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勇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息化建設的作用及建設措施
陳小勇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要與時俱進,加強信息化建設,這樣可以充分發揮現有人力資源的優勢,并促使就業與養老服務保障體系不斷完善,這有利于我國順利實現“中國夢”,為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做出積極貢獻。本文先分析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息化建設的作用,接著提出一套具體的建設措施,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 信息化建設 作用 措施
進入新世紀之后,科學技術迅猛發展,我們已然邁入了信息化時代,在這個時代中,信息采集更加方便,信息傳播更加快速,工作效率持續提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也要與時俱進,加強信息化建設,這樣可以充分發揮現有人力資源的優勢,并促使就業與養老服務保障體系不斷完善,這有利于我國順利實現“中國夢”,為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做出積極貢獻。本文先分析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息化建設的作用,接著提出一套具體的建設措施,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這些年來,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社會各個領域中,使社會各行各業都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鮮少有行業能脫離信息化的影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是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必須與時俱進,加快信息化建設,這樣可以更好地滿足社會發展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提出的各種要求,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為人們服務。
(二)有利于監督政府的廉政建設
加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息化建設,可以通過行之有效的網絡平臺激發政府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與創造性,使他們在工作崗位上發揮職業價值。同時,借助信息化網絡的作用,可以更高效率地采集和應用信息,進一步擴大工作人員的工作透明度,這對監管政府的廉政建設大有裨益。
(三)有利于推動各項事業的持續發展
加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息化建設,可以促使社保工作更高質量的進行,使社會保障管理水平不斷提高,進而促使勞動力就業、勞動和人力資源管理等各項事業有序進行,這樣可以使各種事業在不同區域內得到協調統一,完成各種事業的和諧發展。
(一)成立統一的數據中心和公共服務平臺
在加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息化建設進程中,需要構建統一性的數據中心,將各種不同的數據資源集結到數據中心里,以此實現信息共享和共建。這樣做的目的一是防止發生信息孤島的不良現象,二是盡可能節省建設成本。作為集中各種資源數據的重要陣地,數據中心需要實時鞏固和強化其承載能力、支撐功能和安全防護功能。通過發揮云計算平臺的作用,加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息化建設的步伐。
另外,要想進一步加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息化建設,還要對各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單位政府的網站建設加強協調管理,進一步完善網站信息公開、在線辦事和大眾參與等網站功能,要確保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的各項服務能夠借助網絡平臺完成。為了及時得知大眾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息化建設的反饋意見,還要成立電話咨詢服務中心,不斷拓展電話服務范圍,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加強業務經辦窗口自動化服務,使大眾享受到更加方便、有效的服務。
(二)加強職能部門之間的密切合作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息化建設涉及諸多細節,建設人員必須打破政策與技術相脫節的思維定式,如果政策決策涉及信息體系的改變,專業技術人員必須參與其中,對政策的技術可行性進行客觀、全面地評價,加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政策制定與信息體系升級的配合力度。同時,鑒于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息化建設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與相關部門進行及時的數據交換與共享,還要與工商部門、民政部門、公安部門和稅務部門加強聯系與合作,應用這些部門相關信息的作用,為促進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息化建設提供條件。
(三)制定嚴謹的信息體系
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息化建設進程中,必須構建起有效的就業信息資源體系,因為就業向來是社會大眾最為關注的焦點話題,與社會大眾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所以建設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息化時,必須不斷完善就業信息網絡,在網頁中及時發布與就業有關的信息,并接受社會大眾的網絡留言,還要及時回復,解答大眾的疑惑。
21世紀是一個信息化時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必須與時俱進,對社會形勢保持清醒的認識,要持續加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息化建設,為社會大眾查詢相關信息提供便捷,以此提高社會大眾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的滿意度。
[1]鄒學思.“互聯網+”背景下的荊門市人社系統信息化發展策略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5(05)01.
[2]索榮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息化建設的作用及建設措施[J].通訊世界,2015(02)12.
[3]常勇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的信息化建設探究[J].財經界(學術版),2012(02)25.
陳小勇(1972-),男,漢族,湖南永州人,大專學歷,永州市零陵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經濟師,研究方向: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