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男 宋亞亞
(河北大學 河北 保定 071000)
試論我國假釋制度的完善
王亞男 宋亞亞
(河北大學 河北 保定 071000)
假釋制度是一種較為人性化的司法制度,其主要針對的是悔罪態度良好、社會影響較小、不會對社會大眾造成威脅的犯罪人,在符合相關法律規定,并可以遵守附加條件的前提下,準許對犯罪人進行假釋,獲得提前出獄的機會。該種制度目前已經在世界范圍內得到普及,絕大多數國家都對此給予了認可。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該種制度目前發展的仍不夠完善,還存在著一些缺陷,因此,司法部門不僅要注重假釋制度在司法中的作用,還要對缺點弊端予以重視,積極提出有效的解決辦法,促使我國假釋制度發揮出更大的作用,不斷推進我國法治社會的進步。
假釋;刑罰;立法現狀;犯罪人;服刑表現
假釋制度是指對被判處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執行一定刑期以后,由于其認真遵守監獄規定,積極地進行教育改造,確有悔改表現,不會對社會再造成危害,從而附條件地將其提前釋放的制度。假釋制度適用得當,對教育改造罪犯,對預防和減少重新犯罪,對構建和諧社會,都有著積極的作用。
2.1 假釋對象條件相關規定不合理。我國《刑法》中明確規定了假釋制度適用的對象,規定可以應用假釋制度的對象應是被判處為非死刑的犯罪人,并且犯罪人要在獄中進行一段時間的服刑。滿足刑期條件的對象,在悔罪、服刑等方面均有良好表現的,經確認不會造成社會危害后,予以假釋。但是在滿足這些條件后,仍有一些特殊犯罪人不被批準假釋,這些犯罪人主要是進行過多次犯罪,屢教不改的或者因實施暴力犯罪,產生嚴重后果等。
2.2 假釋實質條件相關規定難以操作。雖然我國最高院對假釋條件給予了重視,并進一步進行了解釋,但是這種解釋并沒有真正的對假釋條件進行明確,仍然難以保障假釋制度的有效落實。正是因為假釋條件存在著上述的問題,所以在司法實踐過程中,相關部門對假釋的應用慎之又慎,使得假釋制度作用難以真正發揮。
2.3 假釋時間條件相關規定不科學。假釋制度對服刑時間有著嚴格的要求,不是所有服刑人員都可以得到假釋的資格,只有服刑達到法律規定的期限后,才有可能獲得假釋。《刑法》中規定,被執行有期徒刑的犯罪人需要服刑超過原判一半以上;被執行無期徒刑的犯罪人需要服刑在十年以上。《刑法》之所以會進行這樣的規定,源于兩個方面:第一符合罪刑相適應原則,并對社會大眾心理進行平衡,避免引發民眾的反對;第二便于了解犯罪人的改造情況,保障犯罪人改造的成功。
2.4 假釋適用率低、運作不流暢。假釋制度雖然一直存在于我國法律之中,但是其應用的幾率并不高,尤其是隨著《刑法》的不斷完善,這種幾率更是不斷的減少。實際工作中,司法機關更加傾向于應用減刑制度,而將假釋制度束之高閣。除此之外,假釋制度的實際運作也存在阻礙。
筆者上文從諸多方面論述了假釋制度在立法上存在的缺陷,這些問題不僅阻礙了假釋制度作用的發揮,也違反了我國《刑法》立法的基本原則,針對這些問題,筆者從假釋適用條件、運作機制與再犯預測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議,希望能夠促進假釋制度的完善與發展。
3.1 擴大假釋適用條件。我國《刑法》中規定了不能應用假釋的特殊情況,主要為累犯和暴力性犯罪行為人(十年以上徒刑,包括無期徒刑)。這條規定與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這方面的規定相沖突,因此我國應吸取其它國家和地區的立法經驗,對該條予以完善,適當的放寬限制,增設考察機制,對這些特殊情形的犯罪人進行考察,如果真心改過,并對社會無害,那么其也應該擁有被假釋的資格,反之則剝奪其被假釋的資格。這樣才能體現法律的公平正義,同時堅定犯罪人的改造決心。
3.2 賦予罪犯假釋提請權 。我國法律規定假釋提起權歸監獄機關所有;假釋的審批裁定權由人民法院所有;假釋的監督考察權歸公安機關所有;假釋的監督權歸檢察機關所有。這種安排從理論上看似合理,但是進行深入分析則發現其中存在著很大的弊端。首先,施行假釋案件公開審理程序,要求涉及面廣,影響較大的假釋案件,必須通過公開的方式進行審理,并且在審理過程中監獄機構應提供相關的證據。其次,監獄機構應對犯罪人予以尊重,告知其是否可以進行假釋,爭取犯罪人的意見,并賦予犯罪人爭取自己假釋權利的資格。
3.3 完善假釋運作機制。假釋制度的完善僅靠以上兩方面是遠遠不夠的,運作機制的完善也是重要手段,通過對假釋工作專項管理和開展聽證來減小運作阻礙,提高假釋應用率,從而使我國假釋制度在實際司法實踐中發揮出理想的作用。
3.4 完善社區矯正制度。西方國家在社區矯正方面較我國發展要快,因此我國可以選擇通過向西方國家學習的方式提升我國社區矯正的發展速度。通過對制度的完善,體制的建立等,實現我國社區矯正的科學化、合理化。
綜上所述,假釋制度在我國的應用還存在著很多的缺點與弊端,因此我國政府在對假釋制度進行應用的過程中,既要注重假釋制度在司法中的作用,又要對假釋制度中的缺點和弊端進行積極的完善,促使我國假釋制度發揮出更大的作用。本文在進行研究的過程中,對我國假釋制度有了一個基礎性的了解,并就假釋制度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個人的看法和意見。
[1] 趙春雷.《論我國假釋制度的完善》[D].黑龍江大學.2012.
[2] 尤君澤.論我國假釋制度的完善[D].華僑大學. 2013.
[3] 馮冰.論我國的假釋制度及其完善[D].河北大學. 2013.
[4] 常嘉.我國假釋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完善[D].北京交通大學.2012.
[5] 杜喆.淺析我國減刑與假釋制度的現狀與完善[J].時代金融.2013(15).
[6] 周穎.加強和完善我國假釋制度的思考和建議[J].前沿.2012(05).
[7] 韋佳.論我國假釋制度的現狀與完善[J].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12(02).
[8] 董靜潔.淺議我國假釋制度的完善[J].法制與社會.2014(03).
王亞男(1992.04-),女,漢族,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學在讀研究生,河北大學政法學院刑法專業。宋亞亞(1990.05-),女,漢族,河北邯鄲人,河北大學在讀研究生,河北大學政法學院刑法專業。
D924
A
1672-5832(2016)06-02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