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鷹
轉型期地方高校教師績效評價體系重構思考
——以四川民族學院為例
陳 鷹
地方高校大都經歷了外延式合并升格的發展過程,但內部管理卻存在問題較多,其中教師教學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不太合理,嚴重地影響著對教師教學績效的認定和教師積極性的提高,教學質量提高速度不快,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脫節,從而影響到地方高等教育的“應用型”轉型發展。本文從績效管理的角度,以四川民族學院為實例,客觀地分析了教師教學績效指標體系建立存在的問題,對如何重構適應轉型期發展的教師教學績效指標體系提出較為合理的建議。
地方高校 教師 績效評價體系 重構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一切經濟和社會發展之根本。而中國高等教育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經歷了一輪又一輪的改革,特別是1999年高校擴招以來,各地方高校教學規模迅速擴大,學生人數急巨上升,教學質量不斷下滑,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相脫節現象嚴重。為適應學校發展的需求,大部分地方高校都采取合并升格的方式,并大量引進教師,教師人數不斷增加,內部管理與學校發展需求不相適應。
近年來,為適應社會需求,提高高校辦學質量,國家毅然倡導地方高校向“應用型”高校轉型。然而,地方高校普度存在教學管理滯后,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缺失,既嚴重地損傷了教師教學的積極性,使教師教學水平無法得到快速的提高,培養的人才與社會需求脫節,學生就業形勢嚴峻,制約了各地方高?!皯眯汀鞭D型發展戰略的實施。因此,建立合理的教師教學績效指標評價體系是一個重要而又急需解決的問題,下面以四川民族學院為實例進行分析,對地方高校的轉型期發展過程中教師教學績效評價體系重構提出自己的意見。
四川民族學院自2009年提升為本科院校以來,學院發展速度較快,教師教學績效管理與評價系統工具卻比較落后,目前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教學督導制度、學生評教系統兩種,有的系部也采取了學習委員月會等方法。教學督導制度就是由學院統一聘評教學督導員,不定期地抽聽教師上課,用以督促教師認真上課的一種方法。學生評教系統是學校使用教學管理軟件,讓學生在每學期期末在網上用打分和提意見的方式對每個任課教師進行評價。學習委員月會僅少數系部在實施,并沒有進行全校推廣,主要做法是由系部分管教學的領導每月組織每個教學班的學習委員進行開會,內容主要是評價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的長處和短處。
(一)教學績效評價指標變化滯后于學院發展速度
在1999年高校擴招的大背景下,學校也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學生人數急劇增加,基礎設施建設和師資力量較吃緊,2004年,學校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以原康定民族師范高等??茖W校為基礎,合并了三所地方中專學校,教職工人數翻了兩倍多。由于學校員工由幾個單位合并而來,人員整合和資源重組成了學校管理的重中之重,同時教師也嚴重缺乏,教師教學任務之重已超出個人的承受能力,大量教師課時量多達一學期五、六門課之多,為完成教學任務而疲于奔命。教學管理部門終日忙日常教學管理,目光僅關注于教師教學的數量而忽略了教學績效效果的考核,使用的績效評價工具陳舊單一,學校通用的評價工具只有學生請教系統和教學督導制度,特別是升本以后,仍沿用原來專科的評價工具,從而使教學績效評價指標嚴重滯后于學校的發展速度。
(二)教師教學績效評價指標和學院發展戰略目標脫節
學院發展戰略和目標應是教師教學績效評價體系的戰略支撐,在學院發展戰略目標中的人才培養目標更是教師績效評價的有力依據。對教師的教學績效管理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促進教師的人力資本的凝聚,提升教師和學院的整體績效,教學績效指標體系雖是教學績效考核的重要依據,但它卻不能脫離教師的績效管理體系而單獨存在,因此,教師教學績效指標體系的形成過程,實質就是對學院發展戰略目標的分解過程。然而學院雖在使用幾個教師教學績效評價工具,都是教學管理部門用于常規教學的評價,不能充分體現學校的戰略發展目標。如教學督導員用的《課堂教學評教樣表》共分為教學態度、課程建設(備課)、教學內容、教學水平、學生情緒5個維度,每個維度的具體內容上都與學院發展戰略目標銜接性差,僅在“備課”一項上有一個小項提出“教學目的明確,重點難點突出”。由于教學績效評價指標沒有從戰略目標分解,評價指標與戰略目標脫節,績效指標對教師的行為也就失去了相應的導向作用,績效評價也喪失了應有的客觀性和公平性。
(三)教學績效評價指標系統性差
教師教學績效評價指標應從全方位、多維度來確立,最后形成一個有效的教學績效評價指標系統,才能對教師教學進行綜合客觀的評價,在績效管理中常用的平衡計分卡、3600績效評估系統均是如此。而學院對教師教學的評價角度單一,指標雷同,無法對教師教學的真實績效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評價。如最常用的《理論教學評教樣表》分為督導員及其他教師和學生用兩種,也就是說對教師教學的評價主體只有教學督導員、一般教師和學生3個,而使用的指標只有教師用和學生用兩種。這兩樣評價指標也大多相同,教師用指標分為教學態度、備課、教學內容、教學水平、學生情緒5個維度,學生用分為教學態度、教學內容、教學水平、教學效果4個維度,從大的維度看有3個相同,每個維度的內容也大同小異,如教學態度內有3個小指標,教師用表和學生用表內容竟然一字不差。同時,學院對教師教學績效的評價除了對教師理論和實踐課堂教學的評價外,沒有更多的評價指標,這與績效管理系統性原則相背離,致使對教師的教學績效管理只能靜態評價。
(四)教學績效評價標準缺失,指標可操作性不強
學院現有評價指標中,每一個具體的指標沒有相應的評價標準,也沒有確立指標相對重要性的權重,只有一個簡單的條款和打分的分值。如由系部督導組成員使用的《課堂教學評教樣表》中,教學內容一項第1小點:“觀點正確,信息量適度,能反映學科新成果”,項目分5分;第2小點:“理論聯系實際,教書育人”,項目分10分;其他在用的所有指標均以這種形式出現,而且分值是每一個維度打一個綜合評分,把綜合評分加起來就得到了總分,沒有具體打分的評價標準。這樣的指標使評價者評分時主觀性較強,體現不出被評價者的優點和缺點,指標可操作性不強。
(一)通過對教師教學崗位分析確定教學績效評價指標
選擇教師教學績效指標應該根據被評估教師所承擔的工作內容和績效標準進行,而這種區別正好反映在教師的職務職能等級上,在重構評價指標體系時應分層分類建立教學績效評估指標體系。如四川民族學院專業設置多達40多個,應該由學校人事部門和教學管理部門共同牽頭,由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員、系部領導、專業教師參與,先按教學性質不同進行橫向的專業進行分類,相似或相近專業劃分成一個大的類別進行分析,再依據職稱等級,對不同的級別崗位進行分層,形成各類各級專業教師的工作描述,編寫出相應的崗位說明書,以此為依據提取出專業教學崗位的關鍵績效評價指標。
(二)劃分教學績效指標的權重
教師教學績效指標權重反映出教師教學過程中各績效指標重要程度,學院的戰略目標、各層次的績效目標和教學績效的評價目的是影響教學績效評價權重的三大重要因素。設置權重時應結合學院的戰略目標和各個層次的績效目標,按照對教學績效目標的影響對教學績效指標進行分檔,例如可按非常重要、重要、比較重要、比較不重要、不重要五檔,對初步的評價指標進行篩選,也可按七檔或九檔劃分,再根據不同的評價目的對教學績效評價中的指標粗略地賦予不同的權重,以體現各指標在指標體系中的重要程度。
(三)通過各個層面教師之間的溝通,確定教學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教師教學績效評價指標屬于職位層面,需要專業任課教師與系部領導一起共同參與討論確定,讓教師與系部領導參與教師教學績效指標體系的建立,可以增強專業任課教師對教學績效指標及績效評價的認可,有利于教學績效管理的開展。在教學績效指標建立前和建立過程中,教學績效管理者和系部領導應與教師進行有效的溝通,讓教師明白學校的發展戰略目標、各類各級教師的績效目標和教學績效評價的目的,讓教師主動積極地投入到教學績效目標的制訂工作和教學績效管理工作中,這樣的教學績效評價指標的確定和教學績效管理才有它的實際存在意義,從而避免教學績效評價指標空泛不實用、教學績效管理流于形式。具體可采用KPI、BSC等著名的績效管理方法,結合360度績效考核方法進行設置,各高??筛鶕陨韺嶋H情況,建設合適的教師教學績效指標體系。
(四)對教學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修訂
剛制訂出的教學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并不一定非常合理和適用,尚需對其進行反復的修訂。制訂者可以在考評前通過專家調查,將已經確定的評價指標提交給相關學院和部門領導、績效管理專家征求意見,在此意見的基礎上進行修訂、補充;在評價后,也可以根據評價過程及評價結果的應用等情況進行修訂,使教學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更加的理想和完善。
教師教學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設計是一個系統的工程,應以學院發展的戰略目標和專業教學崗位的績效目標為依據,結合崗位的具體情況才能設計出客觀、科學、合理的教學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以保證教師教學績效管理的公平性和有效性。在設計教師教學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時要注意:(1)教學績效評價指標要簡單明確,清晰可行,每項績效評價指標的具體目標或控制點程度都應當準確清楚。(2)指標應行之有效,定量指標和定性指標平衡,在實際教學績效評價中采用定性指標好還是定量指標好沒有絕對的答案,不能簡單地認為指標越多越好或定量指標更客觀,特別是教師教學工作與企業員工工作從本質上有極大的區別,很多指標無法定量,指標體系過于復雜也會增加績效評價的難度。(3)評價指標間應保持相關性和一定的互補性,目的要明確,目標之間應互相對應或一一對應。同時還應結合各高校自身的實際情況設計切實可行的教師教學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可以借鑒但不能完全照抄照搬別的高校已有的指標。
各地方高校正處于“應用型”高等教育的轉型期,管理的規范化探索道路還遙遠而艱辛。教師教學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是教學績效考核的主要依據,也是教師教學績效管理的核心內容,建立教師教學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容不得半點馬虎,應本著客觀科學的態度,以人為本的原則,設計出適合本學院特點的教學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為做到公平、科學的教師教學績效管理提供有力的依據。
[1]杜映梅.績效管理[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7(7).
[2]付亞和,許玉林.績效管理[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7).
[3]鄭曉明.工作分析實務手冊[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6).
[4]胡昌全.薪酬福利管理[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6(10).
陳鷹(1968-),四川瀘州人,四川民族學院康巴經濟研究所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經濟、人力資源管理、生態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