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米拉姆
(康定市藏文中學 四川 康定 626002 )
對當前藏族高中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研究
其米拉姆
(康定市藏文中學 四川 康定 626002 )
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一直是困擾教師工作的重要內容,特別是處于特殊年齡段的高中生在心理健康方面有著相對較多的問題。本人作為藏族教師,在與藏族學生接觸的過程中,發現了藏族高中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同樣存在一些問題,并對此進行了研究。可以說研究少數民族學生的心理與教育,對于加快發展西部教育事業具有現實的意義。
藏族;高中生;心理健康;研究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多民族國家。許多少數民族聚積區多集中于邊遠地區或山區,由于歷史及環境原因,文化傳統與外族有較大差異,特別是經濟發展緩慢,教育水平不高。因此,振興這些地區的教育,是改變現狀、提高少數民族生活水平的基礎工程。如何在現有財力、物力的基礎上迅速有效地實施民族教育成為有關各界所共同關心的問題。有關理論研究表明,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各個學生的學習動機、興趣、情感及個性特點各有差別,而這一點在以不同民族學生為教育對象的民族教育中顯得更為突出。對少數民族學生心理的研究是民族教育發展的重要基礎。
近年來,由高中學生心理問題引發的悲劇屢屢發生,令人痛心,同時,也越來越引起了社會的重視。家庭、學校、社會等環境因素給高中生的心理也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其不良影響容易導致高中生出現冷漠、自私、懷疑、自卑、厭學等方面的人格障礙等。
高中生年齡大多處于青春發育的高峰期,在生理、心理以及社會性等方面,都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整個中學階段,高中生的學習生活是最緊張、最繁忙的,同時,期望與現實的沖突、學校教育與社會現實的沖突,使高中生面臨來自于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的壓力。隨著社會發展帶來的學習方式的變化,給高中生的適應帶來了很多新的問題和困難。事實表明,學習壓力及隨之產生的考試焦慮、交友困擾特別是青春期與異性交往的等問題目前高中生面臨的幾個主要心理問題,只有關注高中生的心里健康問題,積極尋求辦法解決這些問題,才能為學生們的成長成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藏族學生與漢族學生不僅在心理健康的總體水平上存在顯著差異,而且在大多數單項指標上也存在明顯差別。藏族學生在學校學習的過程可以說是兩種或兩種以上文化間交流融合的過程,而這些影響交流的因素都可能對藏族學生的心理發展產生影響。這是與漢族學生產生心理差異的重要原因。
當前,我國著手西部大開發,西部是我國少數民族聚居、雜居最多的地方,研究少數民族中小學生的心理與教育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近幾年涉及少數民族的跨文化心理研究較多,尤其是認知領域的研究成果較多。這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兒童的思維特征、概念形成、學習能力、智力發展等的內容。研究重點在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的學生認知結構及特點、認知規律及發展、存在的差異等。當前學術界對少數民族學生非智力因素差異的比較研究也取得一些成果,少數民族學生與漢族學生在非智力因素方面既有共性又有差異,獨特性十分顯著。
據本人教學實踐中的發現,藏族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稍低于漢族學生;在各個方面,除了在與父母的關系處理上高于漢族學生,以及在師生關系上沒有明顯差異外,其余各項上都低于漢族學生。其中問題表現在學習適應和交往適應方面,這說明藏族學生在學習期間會普遍面臨一個生活環境和交往方式的適應問題,在此期間需要一個重新學習和適應的過程,如果對此關心不夠,可能會有部分學生出現適應不良現象。
在學習上,大多數藏族學生比較沒有自信,一方面是在運用漢語不熟練情況下導致的,部分學科中大量使用漢語,一些漢語基礎差的藏族學生難以掌握,并對此產生害怕情緒;另一方面則是藏族學生在陌生環境下容易產生羞澀情緒,在學習生活中顯得畏手畏腳,不能展現自己額度風采。
在與老師同學的交往過程中,上面提到的沒有自信的問題同樣突出,并直接影響到學習效果上來,與老師的交往過于害羞,不能與老師常態化的相互交流,導致學習過程中對一些重點難點不能把握清楚,而且對于學習的進步,學習興趣的產生也會有負面效果。
在對未來的展望上,除個別學生有著清晰而堅定的信念外,多數學生對自己的未來較為迷茫,還未確定好自己今后的發展方向。當時,這個問題在漢族學生中同樣存在,但是與其不同的是,藏族學生的迷茫在本民族文化傳承與未來事業的選擇上較為突出。
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在廣大的漢族聚居地區倍受關注與重視,而在藏族聚居地區,作為對受教育的學生心理的研究幾乎是空白,僅有的一些研究無論在涉及范圍還是研究水平上都處于最初的探討階段。我們應該引起重視,主動發現藏族高中生心理健康中存在的問題,并積極解決這些問題!
首先,尋找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工作的結合點。特別是藏族學生在傳統文化教育中得到知識與當前社會環境某些負面價值觀之間的矛盾應當及時疏導。高中班主任作為管理者角色往往從德育角度出發,而心理輔導者角色往往從心育出發解決學生的問題。學生中出現的大大小小的問題,是心理問題,同時也可能是德育問題或兩者交織在一起。高中班主任工作一項重要任務是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兩者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經常會發生沖突。比如,有些班主任遇到班里的學生發生違紀行為,班主任繃著臉訓斥學生,對學生進行說教,給以較嚴厲的批評,警示學生下次不能犯這樣的錯誤,但這樣可能忽視心理問題的疏導。
同時,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對于藏族學生而言,對學生的尊重是極為重要的,一方面是保護某些相對害羞的藏族學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也是對一個學生應有的做法。師生關系和諧了,師生的心理距離近了,班主任無論扮演哪個角色,學生都容易對班主任的班級教育教學行為產生認同、理解和支持,容易解決學生個體和群體中碰到的種種問題,有些沖突就會自然得到很好地化解。
[1] 林崇德主編.學校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2.
[2] 葉瀾.中國教師新百科——中學教育卷[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2.
[3] 邢強.影響藏族雙語兒童學習的社會文化心理機制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01. (4)
[4] 胡勝利.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J].心理學報,1994. (2)
其米拉姆,女,藏族,教師,四川康定人,單位:康定市藏文中學。
G444
A
1672-5832(2016)06-024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