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雙黛
(云南師范大學 云南 昆明 650500)
民族語言中親屬詞相關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賈雙黛
(云南師范大學 云南 昆明 650500)
親屬詞是表示親屬稱謂的詞,其作為民族語言中重要的一個研究內容,對于民族心理學的理論建構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前人對一系列各民族親屬詞研究結構的梳理,探討了漢族、納西族、摩梭族、傣族、彝族、白族、基諾族有關親屬詞的研究,比較了不同民族親屬詞有關研究的異同,最后對各民族親屬詞的研究進行了回顧與展望。
親屬詞;民族語言;民族心理學
民族心理學是一門跨心理學與民族學的交叉學科。其研究對象是民族的心理現象及其活動規律。而民族心理即是指特定民族集團影響下人們的社會行為以及他們內在的心理規律和特點。民族心理學的研究內容廣泛,而蘊含著豐富的遺傳、婚姻、社會和文化信息的親屬詞,作為民族心理學的重要研究內容之一,是本文所要探討的核心。
親屬是“跟自己有血統關系或婚姻關系的人。”在任何語言中,都有表示親屬稱呼的詞,稱為親屬詞。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統一國家,不同民族的親屬詞各異。研究不同民族的親屬詞,有助于揭示親屬制度和語言對親屬關系認知的影響,從而有助于不同民族的人們的相互了解和相互尊重。從心理學角度去研究我國各民族親屬詞意義重大。現對我國有關于各民族親屬詞研究進行梳理,對漢族、彝族、摩梭族等民族的親屬詞研究進行探討。
張積家,陳俊(2004)運用自然分類和配對語義決定的方法探討發現漢語親屬詞概念結構組織維度至少有4個。張積家,和秀梅(2004)采用自然分類等方法研究發現納西族親屬詞概念結構由6個類別構成。肖二平、張積家等人(2010)運用自由分類法探討發現摩梭人親屬詞的概念結構有2個維度。張積家,楊晨等人(2010)運用自然分類法考察發現傣族親屬詞的概念結構包含5個類別。王娟、張積家等人(2012)采用自由分類法發現彝族人、白族人親屬詞的語義空間各有2個維度。崔占玲,劉燁等人(2012)運用自然分類等方法探討發現基諾族中學生的親屬詞概念結構有2個維度。
納西族與漢族親屬詞概念結構的異同:研究發現,兩者親屬詞概念結構差異主要體現在:(1)納西族與漢族親屬制度分屬不同類別;(2)兩種語言對親屬詞的標記不同,對親屬詞的分類也不同。
摩梭族、納西族、漢族親屬詞概念結構的異同:在人類學對于親屬稱謂有三種分類法中,漢族與納西族親屬制度都能找到對應分類,但摩梭人的親屬稱謂制很難明確歸入某一類中。(王海明 & 李明,2005)。
傣族與其他所研究民族親屬詞概念結構的異同:傣族的親屬稱謂制情況較復雜,原因在于:(1)傣族的親屬稱謂制有類別式特點;(2)傣族親屬稱謂制中存在著貴族與平民的區別。
彝族、白族、摩梭族親屬詞概念結構的異同:有關研究中,三個民族的親屬詞概念結構的維度不僅不同,其親屬詞分類也有著明顯的差異。(王娟, 張積家 et. al., 2012)。
基諾族與其他所研究民族親屬詞概念結構的異同:Morgan(1995)提出血緣婚為家庭形態的第一階段。有研究發現基諾族曾真實存在過血緣婚制度,這是區別于其他所研究過民族的一個重要特點。另外有研究發現基諾族中學生的親屬詞概念結構中不區分男性和女性。(杜玉亭, 1982)。此后研究者們從認知角度對一些民族親屬詞進行了相應研究,如李惠娟,張積家等人(2014)研究發現,羌族被試對親屬詞的輩分概念的加工受到上下意向圖式影響。
通過前人一系列對漢族大學生、漢族兒童及青少年、納西族、摩梭人、傣族、基諾族、彝族等親屬詞分類研究,發現了不同民族親屬詞的概念結構,相應揭示了影響親屬詞分類的因素,顯示了民族語言對民族心理的影響,語言是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最重要的社會現實。不同民族在地理環境、社會環境和文化傳統上的差異,又集中體現在語言上。語言構成了民族共同心理形成的基礎。不同民族的語言和文化影響了人們對親屬詞的認知表征,從而形成了不同的親屬詞概念結構。揭示民族語言對不同民族個體親屬關系認知的影響,有助于促進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之間的相互理解,為民族心理學的理論構建提供了重要資料,今后,在親屬詞匯有關研究基礎上,加強對親屬關系認知的實驗研究,特使是加強認知神經科學的范式(如腦電和腦成像技術)的研究,以便得到更為精確和新的發現。
[1] 崔占玲, 劉燁 & 張積家. (2012). 基諾族中學生的親屬詞概念結構及其成因. 心理科學, 35(4), 916-920.
[2] 杜玉亭. (1982). 從基諾族的調查探索血緣家庭遺跡. 世界歷史, 5, 43-47.
[3] 李惠娟, 張積家 & 張瑞芯. (2014). 上下意象圖式對羌族親屬詞認知的影響. 心理學報, 46(4), 481-491.
[4] 王娟, 張積家, 劉翔, 肖二平, 和秀梅 & 盧大克. (2012). 彝族人、白族人的親屬詞概念結構——兼與摩梭人的親屬詞概念結構比較. 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5] 王海明, 李明. (2005). 納人親屬稱謂的幾個問題——20世紀90年代以前和以后研究的對比. 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 149-156.
[6] 肖二平, 張積家, 王娟 & 林娜. (2010). 摩梭人親屬詞的概念結構——兼與漢族、納西族親屬詞的概念結構比較. 心理學報, 42(10), 955-969.
[7] 張積家, 陳俊. (2004). 漢語親屬詞概念結構再探. 語言科學, 3(1), 77-86.
[8] 張積家, 和秀梅. (2004). 納西族大學生的親屬概念結構. 心理學報, 36(6), 654-662.
[9] 張積家, 楊晨, 崔占玲. (2010). 傣族親屬詞的概念結構. 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賈雙黛(1992-),女,漢,四川省西充縣人,心理學碩士,云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與管理學院心理學專業,研究方向:理論心理學。
H211
A
1672-5832(2016)06-027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