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初春
?
高校自考生行為失范的心理調控研究
牧初春
【摘 要】本文分析了高校自考生存在的現狀,分析自考生的學習心理特點,并提出了通過心理健康教育、生涯教育、組織校園文化活動和構筑三位一體育人網絡,加強對自考生行為失范的心理調控,進而提升自考生自信心,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關鍵詞】高校 自考生 心理調控
(一)自考生存在心理自卑、意志頹廢、目標缺失等問題
在知識信息不斷迅速更新,社會對人才綜合素質要求越來越高的現狀下,對于未能成功通過高考進入大學的學生,自學考試取得學歷是絕大多數人的必然選擇,但自考生在經歷高考失利后,普遍存在不如別人的自卑心理,目標缺失,缺乏學習動力。
(二)自考生缺乏自學的內動力
自考生存在自卑心理的同時,也沒有能夠積極主動的學習,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通過問卷調查,絕大部分學生沒有清晰的學習目標,不知道為什么學、怎么學。雖然知道要好好學習,但是提不起學習興趣,精神始終游離于學習之外的事物,比如網游、看韓劇、逛街購物等,盡管他們也不喜歡自己所處的狀態(tài),試圖有所改變,但生活的慣性還是把他們拉回原地。
(三)自考生學習方法不當導致焦慮
在對自考生群體的調查中,大部分學生體驗不到學習的成就感,認為學習讓人焦慮,有挫敗感。一方面,自考課程科目較多,內容很廣,老師授課不同于高中時期,分析思路講得多,具體解題方法講得少,而自考生的學習基礎較為薄弱,習慣于死記硬背,沒有理解題意,學能力不夠,因而產生對學習的焦慮。另一方面,通過對這些學生的進一步調查研究,他們從小學開始的學習都是迫于父母的壓力,很多自考生為了滿足父母的心愿才參加自考學習。因此自考生學習動力欠缺,不愿意深入思考,經常一知半解,上課很難集中注意力,課堂作業(yè)拖拉,自學能力缺乏,如此從小養(yǎng)成的學習方法很難一下子改變,也很難取得良好的學習成效,由此引發(fā)學生更加消極的心理,對學習焦慮、消極的心理反過來又刺激自考生不良的學習習慣。
(一)加強自考生心理健康教育,幫助自考生重塑信心
所謂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心理活動的規(guī)律,采用各種方法與措施,以維護個體的心理健康及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素質。對自考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設定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通過開設學習相關的團輔活動,讓自考生意識到自己學習存在的問題及根源,通過課堂上每個人的分享,讓學生意識到學習方法不當、缺少自信,是自考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從一定程度上減少消極情緒。第二階段,開設學習方法的心理調適課,在課堂上通過提高學習效率方法的講解、學習成功案例的經驗分享以及學生制定具體可行的學習行動,鼓勵自考生邁出學習行動的第一步,通過行動的執(zhí)行,幫助自考生樹立起信心。第三階段,跟蹤反饋自考生的學習行動,讓自考生分享有新的學習行動后,在學習上取得的效果,個人心里的感受,進一步強化改變對于自考生心理、行為上產生的積極影響。
開展生涯教育,幫助自考生認清人生發(fā)展的目標,從而提升學習的內動力。開設職業(yè)發(fā)展與就業(yè)指導課程,分析就業(yè)形勢、國家的就業(yè)政策,進行面試、簡歷相關的培訓,進行職業(yè)規(guī)劃,邀請企業(yè)成功人士、人力資源局的專家開展講座,讓自考生清楚的認清社會形勢。
(二)創(chuàng)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以利于消除自考生心理障礙
絕大多數自考生覺得校園組織的活動與自己關系不大,覺得在學校里的“待遇”與其他學生是不一樣的,這從另一方面引起自考生的消極情緒。我們可以通過兩方面來進行調整。一是開設思想政治課或黨課,提高自考生的思想覺悟。比如與全日制在校生一樣,開設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邀請專家講授黨章黨史、當代大學生的使命等講座并開展黨校實踐活動,讓自考生通過聆聽講座感受到參加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的榮譽感,營造思想積極上進,積極提高思想覺悟的良好氛圍,在自考生群體中營造一種正氣、向上、積極的氛圍。二是以自考生為主體或作為參與者積極加入到校園文化活動中,體驗校園活動組織者的身份,通過開展趣味體育活動、文明寢室評比、優(yōu)秀學生評比、演講賽、十佳歌手比賽等,激發(fā)自考生積極參與競爭的意識,以“自我組織、自我管理”的形式,讓自考生真正融入到校園文化活動中,消除自考生的心理障礙。
(三)構筑社會、學校、家庭三位一體的育人網絡,幫助自考生調試心理
自考生教育應實行社會、學校、家庭的三位一體形式。在社會方面,可以實行“請進來,走出去”的實踐模式,將知名企業(yè)家,社會成功人士請到校園里,聘請他們?yōu)閷嵺`指導老師,開展增強社會實踐能力的講座培訓,組織自考生走出去,通過社會調研、社會實踐,親身體驗所處的社會大環(huán)境,意識到知識的重要性、自我學習、自我解決問題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激發(fā)在校的學習動力。在學校方面,開設講授優(yōu)秀課程是重要方面,同時配備優(yōu)秀的班主任老師,組建優(yōu)秀的班組織群體也是不可或缺的。
參考文獻:
[1]劉洪波,劉文豐.高校自考生的心理沖突與調控[J].繼續(xù)教育研究,2009(08).
[2]宋軍樂,王濤.在校自考生的高校生活體驗和身份認同[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1,(03).
[3]高健.自考生與高校生生活事件和自我肯定意識對心理健康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8).
[4]林曉航.自考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與教育對策分析[J].中國成人教育,2010(20).
作者單位:(浙江師范大學)
作者簡介:牧初春,浙江富陽人,碩士,在浙江師范大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