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杰 朱思怡
(云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李可染寫生與創作的關系分析
李 杰 朱思怡
(云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李可染用寫生的途徑探索出了適合那個年代的山水畫模式。李可染的寫生研究主要成果是有利于國畫學子在寫生過程當中學會觀察、思考、創作,達到情景交融的意境。
寫生轉化;對后世影響
李可染的寫生是形成他的藝術風格的主要因素。他在山水畫寫生過程中舍棄了很多傳統畫法,把從西方學來的表現手法融全到他的山水畫中,并使他的寫生風格獨具一格。他在寫生中通過潑墨和積墨的方式突出意境,還把西方的素描、“色彩”、“光”融合到山水畫寫生中來中,并表現畫面的整體感,以求明暗層次的色彩的統一。在他創作時期采用很多的寫生的稿子,這些稿子是他藝術創作的源泉與基礎,也是他的藝術價值的體現。
在近距離面對大自然的時候,他會把握那些有意思和感人的意境與場面,并且集中進行深入地刻畫,這種“集中式”的構圖方式與古代可居可游的方式所沒有的。這種方式也是在他的寫生中形成的。山水畫的構圖是千變萬化沒有固定形式的,寫生所遇到所有的問題或困難,他都是想辦法解決,使繪畫的意境千姿百態。他的畫中自然景觀的變化,是來自于寫生中的,所采用的一些新的構圖形式,也導致了他藝術風格的形成。
這些寫生的方法,是李可染通過寫生實踐中觀察和思考后自己總結出來的屬于他自己的繪畫手法和構圖方式,是前人從來沒有采用過的,是全新的。這些都是為了展現中國畫特有的筆墨精華。正如他在《雨后斜陽》的作品畫跋中說到“余作畫扎根祖國士壤,廣收博取雖為外來,而旨在東方”,這使他的山水畫始終保持了中國畫特有的意趣,筆墨精華,并形成了他獨有的筆墨風格。
在1954一1956年的寫生當中李可染是直接在宣紙上落墨對景寫生,他的筆墨依然保留中國傳統的筆墨方式,也吸收西畫的技巧,并融入到他的畫面中來,在構圖上比較大膽創新,要求與傳統的構圖有所不同,還采用了鉛筆來畫山石樹木。這使他在創作中求新求變的基礎下突出意境的發揮,并強調意境與構圖的重要性,意向特征增多而具體物象減弱,畫面的層次變得深厚、境界變得幽深。在1957年出訪德國回來的寫生中以城市建筑、還有住房為題材帶進山水畫中來。并使他的畫面呈現出黑、繁、重亮的幾個大特點。這使他在對景的創作中,風格統一而穩定,不像創作初期那樣要求多變,并在構思上比較注重省略、裁剪和夸張,而且還大膽地用光影手法表現,使得畫面突出部分的醒目,就像被舞臺燈光照射一樣。在1959年桂林寫生中在風格上追求清新凝重、虛實的意境,通常把山的局部景色作為畫面的布局,使畫再現出張力,在筆法上用積點成線法,用墨比較的飽滿和厚實,并善于以墨色刻畫出逆光的效果,重視空間和層次的處理。這使他的創作呈現出“整合感”、“體積感”、黑、厚、澀、雄渾、豐厚的藝術特點,也也是主要靠在1957年以前的寫生中提煉而來的。
李可染的山水畫寫生是他山水畫藝術創作的橋梁與基礎,也是他的創作的一種準備階段和過渡。他在寫生中總結出一套屬于自己的繪畫經驗,比如怎么樣觀察、勾描、取舍、落墨,怎樣處理光和色彩,如何把握筆墨。這些經驗對其藝術風格的形成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李可染的山水畫在他的晚年的風格和魅力還顯示出了一種新的時代的觀念,這是離不開他早年寫生后打下的基礎。從對他的寫生研究可以看出,寫生后期提出對畫面意境處理和構圖的經營,證明創作早已在這寫生時期孕育了。他所提出的山水畫寫生應該要有很強的創作意識,應該追求個性的筆墨表現語言。李可染在寫生中找到了自然和精神的融合點,并形成自己獨具特色的個性風格。
李可染認為大自然真實的事物是變化莫測,前人是不可能發現得完的,我們需要發現前人從為發現的東西。要想發現過去未發現的東西就必須認真觀察,還要“不帶成見”。他說:“拋掉成見,以為自己像是從別的星球上來的,一切都充滿了新鮮感覺,就能發現過去未發現的東西。”李可染的藝術理論向我們展示了中國畫的創作源泉是永遠也離不開生活和大自然,我們只有對大自然和生活抱有一種新鮮的感覺,這樣才能發現前人未發現的東西。
從李可染的寫生作品不難看出獨立的審美和筆墨的豐富性,特別突顯出筆墨之生氣,他在回歸自然的真實性的同時還保留并豐富了水墨畫的筆墨性。特別是他的“濃墨法”和“積墨法”還有特別醒目地“留白”相互融合時所產生的“黑中顯亮”的逆光的效果,還吸收了西方技法,使中國畫的傳統技巧得到發展和延伸,創造出了全新的風格。“筆墨當隨時代”,時代新了,自然美也新了,對自然美的處理方式也就新了。李可染的山水畫寫生讓我們看到了一種新意的筆墨形式,人們也因此對中國傳統山水畫有一種煥然一新在感覺,對中國畫的延伸與發展有更大的信心。
李可染的山水畫寫生實踐顯示了他對于中國山水畫的革新做出了巨大貢獻,無論是在筆墨和造型還是構圖和意境都是沖破了舊有的程式,使中國山水畫在當代定下了嶄新的一頁。因此對于李可染的山水畫寫生研究和他對寫生新的感悟,還有他對寫生的理念和認識。不僅僅有利于新時代的我們更加深入了解李可染的中國山水畫寫生藝術,而且對于如今的中國山水畫學習與創作也有很大的意義。
[1] 李梅.張仃畫論.[M].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23-25
[2] 張仃.張仃山水[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40-42
[3] 王魯湘.中國山水畫為何走入寫生狀態[J].人民美術出版社,2008(2):14-17.
[4] 郎紹君.現代中國畫論集[M].廣西:廣西美術出版社,1999:52-56.
李杰(1990.01-),女,漢族,山東泰安,研究生,云南師范大學,中國畫寫意山水專業。朱思怡(1990.10-),女,云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版畫專業。
G642
A
1672-5832(2016)07-01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