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楠
(廣西民族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廣西 南寧 530000)
廣壯族西自治區恭城瑤族自治縣中學生流失問題及對策研究
張 楠
(廣西民族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廣西 南寧 530000)
學生流失是少數民族地區普遍存在的客觀現象,針對這一現狀,本文主要圍繞廣西區恭城瑤族自治縣中學生流失現象進行分析研究,努力尋求一個解決當地學生流失的方案,探究將對策推廣到其他地區的少數民族地區。
少數民族自治縣;學生流失;少數民族教育;對策
廣西是個多民族的省份,民族教育經歷了長足發展,但是從二十一世紀以來,廣西少數民族教育面臨著一定的挑戰,尤其在各市縣城教育面臨學生流失的現象,在以往傳統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傳統民族教育和現代化教育產生激烈的沖突。義務教育實施以來,少數民族地區的學生流失問題也依然存在,甚至呈現出上升趨勢。所以,解決少數民族學生流失不僅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落實,更是促進少數民族繁榮發展的重要內容。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適應城市化的需要,瑤族人口大規模的流向城市,導致當地瑤族學生、學校規模減少。
在基本普及義務教育的今天,還有15%的地區人口沒有普及。恭城瑤族縣中學生流失呈現出新的特點,少數民族學生輟學嚴重,隨著經濟的發展,不少少數民族學生隨父母外出打工掙錢,少數民族地區年輕人口大量的外出務工,造成本地大量留守學生的出現,使得這部分學生的教育得不到保障。同時,這個縣的少數民族學生轉學現象普遍,當地學生擇校觀發生的巨大變化,不少父母不滿足當前地區學校的辦學質量,尋找更好的教育條件,質量更好的漢族學校,使少數民族地區的學生轉學現象很普遍。
家庭經濟狀況對學生流失的影響。目前廣大少數民族地區存在家庭收入較低、貧困學生比重過大的現象。學生父母為支撐家庭開支選擇勞務輸出,忽視了家庭教育。在少數民族地區,輟學的少數民族主要是家庭子女多的成員。
教育管理體制對學生流失的影響。近年來,國家將分布在農村地區規模較小的學校撤掉。許多瑤族農村學校因沒有生源,導致不少學校被撤掉,僅存有的學校也因為學校生源的減少出現了小規模辦校經營困難、師資力量不足、教育質量低下等問題。這個舉措把許多生活在偏遠農村的學生排除在教育之外,使得學生流失。
教育經費不足導致學校教育質量低下。目前政府強調學生在教育經費上的獨立,對各學校教育上的投入只能夠滿足最基本的教學要求,無法提高辦學質量,導致許多學校現代化教育設備缺失,教學內容簡單的現狀。
學校教育體系內部對學生流失的影響。教師水平低、師資力量欠缺、素質不高、流動頻繁是目前恭城瑤族自治縣教育發展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少數民族地區經濟落后,留不住優秀人才,優秀教師也進不來的尷尬局面。代課教師比重較大,但是他們的工資待遇得不到保障,嚴重影響少數民族地區的教育質量。
義務教育與職業教育之間的不平衡。義務教育是為人以后發展做的基礎教育,并未青少年進行知識儲備。在少數民族地區,義務教育與職業教育缺乏有效的滲透,不能適應教育現狀,許多少數民族學生認為義務教育難度較大,在這樣的情況下容易造成學生厭學的情緒。
當地少數民族中學生的流失日益影響著廣西區民族教育的健康發展,因此,盡快找到解決當地少數民族自治縣中學生流失的方案與對策迫在眉睫。
加強區政府對恭城瑤族自治縣的教育職能。在財政上對少數民族地區教育資金的投入適當傾斜,保證義務教育經費的合理使用。當地政府要建立穩定的教育經費機制,保障教育資金的來源、教師工資按時發放,確保學校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加強對教育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改善辦學質量較差的學校環境;建立完善的教育資助體質,加大對貧困學生的扶持力度。
促進少數民族地區教師資源配置。當地政府應該對少數民族地區的師資配置給予特別的支持,有針對性的提高語、數、外等主要學科教師的比例,保證教學學科合理化。
加強對學校的教師教育體制改革。根據少數民族學生的學習水平制定與之相適應的教學大綱,確保教學目標的優化。在課余時間豐富學校文化,培養學生興趣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學校和教師是具體教育活動的實施者和學生在校生活的管理者,改善學生的校園生活質量,需要學校和老師共同完成。
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加強對家長的教育。父母在控制學生流失的情況下有著重要的作用。需要讓家長知道,教育在繁榮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的重要性,學習發展經濟同樣需要依靠知識。
[1] 蔡美花.廣西區瑤族中小學教育現狀調查研究[J].西疆學刊,2004,10,101.
[2] 申英美.中國少數民族教育的問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6,26.
[3] 張靜.農村初中生輟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3,62.
D922.32
A
1672-5832(2016)07-023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