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龍
(廣西民族大學文學院 廣西 南寧 530006)
淺析小蘋果神曲爆紅的原因
王曉龍
(廣西民族大學文學院 廣西 南寧 530006)
這里討論的大眾文化是指興起在市場經濟時代,與大工業生產密切相關的,并以現代互聯網,電子傳媒為傳播手段的,大批量復制生產的文化形態。本文從大眾文化,神曲,廣場舞的盛行等方面,探討和詮釋神曲小蘋果成名背后的因素。
神曲;大眾文化;小蘋果;廣場舞
“神曲”一詞原是意大利著名的詩人但丁的代表作品的名稱。但隨著互聯網音樂的發展,在2010年歌曲忐忑在網上走紅之后,網絡神曲一詞在網絡上開始廣泛的出現,神曲也成為一個新的網絡詞匯,可以看出明顯是帶一些調侃和諷刺的意味。歌曲《忐忑》融合老旦、老生、黑頭、花旦等多種角色,在極快速的節奏下富于變化夸張,獨具創新,歌曲表演極其夸張,歌詞意蘊難懂,加之被網絡炒作的放大效應,無限擴展了它的受眾群體,極具娛樂色彩,因而被廣大網友戲稱為“神曲”之作。神曲可能與當下受眾對受到當下互聯網流行音樂無厘頭,調侃耍鬧風格影響的一種戲劇性的稱呼。綜合多人的觀點,我們嘗試著給出如下定義:網絡神曲是一種歌詞淺顯易懂,唱腔搞怪難懂,但旋律朗朗上口,借助互聯網媒介傳播的流行歌曲;是一種大眾流行文化,在網絡上掀起的一場全民參與型的文化流行產物。
2.1 “神曲”一般具有的特征
(1)與之前流行音樂不同,“神曲”個性十足,獨具創新,并且難以模仿,具有極強的獨特性和難度系數,這也是神曲產生并存在的客觀原因。以神曲《忐忑》為例,他利用現代樂器的旋律配合上所謂的歌詞,唱詞毫無古典韻味,全部是哼啊嗯啊的語氣詞,完全是耳目一新,獨創的風格,打破了通常我們對歌曲詞的理解。
(2)節奏感極其強烈,曲調大多鏗鏘有力,由于其強烈的節奏感,人們平日中積累的情緒和憤怒也可以在其中得到宣泄。因此,在某種程度上容易引起人們情感的共鳴。
(3)簡單易學,旋律動聽,歌詞上口,容易記憶。歌詞中事物,都是平日常見之物;零思考,不等待,不動腦,即可得其要義。只用跟著唱,跟著搖擺,在狂躁的曲調情緒當中忘掉平日中的煩惱和憂愁。還有早前的“愛情買賣”個人感覺歌曲側重旋律的抒情美,而歌詞略顯低俗,在優美的曲調背后填充的全是低級詞匯,與中國風詞沒曲美的歌曲相比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如:周董,青花瓷,稻香,夜曲。
2.2 網絡神曲與廣場舞共同性的結合
廣場舞看似新生舞種,其實早已有之,在上個世界的插秧舞,安塞腰鼓等眾多舞蹈,如:初中大家都學過安塞腰鼓的文章就帶有強烈的民俗特征還有歌曲:黃土高坡-李娜,其MV中就是在黃河邊的腰鼓表演,場面極其壯觀宏達,富有極強的感染力。這和早期紅火的眾多星級歌曲又有不同。相比而言,對于出身不好的網絡歌曲來說,就毫無優勢可言,草莽氣質甚濃,但在某種廣而告之的程度上來說,二者可謂是殊途同歸。
廣場舞與網絡神曲都具有很強的變現力,群體化,參與性,狂歡等特征。江南style和小蘋果引來的不僅是群眾圍觀,更是群體參與,簡單易學的動作呈病毒式蔓延,全民舞動。這種群體性行為在心理上,往往是宣泄情緒釋放壓力,在群體的舞動之中逃避現實問題,在重復凌亂的節奏中忘記自己平所經歷的痛苦,用淺俗的歌詞代替了敘事的反思,舞蹈者們狂亂忘我的揮舞著手臂,搖晃著蟲體般的軀體。這宛如一方止痛效藥,自然有著廣闊的市場和受眾,效果好似《東邪西毒》電影中的醉生夢死之酒,一醉方休,喝了這杯酒,忘了千古愁,再解幾份憂,洋洋灑灑,高亢奮進。
那些批評《小蘋果》粗俗爛套的人,不必嚴厲批評,其實神曲的存在是完全必要的,越是粗俗文化,越是能將人們原始的欲望加以合理化的疏導,而這正是粗俗,平凡的大眾世界所必須有的基本需求。過去的民歌,歌詞不可謂不俗,曲調不可謂不簡單,但總能樸實的打動到人們最柔軟的心底,總不能因次就剝奪大眾對歌唱的權利,這也是他們勞作之外的調味茶。能不能說群眾喜歡的貌似粗俗的音樂就不好呢?顯然是不能的,比如結合我們所學的《中國審美文化》中比如漢代以“俗”為上的審美品格中,《樂府詩歌》的形成本身就是因為本該代表官方的雅樂,自身的缺失和不足,間接造成了俗樂民樂的繁榮并最終形成了廣為民眾喜歡的民歌詩詞集《樂府詩》。如今網絡本身自成為一個民間的世界,神曲正是滋長與此的民間文化的代表,他發出了底層民眾的聲音。
小蘋果的走紅與市場宣傳和媒體造勢有必然的結果。從溫柔懷舊風的《老男孩》到動感喧鬧的小蘋果,事實上筷子兄弟的宣傳團隊也是利用的大眾文化心理,在無節操的網絡傳播之下,在大眾跳舞的同時,提供了一個可以隨意惡搞發泄的“神曲”。讓參與其中的人獲得快樂和滿足感,這所折射出不僅僅是互聯網時代人們的精神需求,而是更早的文明基因中人們對“參與、體驗式狂歡”的需求,同時也帶來的體驗經濟的膨脹發展(如小米科技)。
大眾文化是當今社會產量最大,受眾最多、影響最大的文化類型。無論在審美形式還是價值取向,大眾文化都是低門檻的,日?;?,平庸化的代表,是受到廣大群眾所普遍接受的。大眾文化表達的是普通人的日常的經驗,而不是精英文化推崇的特殊經驗,它是日常生活的。根據約翰·菲斯克的概括精英指的是:“某個社會構成中屬于支配階層的少數人,他們憑借某些假定的,被認為僅僅屬于他們的優異稟賦而實施或宣傳對社會與文化的領導權。
《小蘋果》的爆紅既有歌曲和舞蹈本身的原因,也有受眾心理的原因,當下是一個享樂主義濃厚的社會,在整個社會大機器強烈轉動的過程中,當下民眾在平日工作生活中積累的煩躁和壓力,無處釋放的同時,而小蘋果簡單動感的配樂旋律,搞笑的舞蹈劇情,再加上外國街頭藝術,快閃藝術風格在互聯網的傳播等等糅合在一塊,就形成的類似的“全球網絡狂歡單元”,全球娛樂同質化迅速形成,同樣的效果出現過幾次:比如之前的世界舞王邁克爾杰克遜的逝世周年慶祝活動,大家通過街頭集體狂歡的藝術形式來紀念杰克遜;12年的《江南style》,還有前一年的“ALS全球冰桶挑戰”(ALS稱“漸凍人癥”冰桶挑戰賽)等等。
[1] 陳在華.廣場舞鍛煉對中老年身體健康的影響研究[J].新課程(上),2013(08)
[2] 葉箐.關于廣場舞的開展現狀和發張趨勢探討.[J]文史藝術.2014(2)
[3] 劉京林.大眾心理傳播學:從現代心理學角看大眾傳播[M].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7
[4] 王傳壽.大眾傳播與現代文明[M].當代中國出版社.1996
[5] 楊紅,范蒙蒙,李林葦,焦苗苗,侯光奇.廣場健身舞蹈發展前景的研究[J].硅谷,2008(5)
J642
A
1672-5832(2016)02-014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