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亞鋒
(許昌學院音樂舞蹈學院 河南 許昌 461000)
論黃自藝術歌曲的創作特色及演唱特點
——以《玫瑰三愿》為例
賈亞鋒
(許昌學院音樂舞蹈學院 河南 許昌 461000)
黃自是我國音樂教育的奠基人,開創了中國音樂走民族風格的道路。黃自的一生創作了大量的音樂作品,其中以聲樂作品最為著名。黃自創作的藝術聲樂作品中,以其帶有鮮明的民族性格而廣為流傳。本文將從黃自創作的藝術歌曲出發,探索其藝術歌曲的演唱特點和藝術歌曲創作方面的特色之處。
黃自;藝術歌曲;演唱特點;《玫瑰三愿》
黃自是我國30年代著名的作曲家和音樂教育家。他對于中國近現代的音樂教育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黃自短暫的一生寫下眾多優秀的作品,這些作品帶有濃厚的民族風格,其作曲作品旋律悠揚上口,歌詞古雅段正,而正是黃自對于西洋音樂民族化道路的探索才開創了我國近現代音樂事業的廣泛發展。
2.1 黃自的生平
黃自1904年3月23日出生于江蘇川沙(現屬于上海市),1938年5月9日卒于上海,年僅34歲。然后黃自短暫的人生中都與音樂結下不解之緣,他的一生除了音樂和音樂教育事業甚至別無他物。他對于中國音樂民族化的探索創作以及他所創造出中國近現代音樂史上的諸多第一,使得黃自的一生充滿了音樂的傳奇。黃自同時是中國現代音樂教育的先驅者之一,致力于社會音樂教育的發展,他“反對把音樂限制在音樂學院中為少數人所有,而重視音樂的普及工作”[1],培養了近代眾多著名的音樂家,為中國的音樂事業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2.2 黃自藝術歌曲創作的特色
2.2.1 旋律民族化
黃自的音樂創作都遵循的是尋求民族化的特征,這一點不僅僅表現在其藝術歌曲的創作中。在其畢業作品交響樂《懷舊》的作曲中也有多體現。此外,黃自的音樂創作一直力求在西方作曲技法上實現中國民族音樂的風格探索。他曾這樣說:“西洋音樂并不是全好的。我們要嚴加選擇,那些壞的我們應當排斥,而好的暫時不妨多家借重。總之現在我們所要的是學西洋好的音樂方法,而利用這些方法來研究和整理我國的舊樂與民謠,那么我們就不難產生民族化的新音樂了。”由此看來,黃自的藝術歌曲正是遵循了這一條他自己所推崇的理念進行創作的。在真正的技法創作中,黃自也真正的將中國傳統的五聲調式與西洋的和聲技法進行完美的結合。
2.2.2 意境情景化
藝術歌曲的藝術魅力不僅僅在于曲詞本身亦或是伴奏的渲染,而更多的在于藝術歌曲通過旋律、歌詞以及伴奏營造出的意境。中國的傳統藝術主張意境,王維所寫“鳥鳴山更幽”以及中國的山水畫作畫原則一樣,都是主導意境藝術。李白、白居易、蘇軾以及辛棄疾這些古代大文豪的詩作大都將豪情與浪漫的已經發揮至了極致。黃自充分的把握住了這些古詩詞中所表現的感覺,“用不同的方式傳達某種民族的韻味,開闊處慷慨雄輝,剛健豪放,如他的《點絳唇》、《南鄉子》,細微處委婉柔美,恬淡悠遠,如《花非花》、《卜算子》等”。黃自創作藝術歌曲營造意境的手段充分表現在其旋律的寫作上,他根據每一首不同意境的歌詞選擇與之相近的旋律線進行塑造,并在整體的和聲配置上也呈現了高超的技巧。
《玫瑰三愿》是黃自于1932年6月2日創作的一首藝術歌曲,歌詞來自于龍七創作的現代詩。
3.1 詞解讀
歌詞從內容上分為兩大段,第一段主要寫的是碧欄桿下的玫瑰花的描述段落,用了兩句相同的歌詞簡潔明了的勾勒出了慘敗玫瑰花的現狀。歌詞如下:
“玫瑰花,玫瑰花,攔在碧欄桿下;玫瑰花,玫瑰花,攔在碧欄桿下。”
歌詞的第二大段從第三樂句開始,用了連續的三句“我愿……”充分的以玫瑰花來傾訴情感,其文本上的語氣強度要高于前面兩個樂句,三句排比式的樂句加上一句短小的結尾“好叫我留住芳華”呈現了高峰急轉而下的語氣。歌詞中運用了大量的比擬,如“玫瑰花”比作身受水深火熱的中國大眾、將“風雨”比作外侵勢力等等。歌詞意境優美感傷,使人清晰的感受到脆弱中帶著希望的感覺。
3.2 曲解讀
黃自在《玫瑰三愿》中的創作可以明顯的看出其中國傳統音樂與西洋音樂相互融合的地方,“如前奏部分,用留音、倚音等形成大七和弦及四五度疊置的結合,使之傾向于五聲音階式的和聲,是音樂聽起來既有民族傳統的風格韻味,又有西方浪漫主義音樂的風格特點,充分體現了黃自在音樂創作上的美學趣味”。從整首音樂來看,由于黃自極其重視音樂與歌詞的配合,所以旋律也分成了兩大段。第一段,音樂明亮,旋律流暢簡潔,在第二樂句中,旋律較第一樂句在裝飾音和和弦使用上都更加的絢麗,充分體現了相同歌詞不同的情感對比。交替使用的6/8和9/8拍子,在E大調的調式下,以及伴奏小提琴的配合中顯得更加的傷感。在第二段旋律中,C大調調式更加的明亮,以表現三個期盼的感覺。黃自使用了“模進”手法,三句“我愿……”呈現了“高—低—更高”的旋律起伏狀,充分的將不同的情感表露出來。第一個“我愿……”音樂平穩悠長,略顯激動的情感,并將旋律下行,最后結尾使用短時值的漸強減弱,表現了內心急切表達的感覺;第二個“我愿……”表達了對玫瑰花嬌柔的憐憫,旋律整體下降,更加趨于平緩;第三個“我愿……”是全曲的高潮,表達了作者的五金感慨之情,音高也攀至最高。最后的結尾用原速漸弱的演唱結尾句,旋律由低音上升再緩緩下降,情感歸于深處。這些細致到節奏、表情符號、樂句劃分上的創作手段,正是黃自藝術歌曲創作表現出極大藝術特征的手段。
由于黃自藝術歌曲具有獨特的藝術特質,其民族性與西方音樂創作的完美結合使得黃自的藝術歌曲演唱就具有了獨特的方式。演唱好黃自的藝術歌曲并不能像演唱現代其他創作歌曲那樣簡單的從演唱的聲腔塑造和氣息上去把握,更多的還要充分的表達出藝術歌曲所要呈現的意境感和藝術性。在這里,簡單的談一下我對于演唱黃自藝術歌曲所必須要掌握的幾點技巧,以此來探討黃自藝術歌曲演唱上的特點。
4.1 吐字
黃自的藝術歌曲大都是建立在古詩詞和現代詩的基礎之上的,那么歸音吐字就尤為重要。黃自主張民族性的展示,但是他又是意境美展示的代表。那么黃自的歌中吐字就不能像美聲唱法那么以五個“元音”的歸音為主,也不能像中國的戲曲民歌演唱那樣如此嚴格的控制吐字咬字的口型與發音。而是應該介于中間的一種獨特的演唱。咬字時,字頭清晰,韻母渾圓、字尾歸韻,這樣既能夠很好處理聲樂演唱中關于聲腔上面的要求,也更加有利于民族風味的展示。
4.2 力度與速度
黃自的藝術歌曲大都纏綿溫婉,即使是根據蘇軾這種豪放派詞人的詩詞創作的歌曲也都是以旋律平穩為主,只是在音色上有所對比。把握好速度與力度是黃自藝術歌曲中的重點。在黃自創作的藝術歌曲中,不管篇幅大小,譜例上都標有極其精準的力度速度符號,用以提示演唱者的處理。以《玫瑰三愿》為例,標注關于力度的符號,諸如“p”“mf”、“<>”等就有16處之多,而表示速度的漢語提示,如“行板”、“減慢”、“回原速”等有四處,而像“激動地”、“溫柔地”這樣的表情符號對于力度速度的處理也尤為重要。由此可見,黃自的藝術歌曲速度與力度是一種創作手段和表現手段,是恰當表現音樂形象,使歌詞具體化、立體化的重要工具。演唱者在演唱時應尤為注意這些標記符號的運用。
4.3 音色
黃自藝術歌曲中以抒情性和古詩詞兩種類為主,介于兩種藝術歌曲所借助的文學文本不同,在音樂以及意境表現出來的也有所差別,由可以呈現出抒情性歌曲和豪放性歌曲。在抒情性的藝術歌曲中,應特別的注意情緒的使用,音色的塑造上要注意“柔”的使用,要將譜例上的連線部分欠當的表現出來,音程的跳進處要使用更加輕巧的行腔處理,使之更加的圓滑,以保持抒情的狀態。樂句與樂句之間,換氣點之間都要充分的注意連貫的作用,《花非花》、《玫瑰三愿》等歌曲就應該這樣的處理。在演唱豪放性的歌曲時,應在抒情性歌曲的基礎上突出重音和部分詞句的力度處理,這樣可以使古詩詞吟誦中所要求抑揚頓挫表現的更好。此外,應該將聲音的柔中帶剛的特性表現的更為明顯,以凸顯豪放派古詩詞獨特的意蘊。
4.4 意境的把握
黃自的藝術歌曲對于意境的表達極為明顯,那么要求演唱者在演唱作品時就必須用聲音將這些對于歌詞內容所彰顯的意境在創作出來。黃自對意境表達是通過對歌曲節奏、強弱、情緒以及伴奏等方面進行展現的。對于歌曲的節奏,演唱者要充分的把握每一首歌曲的節奏以及這種節奏所表達的意思,比如《玫瑰三愿》中的6/8和9/8拍子的混合使用,就是為表達作者對玫瑰花的不同情感,有效的處理這些混合拍子的使用,是可以恰當表達這種歌曲意境的有效方式之一。此外,在歌曲的二度創作中,應該適當的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演唱能力,合理的將某些時值進行擴充或者縮短,以更好的表達自己對歌曲的理解。演唱黃自的藝術歌曲,應該置身處地的深入歌詞和旋律中去,充分的感知創作者所營造的那種氛圍,合理的進行無實景的想象,在情緒上向作品內涵靠近,這樣才能更好的演唱作品,表現作品。
黃自的藝術歌曲雖然在我國的藝術歌曲庫里所占的比例并不是很多,但是其所表現出的藝術特征以及黃自個人追求西洋作曲技巧與民族化結合的追求卻是其他藝術歌曲的作曲家所沒有做到的,從這一點看,黃自的藝術歌曲從某種角度代表了那個時代的最高創作水準。
[1] 戴鵬海.黃自遺作集·文論分冊[M].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97.
[2] 錢仁康.黃自的生活與創作[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7.3
[3] 謝曉峰.黃自古詩詞藝術歌曲創作及演唱風格研究[D]:[學位論文].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8,17
[4] 陳喜紅.淺析黃自藝術歌曲《玫瑰三愿》的演唱風格[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1):105
賈亞鋒(1980.01-),男,漢族,河南許昌市人,河南大學碩士,許昌學院音樂舞蹈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聲樂演唱。
J652
A
1672-5832(2016)03-02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