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藝卓
(鄭州大學 河南 鄭州 450001)
漢語國際教育中的公共外交意識之淺析
曹藝卓
(鄭州大學 河南 鄭州 450001)
在國際局勢日益變化的今天,國際間的交流和合作日益多樣。多樣的國家交往形式的不斷涌現,也給新時期外交提供了重要的思路。漢語國際教育正如火如荼地展開,其中公共外交作為政府間外交的一個重要補充形式,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重視。文章淺析在漢語國際教育中,公共外交意識的重要性和不足之處,以便于完善漢語國際教育發展體系,提高公共外交意識。
漢語國際教育;公共外交意識
公共外交的概念是美國埃德蒙·格里恩1965年提出的,公共外交不是傳統上意義上的外交,它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國家對國家的外交活動,而是國家通過影響國際民眾行為的外交活動。
首先,漢語國際教育中的公共外交有助于提高國際的綜合實力。21世紀的競爭與發展是圍繞在文化進行的,一個國家文化的發展體現著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提升。語言作為文化傳播的載體,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性。
其次,漢語國際教育中的公共外交是我國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共外交肩負著建立溝通的平臺,是國與國消除誤解的和諧方式。不同的政治環境,不同的經濟背景,不同的發展過程都會形成不同的文化氛圍。許多國家對中國還不是十分了解,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不同人不同國家對我國的看法也不盡相同,許多國家對我國仍存在很多偏見。還不了解我國和平、合作、發展的文化理念,大肆宣傳“中國威脅論”。
最后,發展公共外交已成為增強外交實力的發展趨勢。現今世界各國都將公共外交放在重要位置之上。各國發展公共外交的重點無一例外的放在推廣本國語言的國際化上,法國更是每年投入4500萬歐元在法語國際教育上并將法語的國際推廣作為國家策略專門設立了國家法語委員會,由此可見,積極推廣本國語言已受到多國的重視。
2.1 教育體系不完善。雖然目前漢語國際教育體系已經初步形成,但仍然存在很多問題與不足。當前,我國在高等教育體系中設置對外漢語教育專業,每年培養大量對外漢語專業人才,他們畢業后走上工作崗位從事漢語教學工作,在推廣漢語教育教學工作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但目前這方面的專業人才仍然不足,其綜合素質和外語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以推動對外漢語教育教學更好開展下去。又如,目前孔子學院在120多個地區和國家建立起來,在發展漢語教育,推廣漢語對外教育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但與目前漢語的發展和公共外交的需要仍然存在較大差異,未能很好服務于公共外交,這是今后需要改進和完善的地方。
2.2 傳播機制不健全。漢語的發展和傳播需要借助有效傳播體系,建立完善的傳播機制,但目前這方面工作存在問題與不足。隨著網絡時代和信息技術發展和應用,現代傳媒在漢語傳播方面的作用日益凸顯。但目前漢語傳播機制不完善,課程體系不健全,未能有效利用互聯網、微信、微博等現代傳媒開展傳播和教育工作。在公共外交方面所發揮的作用十分有限,這是今后需要改進和完善的地方。
2.3 內容形式較單一。漢語國際教育的內容有待進一步完善,形式有待更為豐富。目前教育的內容主要集中在中國的文化理念,介紹其發展歷程,宣傳理念,現代文化繁榮發展現象等內容,盡管具有一定合理性,但這些內容有待進一步拓展。另外教育形式單一,局限于課堂教學和書本宣傳等方式,相關宣傳活動存在缺陷與不足,影響教育教學活動有效開展,制約漢語國際教育在公共外交方面作用的積極發揮。
2.4 教材建設不重視。漢語國際教育工作有效開展,促進其在公共外交作用有效發揮,建立完善的教材是十分必要的。但目前教材建設和應用存在不足。未能緊跟時代步伐,教材內容不完善,影響其作用有效發揮,對公共外交方面的作用也比較有限。
3.1 漢語國際教育發展體系完善。國家各部門自上而下,統籌規劃,通力合作,形成專業性,規模性,系統性的漢語國際教育發展體系。語言的推廣是漫長的,需要不間斷的、循序漸進的推廣。在這漫長的歲月里,全國上下要全方面對角度的進行漢語國際教育的推廣。政府加大對漢語國際教育發展的資金投入,給予人力、物力、財力上的支持,要將漢語國際教育作為政府工作任務來抓。積極鼓勵民間漢語國際教育組織的成立,給予政策上的支持和引導,讓漢語國際教育在全中國遍地開花。
3.2 孔子學院搭建起中國和世界各國的溝通渠道。孔子學院的建立已成為我國漢語國際教育中最有效的推廣手段,已經成功搭建起中國和世界各國的溝通渠道,為世界了解中國搭建了一個平臺。隨著漢語國際教育的發展,全世界已有600多家孔子學院和課堂成立,多所孔子學院的成立也反應出國際人民對漢語學習的熱情。國家政府建立的孔子學院容易讓人誤解,甚至產生危機感而不易被人接受,更有甚者抵制孔子學院的建立和發展。所以作為發展漢語國際教育的有效手段,應該積極倡導非政府組織建立孔子學院,削弱政府的主導地位。在民間孔子學院的發展中政府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和資金補助,提高民眾互動意識,從而提升公共外交意識。
3.3 多形式的開展漢語國際教育。在漢語的國際性推廣過程中,要結合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力求讓外國人更全面的了解中國,熟悉中國的文化從而能與中國和諧相處。多開展各國的文化交流會,加大漢語詞典的編撰和修改工作,加大對漢語國際教育教學內容的設計和選擇,結合引進來和走出去創造更專業的國際教育手段。不斷擴展傳播范圍,不僅局限于留學生,更要向精英群體推廣,全面的多角度的向世人展示真實的中國國情、中國文化、中國政治、中國思想,從而獲得更多人對中國的文化認同。
俗話說“弱國無外交”,漢語國際教育的推廣最終是取決于我國綜合實力的發展。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漢語國際教育的重要性日漸體現。漢語國際教育中的公共外交擔負著建立我國與世界各國溝通渠道的重要使命,政府的進一步投入和推廣對漢語國際教育發展時尤為重要的。在推廣過程中,國家要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發展孔子學院,給予漢語國際教育從業者的資金待遇支持,吸引更多專業的高能力的人才投入到漢語國際教育事業中來,創造出更具中國文化中國特色的對外推廣產品,使漢語國際教育被更多的人認同。
[1] 吳勇毅.孔子學院與國際漢語教育的公共外交價值[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
[2] 馮凌宇.漢語國際推廣與中國公共外交[J].長江論壇, 2010
曹藝卓(1992-),女,漢,河南南陽人,鄭州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漢語國際教育。
H195
A
1672-5832(2016)06-026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