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 巍 連海萍
(中國海洋大學 山東 青島 266100)
關于互聯網金融風險的若干思考
仲 巍 連海萍
(中國海洋大學 山東 青島 266100)
隨著互聯網金融廣泛引起熱議,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更是強調指出要著力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本文從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的區別作為出發點,探究了互聯網金融的時代特點,在其帶來諸多便利的同時,引申出對互聯網金融風險的思考。
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時代特點;風險
互聯網金融并不是互聯網和金融的簡單加法運算,而是傳統金融行業與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現代信息科技相結合的新興領域。一方面國內金融機構在互聯網時代下主動利用互聯網技術將傳統業務模式線上化以謀求生存與發展,另一方面互聯網公司依賴技術和平臺開始滲透到金融領域。
新興的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的最大區別在于經濟學基礎不同,傳統金融以經典的二八定律為基礎,而互聯網金融關注點則聚焦在大眾人群,以長尾理論而著稱。其次,互聯網技術的創新與突破使得互聯網金融建立于平臺經濟基礎之上,具備規模經濟效應的同時,還能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專業性服務。
當然,互聯網金融既包括金融風險,又兼具互聯網風險。首先,互聯網金融風險傳播性強。互聯網開放共享的特點決定了金融要素和信息傳播的速度更加快、范圍更加廣,從而影響整個金融市場,甚至經濟趨勢。其次,互聯網金融虛擬性高。其交易普遍在線上進行,時間、地域的界限已經不重要,交易對象、目的、過程更加不透明,一定程度增加了信息不對稱性。最后,互聯網金融復雜性大。互聯網技術的突飛猛進,信息系統不斷更新,往往容易忽略網絡安全信的監督與管理,信息資源的共享性、便利性增加的同時,也有網絡失密、泄密的可能性。互聯網節點多、環境開放性強,使得互聯網金融邊界模糊,都增加了金融風險的可能性。
隨著涉足互聯網金融的企業蜂擁而至、互聯網金融熱度不斷上升,互聯網金融風險的態勢絕不可以小覷。一方面是因為互聯網金融不斷拓展新的領域,業務量呈指數增長,發展速度可謂驚人。另一方面,當前對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法律監管還沒引起足夠重視,大多數企業追逐利益的過程中,往往對風險防范考慮不夠多、不夠細。而且,由于互聯網金融的普惠性,決定了受眾面廣,傳播速度極快,一旦處理不及極易引起連鎖反應,甚至沖擊金融體系。以下是目前互聯網金融發展過程中日益凸顯出來的潛在風險:
有效信用信息獲取困難。互聯網金融公司目前無法接入人民銀行征信系統,各公司對借款人的信用審核完全依賴各公司自身的審核技術和策略,獨立采集、分析,不存在信用信息共享機制。正是信用信息交流存在難以逾越的障礙,所以很難形成有效的事后懲戒機制。而且借款人違約成本低導致的違約事項層出不迭,對行業的長期健康成長極為不利。此外,信用信息缺乏交流還可能導致互聯網金融公司在獨立獲取客戶信用信息和財務信息的過程中時效性較差,時滯較長,從而誘發惡意騙貸、借新還舊等風險問題。
互聯網金融以強大的計算機技術為基礎。眾所周知,計算機技術更新速度日新月異,這不得不要求公司投入大量的精力去關注技術創新領域,否則可能就會遭到行業的淘汰。另外,我國的互聯網金融軟硬件系統大多引自國外,缺乏具有高科技自主知識產權的互聯網金融設備,對整體的金融安全也有一定威脅。其次,計算機網絡系統的缺陷構成互聯網金融的潛在風險,比如不完善的密鑰管理及加密技術,TCP/IP協議的安全性較差,加之計算機病毒以及電腦黑客高手的攻擊,都極易引起交易主體的資金損失。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相應的配套法律及監管措施卻沒有形成配套的體系,目前的銀行法、證券法、等法律法規都是基于傳統金融業務制定的,已不適應如今互聯網時代下金融行業的發展。而互聯網金融市場的資格認證、交易者有效信用信息、電子合同有效性的確認等方面都還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因此,在利用互聯網提供或接受金融服務時,配套法規的缺乏容易導致交易主體間的權利、義務不明確,增加相關交易行為及其結果的不確定性,導致交易費用上升,不利于互聯網金融的健康發展。
鑒于以上互聯網金融日益凸顯的風險特點及金融管理部門調控和監管的相對薄弱,為保持互聯網金融持續發展的良好勢頭,政府及整個金融行業都應行動起來,有針對性地相加強風險防范與管理,避免“亡羊補牢”現象的發生,將風險扼殺在搖籃里。
首先,將現有的征信渠道進行整合,形成完備的共享型信用征信系統,對交易雙方的信用信息進行采集,納入征信系統記錄,推進有效的事后懲戒機制,以加強征信系統對交易雙方的約束力。其次,針對互聯網金融混業特征日益顯現的趨勢,應及時協調分業與混合兩種監管模式,實現對互聯網金融風險的綜合監管。監管的重點也要由資產負債和流動性管理為主轉向金融交易的安全性和客戶信息的保護并重。同時要加強國際間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合作,促進制定統一的監管標準,加強國際間溝通協調。
互聯網金融公司應加強技術創新力度,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大自主知識產權的信息技術的研發力度,切實在關鍵技術諸如數據加密技術和防火墻技術等有所提升,減少對發達國家的依賴,建立網絡安全防護體系,打造自己獨特的技術優勢,才能成為行業的“領頭人”。其次,要盡快與國際上有關計算機網絡安全的標準和規范接軌,通過一切渠道盡可能搜集資源,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共享型互聯網金融數據庫,并通過數據庫進行歸類整理分析和業務流程的監控。
及時啟動對互聯網金融的立法,特別是在信用信息的甄別、線上交易的合法性、電子商務的安全性以及禁止利用計算機犯罪等方面加緊立法,明晰互聯網金融業務各交易主體的權利和義務,明確電子憑證、簽名的有效性。進一步修改完善現行法律法規,比如加大對互聯網犯罪的量刑力度,明確造成互聯網金融風險應承擔的民事責任。同時要制定互聯網公平交易規則,通過法律形式保護交易雙方的合法權利與義務,形成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大環境,促進互聯網金融業務的有序開展,從而帶動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1] 吳曉求:《中國金融的深度變革與互聯網金融》,《財貿經濟》2014年第1期.
[2] 羅明雄,唐穎,劉勇.互聯網金融[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3.
仲巍(1990—),男,漢族,山東煙臺人,管理學在讀碩士,中國海洋大學管理學院技術經濟與管理專業,研究方向:技術進步與創新。連海萍(1992—),女,漢族,山東威海人,管理學在讀碩士,中國海洋大學管理學院企業管理專業,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
F832.0
A
1672-5832(2016)07-026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