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明華
(隆陽區蒲縹鎮文化站 云南 保山 678022)
淺議當前形勢下農村群眾文化建設
侯明華
(隆陽區蒲縹鎮文化站 云南 保山 678022)
在國家惠民政策推動下,農村群眾的物質水平提高的同時,對精神文化建設的需求也與日俱增。但是就目前形勢而言,文化建設仍存在著城鄉間發展的不均衡,農村群眾文化權益無法得到全面保障,農村群眾的文化建設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制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阻礙,為此,我們有必要就當前形勢下的農村群眾文化建設進行探討。
農村;群眾;文化建設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讓人民享受健康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隨后出臺了一系列具體的文化惠民政策,使得農村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豐富起來,一大批公益性的文化設施在農村生根,內容形式豐富多樣,具有鮮明特色的農村群眾文藝團體正蓬勃發展,為農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提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農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很大程度的改觀。
農村群眾文化建設事業關乎農村現代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成敗,是黨中央解決“三農問題”的一個重要環節,只有當農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才是真正的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才能使“三農問題”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其次,農村群眾文化建設能夠為農村現代化建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證,文化建設的不斷推進,農民文化水平和思想境界不斷提高,能夠進一步提高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目前農村的經濟改革處于一個轉型的關鍵時期,農村的文化建設能夠為農村的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持和思想的保障;農村文化建設有利于整頓我國目前相對混亂的農村文化市場,農村經濟水平的提高,也相應的帶來了一些文化市場上的改變,如賭博,網絡游戲、觀看低俗視頻和出版物等現象逐漸增多,不利于提高農村群眾的精神文化素養,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村文化事業建設,為此,應該十分重視加強農村文化建設力度,出版和發行積極健康的書籍報刊,樹立農村積極健康的文化觀和價值觀。
3.1 農村文化設施不斷完善,但組織力度相對欠缺
隨著農村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村群眾的文化生活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很多農村通過集體出資一部分,群眾集資一部分,向上級申請撥款一部分的方式來獲得農村文化基礎建設的資金籌備,逐步建成了村老年活動中心,棋牌室,乒乓球室,并為年輕人建設了專門的健身場地如:籃球場和羽毛球場等,一些條件好的村中甚至籌建了圖書室,很大程度上豐富了農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另一方面,農村群眾參與文化娛樂項目的組織力度相對欠缺,大部分文化活動是在有節日或有重大活動的時候由上級政府組織的,群眾自發的文化活動很少。
3.2 農村群眾文化需求提高,但設施和建設經費仍有很多缺口
隨著農村群眾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他們逐漸對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農村傳統的舞龍、舞獅、燈會等只有在重大節日才會組織的活動,在近些年來次數也逐漸減少,廣大農村群眾對文娛活動的參與渴望和增加節日氣氛的需求越來越大,歌、舞等項目的文藝演出得到群眾很大程度的認可,而對低層次的長久不變的文化內容和形式不再滿足,他們已經對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后由于農村經濟基礎相較于城市仍然十分薄弱,基層干部對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夠,一些農村群眾,太過于重視個人家庭財富的積累,他們雖然有參與農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然而卻不愿意主動參與,更不愿意出錢出力。這樣就導致了農村群眾缺乏文化活動的場地,單靠村集體和村民自行集資的費用對于農村文化基礎設施的購置和完善無異于杯水車薪,加之農村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常年外出務工,一些新鮮的文化形式無法在農村得以開展。
4.1 加強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力度
改變農村舊有的群眾文化活動官方組織為主的形式,積極促進農民自己籌辦組織適合自己的文化活動。首先,應積極扶持有地方特色的傳統文化形式,由于這些傳統文化形式在當地的文化土壤中扎根較深,符合當地的風土人情和當地群眾的審美需求,對于組織這樣的文化活動當地有比較豐富的經驗;其次,應該積極培養農村文化建設人才,使其認識到自身所長,并將此特長發揮到工作當中,并應該提高基層文化工作者的素質,力爭調動起農村文化工作者組織和帶動農村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熱情。
4.2 加大農村文化設施和場地等基礎建設
農村文化建設不能完全依靠村集體和農民自籌,各級政府也應該加強財政對文化設施的資金投入,保證優先向偏遠和經濟落后的地區增加文化建設的資金投入,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為主,村集體和社會集資為輔,鼓勵個人投資的多渠道、多元化籌資方式,徹底改變農村文化設施簡陋的現象,分門別類的建設農村小戲臺、籃球場、排球場等適合不同年齡段的文化體育活動設施。以某村為例,該村通過積極爭取將農村文化設施建設列入當地的經濟發展規劃和鄉鎮土地的利用規劃中,為農村文化活動提供必要的場地和基礎性的支持,并積極向上級申請撥款,另一方面堅持多條腿走路,通過多個渠道籌集資金,如吸引在外務工人員回鄉投資文化建設事業,并積極通過網絡平臺,發布公益性廣告等形式,吸引文體產品過剩的機構和個人將多余的文娛產品通過捐獻等形式來獲得文化建設必需的設備和器具以及相關的書刊雜志等,還通過文化場地和設施企業冠名權的拍賣等形式,來爭取籌措更多的資金。
當今和今后的一段時間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都將是我國農村建設和發展的主題,隨著農村物質文明的不斷發展,農村群眾的文化建設缺點和不足逐漸凸顯,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阻礙農村事業的發展,為此,我們必須積極發現制約農村文化建設發展的障礙,并努力克服,以不斷促進和推動農村群眾精神文化素養的提高,促進農村人才的培養,為農村的進一步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及農村現代化的實現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1] 吳志勇. 淺談農村文化陣地建設——以福建南安市洪瀨鎮農村文化建設為例[J]. 大眾文藝:學術版, 2016(1):21-21.
侯明華(1962—),男,漢族,云南保山市人,群文館員,專科,單位:云南省保山市隆陽蒲縹鎮文化站,研究方向:群眾文化。
G24
A
1672-5832(2016)03-02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