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
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作文教學重要在培養學生的自改能力。”作文教學中普遍存在“教師批改作文,學生看評語”的現象。這樣不僅得不到修改、推敲方面的鍛煉,還會錯誤地認為修改作文是教師的事,養成寫完了事的不良習慣。這對提高學生的作文寫作水平極為不利。因此教師必須拋棄以前改作文的陳舊做法,明確培養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一、更新作文評改觀念,提高認識
作文教學的改革,如果教師不能把學生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不讓學生發揮內在的積極因素,而是教師批改,不能過度到指導學生自改,使學生處于被動地位,造成學生應付了事,這樣做往往收益不大。唯物辯證法還告訴我們,人們認識事物總是遵循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規律進行的,所以,教師在使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中,學生只有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下,多動腦、動口、動手,才能把知識轉化為能力。再從學生完成一篇作文的過程來看,學生基本主要通過審題、選題、構思、寫作這前三步,不重視成文后學生自己修改這一步。葉老主張讓學生“自能作文”、“自改作文”,是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真理。修改本身就是作文的一部分,只會寫不會改,至多說作文才學會了一半,既會寫又會改,作文的本領才全面。
二、教給方法,培養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培養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習采取“教師評改——同學互評——自我評改”的三個階段進行。使“動”與“靜”、“教”與“學”結合起來。
第一階段:教師評改,教給方法
教師評改是教師上作文評改課,教師在評改課上把講評與修改結合起來,在講評的基礎上修改,評中有改,改后又評,評為基礎,改為主導,從而教給學生修改作文的方法。
其教學方法一般分為二步:
第一步:教師批改不同層次水平的作文,對學生的寫作情況做到心中有數,根據訓練的重點和學生情況定出“評改目標”。如學生寫完《記一次運動會》的作文后,定出“評改目標”是看運動會的場面描寫是否具體。定出“評改目標”后,從學生中選取一篇針對性強的中等程度作文,按原文抄寫放大。
第二步:在作文評改課上,教師提出“評改目標”出示放大的學生作文,讓學生默讀,認真分析,由學生充分發表意見,至于作文中字、詞、句等方面的修改,要多讓后進生去發現字、詞、句等方面的問題,引導他們提出修改意見,這樣,既培養他們修改作文的能力,又能使他們引以為誡,在習作中少寫錯字、少用錯詞和標點符號,少寫病句。
在作文評改課上,教師起主導作用,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寫作要求,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
第二階段:“學生互評,嘗試法”
學生從評改課中受到啟發,掌握了一定的修改方法之后,學生將運用所學方法嘗試評改,這一階段教師仍需要給予必要的輔導,在教學實踐中,同學互評這個環節,可采取以下幾種形式:
1.小組評改同一篇作文,在修改前,教師發給學生一份提前印好的同一篇作文,每個學生以在這篇作文上的自批、總批、修改,修改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然后推薦一名代表在班上發言。
2.小組評改本小組內同學的作文,由習作者朗讀自己的作文,然后由同組的同學修改。
3.同伴互相修改,在進行小組評改幾次之后,就可以要求學生同桌之間互相修改作文了,為了調動學生修改作文的積極性,在修改時發給每一個學生一張《作文的評分表》,在評改評分表評改項目第一欄中填上每次訓練重點的要求,如“材料是否反映人物的特點”,參觀過程是否詳細等。
在同學互改中,教師要強調要求學生不能急于評分,而對評改項目逐改評改的才能評分。評改評分后,學生向對方說明評改情況,再由習作者根據情況修改自己的作文。
第三階段:運用方法,自我評改
自我評改是學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學生有了評改作文的積極性和一定經驗后,就可以讓他們自行修改自己的作文了。每次完成習作草稿時,要求他們自己修改,修改后再抄寫,教師在批閱時側重批,肯定成績指出不足,暫不定分數,這樣,教師的批改便有實際的意義。
教師評改,旨在提高學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同學互改,旨在讓學生嘗試修改方法;自我修改,旨在學生在運用方法。各階段都以學生為主體,目的都是培養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作者單位:安徽省淮南市謝家集區隗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