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雨宸
(作者單位: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
?
“文本”到“人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轉換研究
杜雨宸
高校中思想教育一直是高校工作的重點,但因歷史以及現實生活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封閉化以及教條化、理論化、思想化,這些形式均是文本教育范疇,實際作用小。本文將對當前思想政治教育中體現出的“文本”與“人本”范式進行深刻解讀,以明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取向,提出兩種教育范式轉換思路,以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規范、高效開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范式 轉換研究
在高校教育日趨多元化與開放化背景下,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較大挑戰,且處于社會轉型時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價值觀矛盾與沖突,顯現出了思想政治教育本質上的特征與功能?;谝陨媳尘埃挥蟹e極探尋、敢于突破、轉換范式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有長足、穩定的發展。
(一)文本思想政治教育范式成因與特征
“文本”一詞最初產生在圖形記錄以及文章、著作當中,在其中充當研究對象的中介,體現在政治文件以及教材中的教育范式,對綱領性理論以及定義較為注重,注重對教材的解讀,對思想政治教育理論體系構建有著極高關注度,但是對于教育對象需求以及成長過程、教學實踐不注重[1]。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較大,未能從學生實際出發,沒有將學生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強調對人的規范與約束,限制并扼殺了人的天性與創造力,為思想政治工作開展帶來不利影響。
文本思想特征體現在封閉性知識化以及教條化、理想化等方面,在應用上承襲過去的經驗與做法,未做出根本改變或者改革,未能真正將大學生困惑與問題解決。
(二)人本思想政治教育范式成因與特征
“人本”就是將“以人為本”作為思想導向與教育出發點與落腳點,體現出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原則以及內容、方法等方面;將人的需要與想法作為依據,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將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作為根本保障;將人的全面與可持續發展作為根本目標[2]。體現出了時代性、開放性以及主體性、情感性特征。人本教育范式促使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現了諸多改變,使教育工作者的眼界更開闊,方法更先進、模式更靈活、學科邊界更加清晰。
(一)確立出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1、服務理念 是指為他人奉獻與服務,不僅指具體的服務工作更指全新的教育理念,將一切工作目標設定為服務學生。服務性思想始終將學生作為主體,以學生的利益作為出發點,堅定不移的關心學生發展與成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將教育、管理、服務作為一個整體,通過溝通服務體系與規范服務管理,培養專業化服務團隊使學生養成獨立學習、獨立思考的習慣,激發學生創新精神。
2、可持續發展理念 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續發展體現在總結歷史經驗、檢討當今教育發展現狀以及面向未來等幾個方面。人是可持續發展的最終落腳點,將可持續發展歸結為人的長遠發展利益上,同時,人又是可持續發展得以實現的基礎,包括經濟發展、環境、生態平衡等均由人決定。由此,在人本與文本相互轉換中需要體現出可持續發展理念[3]。
(二)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結構進行優化
公民教育為中間層次,主要任務是教會學生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公民,如何履行法律責任與義務。以志愿者為例,發達國家學生從小就參與各種志愿者活動,從小學會服務他人、奉獻他人,我們可以充分借鑒與學習他國先進經驗,多引導學生參與志愿者活動,比如,自愿獻血、骨髓捐獻、社區慰問孤寡老人等,通過實際行動替代傳統說教,弘揚團隊精神,學會人與人之間平等、和諧相處。通過參與以上志愿者活動,國家骨髓庫人數不斷增多,從國家角度成為了一名合格公民。
政治教育是最高層,任務也最為艱巨,主要工作是幫助大學生了解我國政治格局、政治走向以及實事動態等,直接影響到政治教育的價值導向,進而影響到大學生世界觀與人生觀[4]。需要使各要素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推進大學生思想素質以及法紀素質的提高。
(三)創新思想政治話語
隨著網絡技術發展,互聯網在高校普及,很多網絡用語被大學生熟知與應用,隨著時代發展會有非常多的網絡話語產生,也是網絡文化的集中體現。在創新話語上需要推陳出新,就如同網絡話語一樣新穎、獨特、趣味性、符合學生心理所想,減少官話、套話,體現出個性化語言魅力。還要溫故知新、吐故納新,將過時的、缺少吸引力的話語拋棄,引入科學、合理的話語體系,將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的合理性、時代性體現出來。開拓創新、銳意進取,話語不是憑空產生的,是伴隨思想政治產生與應用的,需要不斷總結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從中總結出新進的話語[5]。
本文主要對“文本”、“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進行了分別研究與分析,時代變化使各階級利益與發展目標出現改變,統治階級對符合本階級利益的道德原則與規范不斷強化,思想政治教育也顯示出階級觀念,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始非常不利,由此,轉換文本與人本范式,找到適合思想政治教育開展的理念才是最重要的。
[1]丁國浩.問題意識導向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D].上海大學,2013.
[2]薛健飛,浦玉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轉換研究——以對“跟進式教育”理念的剖析為例[J].河南社會科學,2014(02):101~104.
[3]蘇令銀.主體間性視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客體關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3.
[4]陳榮榮.論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學取向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3.
[5]鄒艷輝.論全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轉換[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12):126~128.
(作者單位: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