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旭暉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北京 100071)
小談宗教的本質
閆旭暉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北京 100071)
宗教,是每個國家或每個民族都有的,或者說是人類所特有的一種文化現象。宗教已經深深地影響了各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宗教的種類有很多,像在我國主流的宗教就是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和天主教。道教是我國本土的宗教。佛教雖是由印度傳入,但是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已經是漢化的宗教,所以也可以說是本土宗教。世界上三大宗教是佛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宗教為何能在不同國家和民族中相互傳播,并能被得到信仰,是有其根源的。這也就是我們所要探討的主題,為何會有宗教,宗教的本質是什么,它的傳播基礎是什么,宗教是否會消失等問題會在本文中進一步闡述。
宗教;本質;消亡
宗教是一種文化現象,從人類的產生到人類漸漸有了自己的意識,宗教就在其中慢慢伴隨著人類意識的發展而壯大。這樣的宗教含義是基于人類是在自然中的生活生產,正如費爾巴哈所說:“自然是宗教的最初原始對象,這一點是一切宗教和一切民族的歷史所證明的。”
宗教利用的或者說是依靠的是人的信賴感,而這種信賴感無非也就是我們所身處的基本環境——大自然。人對自然的信賴其實也就是人類需要依附于自然而存在。人類本就從自然中走出來,對自然有著與生俱來的信任和依靠的感覺。人的一切來自于自然,包括人類的思想,都是基于一定的物質表現而產生的。
馬克思主義的宗教觀認為宗教是對客觀世界的顛倒、歪曲的反映。宗教以超自然的力量對這個世界進行解讀,并把這個力量神圣化,使其成為操控人們生活的外部的不可控的力量。宗教有時候與國家政權并立在一起,是國家政權統治人民的工具。摻雜了政治因素、法律因素等的宗教更為復雜,使得本來就很難作出具體定義的宗教的這個概念更難深入全面理解。
自然地,宗教同樣產生于自然,是人類對自然環境中某些現象的不理解,卻又無法找到現象發生的原因時,就會把這一切的發生歸結于超自然的力量,宗教也就順時產生。當人類社會進一步發展,開始逐漸形成社會階級,資源分配不均時,人們便開始感覺到不公和痛苦,為了為這些痛苦的感覺找到出口,宗教便也替代了這個位置。所以說宗教的教義也不斷在伴隨社會運動而發展,宗教也一點一點逐漸完善起來,形成了較為穩定的獨立的體系。穩定和獨立是說宗教已經有了一個自己的思想體系,世界上所有的問題都可以透過宗教解決,人類的痛苦都可以從宗教信仰中獲得釋放,從而得到平靜。
也就是說宗教的產生是有根源的。原始社會的生產力低下,人類能力弱小受到自然的壓迫,但又克服不了,無法認識到或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這就是宗教產生的認識論根源。等到社會生產力的提高,階級的產生,尤其是私有制的出現,使人們不僅在身體、物質層面受到壓迫,而且在精神層面也受到壓迫,此時宗教就是人們尋求解脫的一個途徑。這也就是宗教產生的社會根源。
馬克思主義認為,在階級社會中,宗教是階級剝削和階級壓迫的產物。社會化大生產的狀態下,生產力的發展使社會階級的出現成為了可能,而私有制的出現和社會分工使得社會階級的出現成為了現實。私有制的存在讓生產資料占有者更為富有,讓出賣勞動力的勞動者更為貧窮。那么這些貧窮的被剝削者由于沒有力量同剝削者進行反抗,必然會對美好生活產生一些憧憬,就像是原始社會中,沒有力量同大自然對抗的人類一樣,會對宗教產生信仰,以尋求解脫。
宗教就是人們為了擺脫痛苦,不論這些痛苦是來自物質的還是精神的,轉而投入到一種所謂人人平等、脫離世俗現實的、由宗教所創立的世界當中去的一種行為活動、思維方式和意識形態。它讓人們相信外部的力量是不可控的,并把這些外部力量超現實化、神圣化,并讓這些成為人們日常生活行為的主宰。這是宗教的本質,也是特質。宗教只產生于人類社會,而不存在于其他動物社會。
宗教之所以能夠被傳播被信仰,不僅是因為其本質,更是因為其民族同源性。不論哪個民族都是從原始社會走過來的,都有著相似的人類社會發展基本規律,搜會產生相同或相似的痛苦根源,為宗教的傳播奠定了基礎。
那宗教會否滅亡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因為宗教有著自己的來源,也會遵循著產生、發展和消亡的規律。宗教的產生有認識根源和社會根源,當人們不再為自然界帶給我們的問題二困擾,人們有能力解決一切大自然中的問題,對自然有了完整的認識之后,宗教產生的人是根源自然就沒有了,宗教的力量就會減弱一部分。當社會生產力提高到一定水平,物質資料按需分配,人們不再受到階級帶來的不公平,每個人都能得到自己需要的,人與人關系和諧,人與自然關系和諧,所有人都能自由全面的發展,沒有剝削和壓迫,那么宗教產生的社會根源就不存在了,宗教也就隨著其產生的根源的消失而消失。但是,這個歷史過程是相當漫長的。
事實上,站在未來的角度看,這也是非常明顯的。隨著社會制度的每一次重大變革,人們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都會發生變化,也就是說宗教觀念也會跟著改變。而人們也會全面地認識到自己、社會、整個自然等等,即使宗教觀念不斷在更新,也不會脫離原宗教本質太遠,因而人們會漸漸感覺到宗教的真實性是否可靠,會一點一點拋開宗教。因此,宗教是會滅亡的。
縱觀人類發展的歷史,是人類對自然的認識過程,也是自然對人類的反作用的過程。人類從對自然現象的無知而產生恐懼害怕,到逐漸了解自然現象產生的原理而對自然不再那么畏懼,這是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次性就對自然有著全面具體的認知;同時,人類也在發展著自己的社會運動,人是社會中的人,所有的活動也逃脫不開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生產活動和社會分工產生階級,使得人類又產生了迷惑和痛苦,為宗教的產生又奠定了一個基礎。橫向來看,宗教是每個國家和民族都有的,雖然教種不同,但殊途同歸,都是為了讓人們脫離現實,去往宗教所創立的極為美好的世界中。
我們明白了宗教的本質,了解了其產生根源,必定得到其會滅亡和終結的結論,宗教會隨著人類社會的繼續發展發揮著其階段性的作用,當人類社會進化完成,宗教也必然終結。
閆旭暉(1991.11-),女,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研究生。
B9
A
1672-5832(2016)06-02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