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磊
(云南師范大學 云南 昆明 650500)
青少年網絡成癮影響因素研究
李俊磊
(云南師范大學 云南 昆明 650500)
青少年自制力比較差,自我保護、心理抵御能力弱容易沉溺于網絡中青少年網絡成癮問題已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本研究試從網絡獨有的特性、青少年心理發展特點及人格特點和環境因素方面對青少年網絡成癮的原因進行分析。
青少年;網絡成癮;原因
網絡成癮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 是伴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和個人電腦的普及而形成的一種新型成癮現象,是在無成癮物質條件下的上網行為沖動失控,主要表現為由于過度和不當的使用網絡而導致個體明顯的社會心理功能損害[1]。
依據《2014年中國青少年上網行為研究報告》[2],截止到2014年12月,中國青少年網民人數達2.77億,占青少年人口的79.6%。新增青少年網民2072萬,增長率為8.1%。中國網民中青少年網民占42.7%,與去年相比增長了1.2個百分點。隨著青少年網民人數的增加,青少年網絡成癮者也將會持續增加,青少年網絡成癮現狀不容樂觀。
3.1 網絡獨有的特性
約翰·舒勒(John Suler,1996)將人類在網絡空間獨有的心理體驗歸納為九個特點: 有限的感知經驗;靈活而匿名的個人身份;平等的地位;超越空間界限;時間延伸和濃縮;永久的記錄;易于建立大量的人際關系;變化的夢幻般體驗;黑洞體驗。正是由于這些特點對某些網絡使用者產生了無法抗拒的吸引力,使他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有關研究表明, 網絡可以滿足青少年歸屬與愛、人際交往、自我實現等多方面需求,致使青少年對網絡產生依賴, 網絡依賴可能導致考試成績不理想、學習負擔加重、升學壓力過大等與學業有關的生活事件,當青少年學業出現問題時,學校和家長會對青少年施加壓力,因此青少年會更渴望在虛擬的網絡中尋找慰藉[3]。
3.2 青少年心理發展特點及人格特點
青少年的心理發展處于從童年期走向成熟發展的過渡時期,身心發展迅速。自我意識發展進入第二個飛躍期,十分在意他人的評價和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地位,有很強的自尊心,強烈渴望被認同。具有匿名性的網絡恰好為青少年提供了一個實現自我價值的平臺。使用網絡交流使他們能夠各抒己見,呈現給他人的是理想中的自我,從而獲得在現實生活中不易得到的自尊感和成就感。青少年的獨立意識不斷增強,他們要求獨立自主,但是他們的認知水平、思維方式和社會經驗都處于半成熟狀態,缺乏獨自承受壓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青少年處于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中,父母有時候也不能理解他們,他們會時常感到煩惱、孤獨和壓抑,于是他們會嘗試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來獲得自我滿足和心靈慰藉,毫無疑問虛擬的網絡是首選[4]。
人格特質因素,往往是青少年網絡成癮問題的內在心理根源。網絡成癮現象的產生是網絡使用者的個人特質與網絡功能交互作用的結果[5]。研究發現高焦慮、低自尊、憂郁傾向者更容易網絡成癮,網絡成癮者在人格特質方面往往具有敏感、憂郁、脆弱、多疑、焦慮、情緒不穩定、意志薄弱、性格孤僻、認知能力差、缺乏自信、逃避現實、自卑、成就感低等[6]。
3.3 環境因素
研究發現,父母教養方式和青少年網絡成癮相關顯著。總體來看,網絡成癮組在懲罰嚴厲、過分干涉、過分保護、拒絕否認、缺少溫情等維度上顯著高于非成癮組,而父母的過分干涉、拒絕否認、父親的懲罰嚴厲和母親的缺少溫情都和青少年網絡成癮相關顯著[7]。還有研究發現,父母的監控和約束可以預測男女生的網絡成癮,而忽視和物質獎勵可以正向預測女生的網絡成癮[8]。
當前教育體制下,學業成績是學校和社會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使得相當一部分青少年無法得到社會的認同:因此他們便尋求其它方式來獲得認同;而網絡上的諸多活動方式如聊天、網絡游戲等均可以滿足青少年在現實生活中無法獲得的歸屬感、成就感,導致了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沉溺于網絡[9]。此外,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網絡市場管理不規范也是致使青少年網絡成癮的重要原因。當前,有關部門對網吧的監管依然存在紕漏,不少網吧設立在距離學校不到500米處。有些網吧不顧《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的規定,為了經濟利益竟然允許未成年人進入網吧上網,甚至利用各種不正當手段誘使青少年長時間在網吧玩網絡游戲,給他們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影響。
[1] 崔麗娟.青少年網絡成癮的界定、特性與預防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 2005.
[2] 2014年中國青少年上網行為研究報告[R].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 2015.
[3] 崔麗娟等.網絡成癮對青少年的社會性發展影響研究[J].心理科學. 2006(1): 206.
[4] 武秀娣.青少年網絡成癮問題的分析及思考[J].校園心理.2012(12):418-419.
[5] 李霞.大學生網絡成癮與人格特質關系的研究[D]. 東北師范大學,2008.
[6] 吳漢榮.青少年網絡成癮的成因及干預對策研究[J].中國學校衛生. 2006(05): 369-370.
[7] 劉勤學,方曉義,周楠.青少年網絡成癮研究現狀及未來展望[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65-70.
[8] 馬玉紅,牛力華,楊建華.青少年父母教養方式及人格特征對網絡成癮行為的影響分析[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0(3):463-465.
[9] 周英.淺析青少年網絡成癮的原因與對策[D].華中師范大學,2006.
李俊磊(1989-),男,在讀碩士,云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與管理學院(呈貢校區),主要研究方向為心理健康教育。
C912
A
1672-5832(2016)06-027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