標準;護理風險管理體系不完善。加強護理機構完善管理是提高護理從業人員素質的重要途徑之一。[1]
楊永麗,倪進東(2016)認為養老護理員是我國養老護理職業群的主體,將在較長一段時間內繼續承擔養老護理的重任。但是因為該隊伍準入門檻較低、職業技能較差、存在著年齡偏大、學歷偏低、待遇偏差、知識面窄等問題,整體素質較低,專業化程度較差。所以其人員素質嚴重制約了養老護理服務的質量與發展。[2]
2.1 南京市養老護理從業人員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
南京市養老護理人員的文化水平普遍較低,其中很大一部分受查者都是中學甚至小學學歷,只有很少一部分為專科以上學歷,經受過專業的培訓。
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南京養老護理團隊中,護理人員的文化水平還不夠高,經過專業的高校專業知識學習的人只是少數,大多數的人文化層次偏低。然而事實證明,在文化水平上,越是知識學歷較高的人,在專業化技能的培訓上也越容易吸收,同時也更具有自我培訓意識和競爭意識。而文化層次較低會導致護理人員受訓意識差,制約護理人員隊伍的優化發展。
2.2 南京市養老護理人員的護理已不局限于基本的生活日常服務,對于老人的心理健康狀況及精神層面的服務也加強了關注。
在受查者中,絕大多數的養老護理人員都已經具備或者試圖去具備了解老人的心理狀況這項技能。盡管如此,依舊有少部分護理人員不能夠或沒有意識到去對老人的心理進行關注,這種情況的產生有很多的原因,比如說對護理人員的技能培訓不夠全面或者護理人員自身的素質涵養不夠高。
護理培訓的內容可以拓展更多的內容,使得護理人員不僅是具備基本的一些護理技能,對于發展性的技能也要更加的重視,這樣護理人員的技能將更加豐富和完善。絕大多數的護理人員認為疾病護理知識、日常服務、陪老人聊天這三項培訓內容比較的重要,可以看出護理人員的培訓在基本的技能培訓上已經較為完善,且護理人員的基本素質也已經較為完備,但在其他的一些提升性的技能培訓上,并沒有做到通過培訓使得護理人員的其他素質進行提升。因此,要想讓南京市護理人員的整體素質提高,需要對高技能高素質的護理人員進行繼續教育,對技能素質還不夠高的護理人員加強培訓教育,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護理人員的整體素質。
2.3 南京市養老護理人員在服務時對自身有了一定的主觀要求。
從調查結果分布來看,其中,多數人比較關注真心對待老人、勤快且工作認真、與老人交流這幾項素質,說明大多數護理人員在關心老人、真誠服務老人這方面做得比較好,將這些精神層面的服務已經作為自身的基本素質,可以看出南京市養老護理人員的素質還是比較高的。而在對自身的主觀要求上,也有部分人已經較為注重,如果更多的護理人員能夠提高對自己的要求,那么護理服務和護理員的整體素質將會有實質性的發展。
2.4 南京市養老護理人員對老人的基本情況掌握較好。
對老人的基本情況(年齡、家庭狀況、愛好等)是否進行了解,也成為衡量護理從業人員素質的而重要指標之一。在受查的養老護理人員中,沒有人不想了解老人的基本狀況且認為這與自身無關。幾乎所有的護理人員都對老人的基本情況有很好的掌握,老人作為護理人員的服務對象,應當也必須對老人的基本情況進行了解,這樣才能夠有針對性地提供更加優質的護理服務。不足的是,大多數人只能夠基本的了解老人的情況,對于更深入的了解目前只有少部分護理人員能夠做到。如果所有護理人員能夠完全或較深的了解老人的基本情況,比如關注老人的愛好、注重于老人家人的交流對接,那么護理人員就能依此提供更豐富、更優質的服務,南京市養老護理服務的水平也會進一步的提高。
2.5 南京市大多數養老護理人員會針對不同性格、狀態的老人制定不同的服務方式。
面對不同的老人,從分布顯示來看,大部分護理人員會根據不同的老人制定不同的服務方式,少部分的護理人員沒有考慮過或沒有在服務方式上因人而異。可以看出大多數護理人員的服務比較到位和完善,對老人基本情況的了解很具體,能夠針對老人的各方面情況提供相對應的護理服務。還有少部分護理人員還沒有注重這點,依舊只是普遍地提供一些基礎服務而不是個性化的服務,這部分護理人員應當注重去深入了解老人,提升自身的服務水平,盡可能地去滿足老人各方面的護理需求。
2.6 南京市的養老護理員大都與老人保持著較好的關系,相處十分融洽。
在服務過程中,護理人員已不僅僅將老人當成一個護理對象,更多的是將老人當成朋友甚至家人來對待,在服務的過程中也能夠提供無微不至的關懷,老人對護理人員之間的認同感和信任度很強。
在受查的護理人員中,絕大部分的護理人員都能跟老人保持不錯甚至是非常好的關系,究其原因,大多數的護理員都會注重與老人的溝通,了解他們的需要,為他們提供真心的服務。然而,也有極少部分的護理人員與老人的關系不是很好,針對這種極少發生的情況,護理人員應當更加的注重與老人的溝通,這樣才能真正了解老人的需要,雙方相互體諒才能夠化解矛盾,改善雙方關系。
2.7 大多數養老護理人員會依據實際情況盡可能滿足老人的需求。
在服務過程中面對老人提出的各種要求,不同的護理人員呈現出不同的態度。近一半的護理者傾向于讓老人百分百滿意,只要老人有所要求都會盡量滿足,體現出當下護理者對老人關懷的體貼性和無條件性。
在本次調查中近一半的護理人員認為對于老人提出的要求會盡可能的讓其滿意;有的人認為應該在自己職責范圍內盡量讓老人滿意;而剩下的小部分人群則選擇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讓自己受委屈。結果表明,對于服務不同的護理者對于其的定義是不盡相同的。有的人認為做好自己本職工作就足以,而有的人認為多奉獻一些也沒什么,這就體現了護理者在思想觀念的差異,素質也由此產生差距。
在實際為老人服務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實際服務要求超過預定內容。有時候由于護理員的熱情負責和極少數老人的更多要求,使其上班時間延長,提供更多的服務,針對這個問題,護理員也很無奈,有的表示自己心甘情愿,有的表示沒辦法就當做多奉獻,而有的則表示拒絕。
2.8 大多數護理人員面對老人投訴時會選擇道歉或采用其他緩和的方式解決。
除了在照顧老人過程中服務技能等素質的體現,當老人對自己的服務不滿意面對投訴時,多數人選擇向老人道歉并接受他的投訴,即使老人的要求比較苛刻也愿意委屈自己;也有較多比例的護理員認為如果不是自己的過錯就不接受,仍然按照自己的方式工作。但他們都選擇了較為溫和的方式進行處理,絕對沒有人會與老人起沖突。
2.9 南京市養老護理從業人員選擇職業的意愿性和主動性較弱。
如果說,我們將是否能在護理員這個職位上穩定而持續的發展定義為意愿性較強,而出自于喜歡選擇養老護理這個職業的則認定為主動性較強。根據調查顯示,近66%的人考慮過轉去做別的行業;而有18%是特別想轉行;僅僅只有16%的護理員從沒想過要轉行。不可否認,養老護理這一行業存在很多的不易與艱辛。在面對社會的偏見,老人的誤解以及較低的薪水時,養老護理從業人員滿腹的委屈難以排解,所以時常會想要選擇轉換一項新的工作來改善自己目前的生活狀態。超過八成的養老護理員想要轉變行業,雖然這可能是來自多方面的因素和壓力所導致的,但不可否認這樣的想法會在實際工作中對養老護理員產生較大的影響,那么他們在服務中的積極性和效率可能會處于一個較低水平。
2.10 南京市養老護理從業人員的職業認可度不高且認同感較低。
養老護理員在工作中的參與度和積極性和其所處的環境有關,護理員們認為自己和負責人之間是平等的領導或者同事關系,這種良好的關系有助于護理員自由表達其在工作中的經驗教訓,并對今后的工作提出建議和想法。
在職業認同感上,37%的人認為,既能為老人奉獻,又能靠自己的勞動賺錢,覺得很光榮,不僅能讓自己經濟獨立更能使自己精神上得到充實;17%的人覺得這跟普通的工作沒什么兩樣,既不覺得委屈有談不上光榮,這就是一種謀生的手段;剩下的46%則把它看作是“伺候人”的活,有時還得受委屈,晚睡早起工作辛苦,社會地位低,沒有得到社會的肯定,自己做的事情多,花的精力大,而待遇卻很低。由此可見,大部分人承認工作比較辛苦,對養老護理員這個職業的認同度不高。
3.1 與廣大高校加強合作,培養和輸送專業化的養老服務隊伍。
首先,本科高校應該廣泛增加開設與養老服務相關的專業。如老年社會工作、老年護理等,招收和培養專業的養老護理服務人才。在社會上招聘擁有經驗有專業資質的護理人員重返校園為學生開設講座、授課。其次相關部門應設立職業資格準入機制,保證養老護理從業人員的入行資質,設立專門的養老服務人力資源的輸送渠道,保證就業的對接順利及時等等。
3.2 加大政府對于養老服務事業的投入,切實起到牽頭作用。
除了為養老服務人員支付相應的工資待遇外,政府機構應該給予相應的工資待遇補助。除此以外,在政策方面,政府可以出臺相應的優惠政策和鼓勵措施促進支持養老機構的發展。有關政府部門還應發揮其強大的公共感召力力和號召力,動員一切力量對于那些支持養老護理行業發展的個人,并且設置專門的獎項活著獎勵基金對團體予以表彰。
3.3 減少社會偏見,增強職業認同感,建立堅實的群眾基礎。
媒體應該起到良性的宣傳倡導作用。無論是傳統媒體報紙、紙質期刊雜志,還是新型傳播媒介電視廣告,互聯網宣傳等等都應努力提升養老護理從業人員的職業地位。一方面讓社會充分認識到人口老齡化的嚴峻事實,另一方面要號召人們正確對待養老護理從業人員這一職業,端正認識、鼓勵和吸引更多的人們參與其中。
3.4 增加養老護理行業的就業渠道
政府或者養老機構應當增加養老護理行業的就業渠道,使更多的人能夠接觸、了解甚至融入到這個行業,為養老護理注入更多新鮮長久的活力,從實質上讓護理行業能夠像現代新興的服務行業一樣得到重視與發展。
總而言之,護理人員的素質決定了養老護理的質量,而護理質量有保證的老年人對晚年生活有信心、有幸福感,能夠促進家庭和諧。無論何種培訓都要經過考試考核,合格發證,憑證上崗,逐步實現養老護理人員的專業化、職業化,提高養老護理員的素質,突出個體差異和針對性,提高護理的效果及等級。將被護理老人的滿意度進一步提升作為出發點,走出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養老護理服務道路。
[1] 張一敏,陳玥穎,夏向玲.成都市養老機構護理管理現狀調查及探討[J].護理管理雜志,2015,11:813-814.
[2] 楊永麗,倪進東,梁蘭萍.我國養老護理員隊伍現狀、成因及專業化建設分析——基于老年護理專業人才供給不足的現狀[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6,02:184-186
蔡晨晨(1995-),女,漢族,江蘇揚州人,本科學生,南京郵電大學,研究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呂燁(1995-),女,漢族,江蘇鎮江人,本科學生,南京郵電大學,研究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翁鑫媛(1995-),女,漢族,江蘇揚州人,本科學生,南京郵電大學,研究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
C916
A
1672-5832(2016)07-015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