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學會
(云南師范大學 云南 昆明 650092)
鋼琴曲《百鳥朝鳳》藝術探微
趙學會
(云南師范大學 云南 昆明 650092)
《百鳥朝風》原本是一首廣為流傳的民間嗩吶名曲,深受河南、河北山東、安徽等民眾藝人的喜愛。著名作曲家王建中將其改編成鋼琴曲,成為中國經典鋼琴作品。王建中先生是我國著名的鋼琴家、作曲家,也是著名音樂教育家,是我國幾乎只寫鋼琴作品著名作曲家之一。他的改編《百鳥朝鳳》中成功地將中國的民族民間嗩吶曲與鋼琴的表現手法融為一體,豐滿細膩的和聲色彩、獨具特色的音色模仿,既突出鋼琴豐富的表現力,又顯示濃郁的民族風格。
鋼琴曲;《百鳥朝鳳》;藝術探微
《百鳥朝鳳》主要流行于山東、安徽、河南、河北等地 是我國優秀民間樂曲。在民間流傳的《百鳥朝鳳》,雖然版本繁多,但多數樂曲結構不夠精煉,對于鳥鳴部分即興發揮缺乏嚴格統一的織體。例如,有的只有音色模仿,但是卻沒有高潮的處理以及樂曲的結束也不是很規整。本曲充分體現出了嗩吶特點,它細膩地模仿了各種鳥鳴聲,神態生動活潑,情緒熱烈歡快,富有濃厚的大自然氣息。全曲主要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由緩慢的抒情拉開序幕,模仿了鳥兒相互對鳴,略顯調皮活潑,速度由中板轉快;第二部分,樂曲的主體,以輕盈歡快的速度進行,形象生動地反復展示了一波一波迭起的不絕于耳的鳥鳴聲,整個過程惟妙惟肖;第三部分,熱情歡快的尾聲模仿了百鳥共同爭鳴的熱烈場面,把樂曲推向了高潮階段,描繪了一副栩栩如生的百鳥朝風圖。
1973年有我國著名鋼琴家王建中先生將這首嗩吶曲改編為同名鋼琴獨奏曲,樂曲為E徽調式,共分為五段。改編后的鋼琴曲保留了原嗩吶曲的旋律特色,又融合進新的藝術審美、將其重新展示給聽眾。都知道,音樂作品的特色的表現,主要是主是通過具有地域、民族特點的調性和獨有的和聲來渲染情緒、營造氛圍,從而刻畫出所要表現的音樂形象,揭示其內部深刻的涵意,也只有這樣,才能使欣賞者與演奏者心意相通,從而進一步獲得美的享受。鋼琴曲《百鳥朝鳳》的旋律模仿了原曲明快緊湊的節奏,粗獷豪爽風格充分體現北方吹打樂的特點,樂曲多處運用加花、移位、變換節拍、豐富的強弱關系等手法,在原嗩吶曲的旋律素材上進行變化發展,并通過獨具民族色彩的和聲與不同裝飾音的巧妙結合,體現了百鳥爭鳴、生機盎然的情景展現了一幅韻味獨特的風俗音畫。
1.1 曲式:
單看樂曲的標題,是一首有鮮明中國鋼琴曲特點樂曲。《百鳥朝鳳》為E徽調式,全曲共分五段,是我國特有“帶前奏與尾聲的AB循環體結構”模式,音樂表現和內容的闡釋始終與節奏的變化相聯系,樂曲中間穿插了三處自由節奏來表現不同的鳴叫。第一段主要模仿嗩吶的演奏特點,聲音高亢明亮,鋼琴演奏的位置也在高音區。第5~84節與9~124節在音區上和強弱上做了對比,表現前后呼應的特點。第二段從29小節開始。整段音樂元素來自豫劇,改編后沒有失掉北方文化中特有的熱情與直率。通過“倚音”的裝飾,音樂由弱拍起突出主要音,表現音樂情緒。第50~53小節雙手距離很遠,對主音進行烘托,由中音區表現出主題,高音區的裝飾表現一種回聲的感覺,營造“和協、空靈”的藝術效果。第三段由134節開始,模仿的鳥兒種類逐漸增多,這段音樂充滿技巧的華彩的炫技。第四段從187~233小節開始。到174~186節是樂曲的過渡段。由弱開始,音符逐漸密集,節奏逐漸加快,鳥兒仿佛在歡快歌唱,呈現出百鳥朝鳳的熱烈場面。在鋼琴技巧模仿鳥兒鳴叫的一段,在演奏時,沒有特定的速度要求,演奏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來彈奏。在演奏時,要注意音色既要明亮,又不能嘈雜,還要考慮鳥兒鳴叫的“氣口”。清楚地交代在左右手之間出現的旋律主題。在進入第四段前,又是一段對于鳥兒叫的鳴模仿,依然是沒有特定的節奏要求,演奏時需要演奏者二度創作。整個第四段就是在調動演奏者的情緒為后面作鋪墊。第五段也就是全曲的高潮段落,本段多運用了同音重復手法,而這種手法也是在中國民間音樂常用的一種造成高潮的手法:在平靜中達到高潮。在彈奏高潮時,需要運用大臂的重量彈奏每一個和弦,雙手交替彈奏旋律,平均地表達旋律。
此曲對于演奏者的演奏技術的要求很高。其強調旋律性的歌唱性,核心技術在“指尖”。要特別注意:“穩定、牢固的手掌支撐”、“合理的觸鍵方式與發力方式” “手腕、手臂放松的協調與”。在旋律表,在達上,起頭一定要呼吸。需要緩慢而綿長的氣息。
1.2 裝飾音的民族特性
鋼琴曲《百鳥朝鳳》在音樂寫作中,多處采用了四、五度民族特色和弦,襯托旋律所隱含的情感,使得音樂更富有鄉土氣息。尤其是許多小二度裝飾音的運用,借鑒了嗩吶演奏時的花舌音、滑音的技法,既保留了原曲的風貌,又表現出了鋼琴的音色,體現了鋼琴音樂民族化的特征。鋼琴曲中大量對鳥鳴進行了模仿,如波音、倚音、顫音、震音、琶音等,尤其是倚音、顫音和震音的多處應用。彈奏倚音時,以指觸為主,手指靈巧干脆,音色追求明亮、輕盈、通透的音效果。短倚音的彈奏要指尖快速觸鍵,彈奏聲音應該短促、有力,表現鳥兒的靈巧與伶俐。顫音要求顆粒性、均勻、飽滿,顫得輕巧。長顫音的彈奏要細致均勻并且富于變化,彈奏時手腕的放松隨著強弱力度變化相互配合,手腕要很有彈性,觸鍵要柔和,聲音要平均,且要注意力度的對比。彈奏震音時,要求明亮、輝煌的音響效果,要求演奏者手腕松弛、手掌架牢,彈出飽滿、均勻、富有穿透力的音色。
[1] 魏廷格.論王建中的鋼琴改編曲[j]. 《中國音樂學》, 1999 年第2 期, 第63 頁
[2] 巢志壓.不斷充實自己一一走訪王建中教授[J]. 《鋼琴藝術》,2000年第4 期, 第2 頁
[3] 陳萌《音樂分析對鋼琴演奏藝術的意義》,泰安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第2期。
[4] 周琴《王建中百鳥朝風音樂分析》,中國音樂2006年第2期。
[5] 趙曉生.鋼琴演奏之道[Z].2005,10(388).
[6] 卞萌.中國鋼琴文化之形成與發展[z].1996,8(73).
[7] 周青青. 《中國民歌》.人民音樂出版社. 1993年12月
[8] 樊祖蔭. 《中國五聲調式和聲的理論與方法》.上海音樂出版社, 2008年12月
[9] 林衛華. 《對民族風格鋼琴曲演奏的幾點看法》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 2006年4月
[10] 唐平. 《中國鋼琴作品的民族性風格分析》 .音樂研究, 2006年
趙學會,云南師范大學學科教學碩士研究生。
I206
A
1672-5832(2016)06-017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