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璐
(長沙商貿旅游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 長沙 410000)
心理普查分析報告
——以長沙某高職校為例
蔣 璐
(長沙商貿旅游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 長沙 410000)
為了全面了解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早發現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提供有針對性的幫助,引導學生以良好的心理狀態投入到學習與生活中去;使學生認識到心理健康對自我成長的重要影響,增強心理保健意識,提高尋求他人幫助或幫助他人的能力;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危機干預等工作奠定基礎,進一步制定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教育管理決策提供參考;特實施此次心理普查。
心理普查;分析
1.1 癥狀自評量表(SCL-90)
SCL-90是國內外常用的心理健康測查工具,由10個因子組成,涉及多方面的心理健康問題,能較為全面地反映被測對象的心理健康狀況。
該量表的篩選標準為:按全國常模結果,總分超過160分,或陽性項目數超過43項,或任一因子分超過2分,需考慮篩選陽性,需進一步檢查。
1.2 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問卷(UPI,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
UPI由三部分構成:第一部分是學生的基本情況;第二部分是問卷本身,共60個項目;第三部分為輔助題。該問卷簡便易行,適于團體施測。
根據問卷的分析標準,可將參加調查的學生分成三類。第一類是有明顯心理問題的學生,即需要重點關注和教育干預的對象。第二類是可能有較輕的心理問題的學生,應引起關注,有條件的可聯系面談。第三類表明心理健康。
2.1 普查完成情況
本次普查scl90量表共有2850名學生參加,upi量表共有2863名學生參加,本次普查各學院上傳的新生總人數為2961名,此次普查的完成率為96.25%。
2.2 scl90量表結果
在2850人(實測人數)中,總分超過160分的學生有494人(占 17.3% ),總均分超過2分的學生有301人(占 10.5% ),總分超過160分并且均分超過2分的學生有492人(占 17.2% )。
2.3 upi量表結果
在2863人(實測人數)中,有406人(占 14.1% )心理健康狀況很差,屬于一類重點關注學生;另外有611人(占21.3%)心理健康狀況較差,屬于二類次重點關注學生;還剩1846人(占64.5%)心理健康狀況較為良好,屬于三類非重點關注學生。
2.4 綜合分析
在參加普查的學生中,在scl90量表中總均分超過2分且總分超過160分且在upi量表中屬于第一類的學生,滿足這3個條件的學生有250人(占學校測評總人數8.8%)。其中,湘菜學院69人(占該學院人數12.4%),文化創意學院30人(占該學院人數8.7%),經濟貿易學院37人(占該學院人數7.4%),會計學院38人(占該學院人數6.0%),軟件學院42人(占該學院人數9.0%),旅游學院34人(占該學院人數7.1%)。
3.1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到,我校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的狀況不容忽視,甚至令人擔憂
(1)很多學生的問題是從高中帶上來的,甚至在初中、小學就存在了,這給我們的心理輔導工作增加了數量和難度。也有一些問題是適應性的,對新環境熟悉之后就會緩解,但這也需要我們及時給予幫助和指點,否則積壓到以后就會出現更大的問題。
(2)家庭環境是影響一個人成長的重要因素,家庭經濟困難、父母教養方式不當、父母不和、離異、親子之間交流較少……這些都有可能會造成孩子性格上的偏差,自卑、敏感、冷漠、多疑、獨立性差、悲觀等等,但對這一因素我們往往顯得無能為力。
(3)目前大學新生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目標定向模糊,缺乏學習動力,自信心不足,找不到生活的意義,不會與人相處,獨立性不夠等等。很多學生感到活著沒什么意思,時常會有一些“人生乏味,不如死了為好”的念頭。這是非常令人擔心的。因此,對新生的入學教育就顯得非常重要和必要,不但要有心理健康的教育,還要有人生觀、價值觀、金錢觀的教育;對學生不但要抓學習,也要教他們學會生活、娛樂和與人交往。
3.2 建議
(1)提高認識,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預警系統。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預警系統的前提條件是要切實了解和掌握大學生心理狀況及其規律。因此,應從新生入學那一天起,通過不同形式和多種渠道,及時全面準確地了解和掌握每一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將收集到的學生心理素質材料按照心理健康、心理基本健康、或有異常心理問題傾向、有嚴重心理行為問題等不同情況,分門別類地進行造冊登記,建立起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
(2)聯系實際,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選修課程,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利用校園網和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具有信息開放、廣泛、及時、快捷、生動、新穎、形象、直觀等特點,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廣大青年學生從中了解心理學知識,認識生理和心理活動規律,掌握化解矛盾的方法,促進心身健康發展。
針對新生共同關心的“熱點”、“焦點”問題[1](如學習、自我意識、人際交往等),邀請校內外專業人員,舉辦系列專題心理輔導講座,幫助他們解決心理困惑,走出心理迷茫。
(3)加強心理咨詢工作。高校要健全心理咨詢機構,提高心理咨詢工作水平。在全面了解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普遍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通過開設心理健康活動中心、心理咨詢室、心理健康講座、心理健康熱線、心理健康信箱、心理健康指南等形式,對少數在現實生活中遇到困惑、苦惱、挫折、沖突等問題而產生心理困憂和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咨詢和個別心理指導,為他們開啟傾吐心聲、辯明問題、磋商對策、平衡情緒、健康發展的渠道。
(4)重視校園文化建設,營造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環境。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健康的心理社會環境。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離不開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加強學生團隊建設,組織各種有益身心的活動,增強學生的心理調適能力。通過大學生心理協會這種學生組織開展活動,讓學生之間彼此進行心靈交流,加強朋輩之間的溝通互助,發揮對學生團隊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作用。及時加強對學生的理想、信念、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使其目標明確,身心愉悅地投入到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當中去。
[1] 張紅生,胡保利,李志興. 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與高等教育教學模式改革[J]. 保定學院學報,2009,05:105-107.
R395
A
1672-5832(2016)11-027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