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殿華 楊學明 楊映竹
(云南大學 云南 昆明 650000)
制度主義視角下的政府反腐措施探析
阮殿華 楊學明 楊映竹
(云南大學 云南 昆明 650000)
腐敗問題目前已成為當前中國政府面臨的重要問題,研究政府的反腐舉措在當下顯得尤其重要,本文試著對目前國內普遍采用的反腐策略,根據制度主義理論,將其歸納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兩大類,并深入分析了其優劣,最后提出了幾點思考,以期對以后的反腐研究有所啟發。
反腐;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
腐敗的出現是隨著階級和國家的產生而出現的,伴隨權力的產生而產生,當今世界各國無不面臨腐敗的高危風險,從長遠來看,若不鏟除日益嚴峻的腐敗現象,最終會對整個社會和國家的安定。早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就把腐敗的反對和防止提到一個重要的位置。報告指出:“堅決反對和防止腐敗, 是全黨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不堅決懲治腐敗,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就會受到嚴重損害,黨的執政地位就有喪失的危險,黨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毀滅”,因此,深入探討和研究反腐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國內目前主要的反腐措施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正式的制度或監督機構,這一類措施包括,設立專門的反腐敗機構、專門的反腐敗法律、正式的腐敗行為懲處條例等等;第二類非正式的反腐措施,主要是指通過對國家公職人員的思想觀念教育、輿論監督,網絡渠道信息的收集等非列入正式的國家反腐渠道的方法。這些正式和非正式的反腐敗措施,構成了目前我國反腐敗工作的整個體系。
1.1 正式制度下的反腐
首先,設立專門反腐敗機構,是指一些國家不僅通過它的權力機關、行政機關或司法機關來行使反腐敗的職能和權限,而且還設立獨立的機構專司反腐敗的職能。目前我國在設立專門反腐機構的方面的做法大致可以分為政府和黨委兩個反腐機構。作為司法機關的檢察院,在監督公職人員犯罪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由于我國特殊的國情決定,檢察機關在監督法律執行,國家公職人員行為方面顯得力不從心,并且我們常常會看到檢察機關更多的是作為公訴部門,對政府人員的腐敗行為在事后提起公訴的角色,真正的作用還難以發揮;另外一個正式的反腐部門是紀委,紀委不屬于政府部門,它是黨內的監督部門,發揮的是黨內監督的作用,回顧這幾年的反腐案件的查處情況來看,紀委在反腐方面的作用,遠遠大于政府部門,通過紀委這一黨內的監督機關很好地震懾了公職人員的犯罪行為,但是,紀委這一部門的性質造成在案件查處后一般都是實行的內部處理,黨內處分和懲罰然后再提請司法機關進行相關的逮捕審判,先黨內后司法的行為,有礙司法公正,很多時候司法機關的懲處是根據紀委的懲處來衡量的,同時這也會給一部分腐敗的公務人員覺得有護身符保障,犯罪成本,付出的代價相對較低,反而會“激勵”這些人員去走上職務腐敗的道路。在目前的高風險,復雜的社會形勢下,于輿論的不好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
其次是,確立預防性反腐敗法律制度,從源頭上遏制腐敗。這集中體現在:對公職人員的擇優錄用制度、績效晉升制度、財產申報制度、嚴禁收禮制度、金融實名制度、高薪養廉制度、透明工作制度、反洗錢制度,等等。這些法律制度不給公職人員留下任何發生腐敗行為的可乘之機,從源頭上防止腐敗行為的發生。盡管有的法律制度在我國已經存在,如我國對公務員的錄用也必須經統一的公務員考試,也要求黨政干部作財產申報,也實行金融實名制,也要求政務公開,但我國的這些制度無論在內容上、形式上,還是在保證落實的途徑上,都不夠具體詳盡,甚至有出現流于形式的趨勢,未能真正發揮其應有的效能。
1.2 非正式制度下的反腐
非正式制度下的反腐,大多是通過一些不成文的規定或措施來實現反腐的,這種反腐情況的出現在以前主要是通過思想教育、廉政教育和黨風建設來實現,而近幾年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興起的網絡反腐成為了制度之外的一個很有效的反腐舉措。
首先,對公職人員進行道德教育,推崇誠實、正直的道德觀念,要求公務員要廉潔、誠實、秉公守法培養他們廉潔奉公的理念。道德與法的一個顯著區別就是法是他律,道德是自律。我國一直以來都很重視對國家公職人員的道德教育,對公職人員也規定了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但我國除在《國家公務員法》、《法官法》、《檢察官法》等法律中有些相關內容的規定外,大多數是以黨的紀律檢查委員會下發的關于黨政干部廉潔自律的一些規定表現的。這些僅僅是停留在道德輿論的方面,還沒像其他國家一樣落實到法的高度,這在效力范圍和效力層次上,在強制性程度上,在內容的詳盡性和可操作性上都有所欠缺,難以發揮真正的作用。
其次,隨著互聯網的迅速普及,網絡反腐逐漸走入人們的視野,利用網絡的時效性、覆蓋面廣的特點,網絡反腐如雨后春筍般的發展起來,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網絡反腐作為一種社會輿論監督,在實質上是公民的網絡政治參與行為,隨著公民意識的增強,人們參與政治的熱情高漲,網絡參與的興起拓寬了人們參與的渠道,同時也提高了政府的辦事效率。然而網絡監督、網絡反腐具有很多其他渠道反腐無法比的優勢,但是在網絡環境中也不乏謠言和惡語中傷的行為,如何規范和引領網絡監督,成為擺在政府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網絡是把雙刃劍利用的好能發揮巨大的作用,不然則會成為廉政和諧社會建設的一道障礙。
查處腐敗不是反腐的目的,反腐的目的在于要使黨員干部不能不敢發生腐敗行為。要達這一目的預防是關鍵,從源頭上鏟除腐敗滋生的可能性。可以從一下方面入手,一是,改革行政審批制度,凡是市場機制能解決的,就通過市場機制去解決;二是,切實推進權力運作公開透明,要使權力運作過程和結果如實公開,逐步建立健全起高效有用的監督制約和管理機制;三是,發揮網絡媒介的作用加大輿論監督的力度。
[1] 熊光清.當前中國的腐敗問題與反腐敗策略[J].社會科學研究,2011,(5)
[2] 陳錦山,梁芷銘.清官的歷史個性與現代風貌——新時期官員腐敗行為及其治理系列之六[J].廣西社會科學,2015,(7)
[3] 李斌,張軼炳.論網絡反腐的有效性和規范性[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12,(2)
阮殿華,云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2014級行政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府治理。楊學明,云南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2014級社會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組織社會學。楊映竹,云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2013級行政管理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地方政府治理。
C934
A
1672-5832(2016)03-017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