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月 丁春福
?
當代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創新研究
王月丁春福
隨著科學技術不斷發展,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成為人們日常工作所不能缺少的重要內容?,F代大學生的具體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也受到互聯網的沖擊發生了巨大的改變。而現代大學生的網絡道德教育中存在著許多不足的地方,需要對大學生的教育模式進行全面的改革創新,創建和諧的網絡環境。
當代大學生 網絡道德教育 創新
隨著科學技術高速發展,互聯網技術已經成為社會中人們所不能缺少的高新技術產品,并且以其為基礎,形成了一個“網絡社會”。然而在現階段的網絡社會中,缺乏必要的網絡約束規范來維護整個網絡社會的良好環境,繼而使得現代網絡社會對現實傳統社會的道德觀念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因此,網絡道德中的問題成為相關部門高度關注的心頭大患。目前,大學生是我國上網群體的主要構成部分,展開對于大學生的網絡道德教育迫在眉睫。
網絡作為一種高新技術進入人類社會,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增添了許多色彩,并且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帶去了極大的影響。就教育而言,網絡對其的影響可謂是非常之大,它不僅改變了教育的具體實踐模式,更是改變了教育過程中的主體以及教育方式等。
網絡的發展對整個社會道德沖擊尤其嚴重,因為網絡所獨具有的寬廣特性,使得大學生獲得了一種新的看待世界的視野和目光,并且體會到這個世界的各種新奇的內容。然而網絡環境具有一種虛擬性,傳統道德觀念在網絡社會中被無限度的忽視,進而出現了道德失去平衡的現象,繼而影響了整個網絡環境。因此,為了更好地維持整個網絡環境的和諧發展,就必須要展開網絡道德建設。
(一)內在原因
主要的內在原因在于大學生整體素質水平呈現出參差不齊的現象。這主要是受到大學生自身品質影響,大學生正處在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初步形成的一個關鍵時期,這一時期接受何種的教育決定著他們在日后人生中的具體思維方式,而這一階段的大學生盡管充滿了好奇,但卻對自己缺乏必要的約束力。另外,網絡環境缺少月數限制,使得學生可以肆無忌憚的抒發自己內心的感情,繼而越發的偏激。另外,也是由于大學生自身家庭環境影響。受到國家政策影響,我國許多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孩子在家中享受如同小皇帝一般的待遇,在許多的道德方面并沒有完全接受到良好的教導,并且缺乏壓力承受能力,使得學生一旦成受到一些壓力,就在網絡中尋求突破口,最終導致學生在價值觀方面出現一些偏差。
(二)外部因素
首先表現在老師隊伍不夠嚴謹。我國現階段的大學教育更多的是強調學生在專業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方面,而在生活道德教育方面十分的忽視,甚至有些學校一整個學校只有一兩名思想道德教育老師,并且是趕鴨子上架的非專業教師。這使得學校在實際社會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十分的匱乏,更是對整個網絡思想道德教育感到擔心。
其次,教育理念十分的落后。我國受到傳統封建社會倫理觀影響極深,使得我國現階段的許多道德觀念仍然是傳統社會遺留下來的產物,并且越發的被整個在互聯網的帶動之下飛速發展社會所淘汰。
第三,社會對整個網絡道德教育重視程度低。我國目前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經濟發展之上,尤其忽視道德觀念在日常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學生帶著新奇的目光在網絡中暢游,使得許多違背道德的人肉等行為層出不窮,而有些學生并不認為這是違背道德甚至是違法犯罪的行為,僅僅是好玩。
最后,網絡迅速發展使得我國道德教育無法跟緊??茖W技術的更新換代速度極快,稍不注意就會被時代的潮流撇在身后,并且網絡文化十分鮮明,對我國傳統文化產生巨大的沖擊。也是的大學生這種缺乏自控力和分辨力的群體,在這種沖突的文化社會中無所適從。
(一)將網絡道德教育引入大學課程之中
依據網絡對學生道德教育的影響,首先要認識到開展網絡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為其提供理論、物質依據,有效保證道德教育持續有效的運營下去。另外,網絡道德教育應該要積極主動掌握現代化信息手段,探索出適應時代發展需求的方法,建立完善一支以道德教師為主體的道德教育隊伍,從思想上給學生正確的引導,教會他們使用正確的方法,有效研究網絡為學生生活帶來的種種影響。
(二)高校應積極建立網絡道德主題網站
大學生習慣于運用網絡了解世界。因此,在互聯網環境中建立大學生道德教育網站,就能夠有效規范學生網絡行為,達到“以網治網”的目的,這種形式既符合時代的發展,并且簡單、直接、有效。高校網絡道德建設必須要以網絡道德教育為目的,建立適應大學生發展的平臺。該主題網站必須能夠有效傳播道德、進行道德教育、實現道德感化,有效為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提供服務。
網絡道德建設是網絡背景下大學生道德行為規范的重要創新形式在高校網絡環境中,創新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增強他們網絡道德意識,對教育改革的創新以及網絡文明的建設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1]齊愛花.當代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創新研究[J].長沙大學學報,2015(1):133~135
[2]夏思夢.當代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創新研究[D].長沙:湖南農業大學,2012.
[3]張娓軍.當代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方式創新研究[D].長沙:長沙理工大學,2012.
(作者單位:沈陽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