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雪蕊
試論如何做好就業困難群體的職業指導
——以大學生就業心理困難群體為例
吳雪蕊
本文主要以存在就業心理困難的大學生群體為例,探討就業困難心理的表現,以及如何做好心理困難群體的職業指導工作。
就業困難群體 心理 職業指導
就業因就業觀念的滯后,就業信息和就業平臺的差距,從而出現困難群體,職業指導通過幫助就業困難群體重新認識自我,準確對職業定位,用正確的態度面對求職中的困難,從而提高就業率。因此,對就業困難群體做好職業指導工作是必然選擇。第一,通過職業指導可以激發學習的積極性,為求職做好準備;第二,可以幫助就業困難群體進行職業需求分析,通過不斷完善自我,儲備職業所需的必備技能;第三,緊張、焦慮是就業困難群體普遍存在的一種心態,如果不正確對待,對就業困難群體本身會產生及其惡劣的影響,造成惡性循環。心理咨詢、輔導是職業指導中對就業困難群體進行解壓幫扶的常用方式,并通過正確的求職技巧指導、調整就業心態,使困難群體在就業競爭中以積極、放松的心態迎接嚴峻考驗。
(一)自卑心理
由于家庭環境的原因,部分畢業生因為缺少提高綜合能力的機會,沒有過高的應聘成本,導致在就業競爭中處于弱勢地位,從而因應聘的失敗產生自卑心理;另外,部分因為身體缺陷,導致自身就業心理壓力過大,加之應聘條件的硬性要求,這部分學生就會造成就業困難。求職本身就需要自信,而這部分學生因為本身承受能力較弱,容易自卑,在現實情況面前因為被拒,更容易產生焦慮或者負面情緒,這一類畢業生不在少數,成為待業者的主觀原因,就是對自己的不自信,在面對考官的時因過度緊張、消極心理導致的惡性循環。
(二)自負心理
“皇帝的女兒不愁嫁”,過高估價自己是就業困難群體的一種自負表現,他們盲目地認為,自己和已經成功就業的學長一樣,認為自己不必提前自尋煩惱,肯定能找到好工作,從而在畢業時出現就業期望與實際不相符的結果。同時,因為過度的自信變成自負,想當然的追求高工資、好企業,而自己本身卻沒有較高的綜合能力和專業能力,好高騖遠的自我定位,無形中提高了自身的就業門檻,成為就業困難群體中的一員。
(三)盲從心理
部分大學生缺乏積極的職業生涯規劃意識,不能正確認識自我和社會,在就業時因為依賴、從眾和“臨時抱佛腳”等不良心理,導致就業困難。這一類困難群體在就業時跟隨大眾,同學們找什么樣的工作,自己就找什么樣的工作。例如看到同學們應聘銷售,待遇也不錯,自己也隨之投簡歷應聘,但是他們通常忘記了一點,自己是否具備銷售崗位的綜合素質,在人際交往等各個方面的差距。
(一)建立畢業生困難群體心理預警網絡
加強對畢業生困難群體的就業心理調查研究,通過問卷調查、觀察行為、訪談等方式及時掌握就業困難的成因,針對不同類型就業困難群體的心理特點制定相應的職業指導計劃,通過激發就業困難群體參與就業心理輔導的主動性,在心理輔導過程中,以啟發式的方法讓困難群體講述自己的困惑和想法,以雙向、互動的方式,增強對困難群體的心理輔導,通過豐富心理輔導的內容和載體,提高職業指導工作的實效性。
(二)就業與心理課程相結合,完善指導服務體系
科學規劃大學生就業指導的課程體系,是就業指導幫扶大學生心理困難群體的重點內容,不斷探索《就業指導課》、《大學生心理課》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使課程更加具有針對性、實效性,以滿足不同心理層次學生的需要。課堂教學中,《就業指導》著力培養學生在求職技巧、面試禮儀等方面的能力。通過系統化、有針對性的個案例實施指導,保證就業指導的實效性;利用《大學生心理與調試》課程分析學生面臨就業前會出現什么樣的心理、成因、以及應對措施,提前為畢業生做好預防工作,實現兩門課程相結合的指導服務體系,改變傳統只關注就業問題而忽略心理反應的現象。
(三)運用網絡媒介,建立就業心理咨詢庫
網絡媒介的日益發達,現在的求職者大都是網絡一族,微信等網絡平臺一直都是使用的焦點,他們擅長利用網絡了解求職信息,發泄情緒。因此,要設置心理輔導網絡專人、崗位優先推薦等相關網絡服務,在求職者遇到困難出現恐慌等心理時,及時利用此網絡媒介平臺和心理輔導老師溝通,在確保咨詢者的隱私同時,幫助其解決心理疑問,有針對性的幫助生理與心理存在問題的畢業生群體開展就業幫扶工作。對于因自身缺陷而自卑的學生,除了給予心理疏導,還要積極地加強他們在綜合素質和多方面技能的培養;過于自負和“依賴”心理嚴重的就業困難者,受環境、方向、薪資等條件的影響,求職者因自負等心理屢屢受挫,在不停碰壁的同時因為始終不能調整心態,而成為求職路上的“剩者”。所以,首先要幫助其樹立正確的擇業意識,在遇到就業挫折后,及時反省自我,幫助其職業測評,規劃正確的職業路線,讓挫折變成前進動力,而不是一蹶不振。
[1]張接發.試論職業指導在促進高校就業困難群體就業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J].科技視界,2012(08).
[2]杜長龍.試論應對高校就業困難群體的職業指導策略[J].時代教育,2015(05).
吳雪蕊(1988-),女,漢族,山東青島人,碩士研究生,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