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文信
(作者單位:南昌理工學院)
?
談江西崛起與老區教育扶貧
占文信
沒有教育均衡發展,就沒有區域共同發展。老區扶貧是擺在江西面前的重大課題,是黨和政府交給江西的重要任務。教育扶貧通過提升老區人民科學文化素質,來促進當地社會經濟與文化的發展并最終擺脫貧困,是江西綠色崛起事業的必然要求。
江西老區 教育扶貧 協調發展
江西素有“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的美譽,資源豐饒、山川秀麗、人文薈萃,然而受自然和歷史因素的影響,在過去幾十年中,江西卻呈現出了經濟發展相對緩慢、生產技術相對落后的局面。由于江西大部分革命老區山高林密、位置偏遠、地形復雜、區位條件不足、經濟基礎薄弱,教育人才的嚴重缺乏和教育資金的嚴重不足又使得老區人民文化素養偏低,生產水平更為滯后,老區發展緩慢,前景堪憂。
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大規模開展扶貧開發,幫助7億貧困人口擺脫了窮困,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譜寫了人類反貧史上的偉大篇章。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把扶貧開發事業擺到了更為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行精準扶貧,開創了扶貧開發事業的新局面。2016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如何讓5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走出貧困也就成了當前工作的重點和難點。
黨中央歷來高度重視人才工作,黨的十七大將人才強國戰略與科教興國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確立為三大國家戰略;十八大把加快建設人才強國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十八屆五中全會站在“四個全面”布局的戰略高度,強調深入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加快推進人才強國建設。
習近平同志曾多次做出重要指示,提出一系列新理論、新思想、新目標、新要求,為加快建設人才強國進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這是我們黨立足當前、放眼世界、面向未來做出的重要戰略部署,對于江西有著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精準扶貧”是習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機制的重大創新,是指導新時期扶貧攻堅工作的重要方針,也是促使落后地區擺脫貧困、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關鍵步驟。總書記多次強調,扶貧“要以更加明確的目標、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有效的行動,深入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他曾指出:“我們要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沒有老區的全面小康,沒有老區貧困人口脫貧致富,那是不完整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到全國多個革命老區考察,其中就包括井岡山、西柏坡、遵義等革命老區,充分說明了黨中央情牽革命老區、心系困難群眾。
總書記時刻牽掛著革命老區群眾,“三上井岡山”包含著對老區人民的深切關懷和深情厚誼,也透露著對老區人民早日脫貧所寄予的殷切期望。幫助革命老區在脫貧攻堅中當表率、作示范、帶好頭,正是總書記交給江西的一項重要任務。
在新的歷史時期,江西應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總書記的要求上來,將扶貧攻堅作為重中之重,做出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嶄新謀劃,主動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牢固樹立并堅決貫徹五大發展理念,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入實施“發展升級、小康提速、綠色崛起、實干興贛”十六字方針,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躍上新臺階,努力實現“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良好開局,確保“五年決戰同步全面小康”如期實現。
江西歷來重視教育,特別是近幾年來,在省委省政府領導下,江西大力推進科教興贛、人才強省戰略,有效提升了江西教育整體水平;同時通過個人獨資、股份合作、民辦公助、公辦民助等多種形式發展民辦教育,取得了顯著成績。但正如江西省委常委朱虹所說,“與江西輝煌的教育歷史相比、與周邊其他省份的發展成就相比、與黨和政府及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相比,江西高等教育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因此,如何把有限的教育資源進行合理配置、整合與優化,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在地區之間的共享,使之成為江西教育發展特色,是非常值得研究和關注的課題。無論從實現江西社會經濟整體發展出發,還是從老區教育長遠需求考慮,江西教育扶貧事業都應有一個更大的發展和更新的突破。
幾十年的扶貧實踐告訴我們,資金扶貧、就業扶貧、項目扶貧還不足以解決脫貧問題,只有提高老區人民的素質才是脫貧的關鍵,才是治本之策。近年來,江西省基本形成了獎、助、貸、勤、補、免六位一體的資助體系,實現了教育扶貧體系全覆蓋。據報道,“2014年,江西省共發放資助金74億元,資助學生738萬人次。2015年,江西省加大教育扶貧力度,對一些現行國家學生資助政策還不能完全解決學習生活困難的特困家庭學生,努力拓寬社會資助渠道。”2016年,為進一步推動江西綠色崛起,實現區域協調發展,加快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江西省又推出了《江西省教育扶貧工程實施方案》。“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只有充分拓展教育扶貧的資源、信息和人才優勢,互通有無,取長補短,才能真正遏制貧困代際傳遞,助推江西綠色崛起進程。
[1]朱虹.江西高等教育必須實現兩大轉變[N].江西日報,2012.
[2]朱虹.論江西民辦教育的改革發展[J].教育學術月刊,2014(07).
(作者單位:南昌理工學院)
占文信(1988-),男,浙江江山人,碩士,南昌理工學院,助教,研究方向:文化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