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升
【內容摘要】教師如果能夠靈活有效的利用開放式教學模式,這不僅可以實現對于學生綜合能力及素養的培養,這也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更加積極主動,會讓學生對于教學過程的投入熱情更加濃厚,而這些都是學生更高效的獲取知識的前提所在。
【關鍵詞】高中 數學 開放式教學
開放式教學理念在高中數學課堂上的應用,這不僅可以讓學生的思維和思路更加開放,這往往也可以將更多靈活多樣的教學內容引入課堂,可以從多方面鍛煉學生的知識技能以及問題解決的能力。
一、構建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
開放式教學在應用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有意識的構建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這是開放式教學能夠在課堂上展開的重要基礎。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很多體現,教師不僅要更加關注和關心學生,了解學生在課程學習中碰到的問題及障礙,并且及時給予指導點撥,將學生視為與自己平等的個體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這是融洽的師生關系構建的核心。教師要和學生更為平等的進行對話,可以和學生進行有效的針對具體問題的交流討論,過程中多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與見解,了解學生的思維模式和思維路徑。這樣的方式可以拉近師生間的距離,還能夠讓教師真實的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知識掌握的程度。這會讓教師后續在給予學生教學指導時針對性更強,教師需要把握的教學方向也會更為明確。
例如,判斷命題的真假性:“如果a,b是異面直線,那么,經過a最少有一平面和直線b平行。”有些同學對于這一命題的真假性分不清。教師可利用已學知識的介紹與實物模擬來展開說明。有的同學提問:既然在復平面上縱軸除了原點部分是虛軸,那么,在虛軸上,表示原點部分的相關坐標應為(0,a)(a≠0,a∈R)。此時,教師不要盲目否定學生,可以先肯定學生善于思考,在課堂上積極發言,隨后,教師再來一點點結合學生思維上的漏洞或偏差來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讓學生一步步意識到自己的問題。這樣的指導過程不僅充分將學生視為和自己平等的個體,這種方式學生也更能夠接受,經歷了這樣深入的師生間的交流探討后學生會對于這個問題形成深刻印象,今后類似的問題與錯誤也能夠有效得到避免。
二、對于條件開放性問題的教學
開放式教學應當以具體的問題為依托,教師在確定例題時要從多方面因素進行考慮,選取有代表性的例題才能夠更好的發揮開放式教學的積極效果。首先,可以嘗試將那些條件開放性的問題引入課堂,這類問題的思維量會比較大,對于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為了照顧到更多的學生,教師在選取例題時對于問題的難度、深度都要有合理把握,最好是選取那些逐層深入的開放性問題,這會讓每一個層面的學生都有發揮的空間,并且可以指導學生由淺入深的實現對于具體問題的探究。在分析這樣的例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思維的大膽發揮,讓學生的開放性思維能夠充分體現出來,這會讓問題解答過程更為順利。教師可以透過例題解析讓學生慢慢明白,對于條件開放性的問題應當如何把握,讓學生能夠透過這個具體的問題掌握分析與解答這一類問題的方法,這才是教學的深層次目標。
例如:“在一個直四棱柱ABCD-A1B1C1D1中,ABCD為底面四邊形,當底面四邊形滿足什么條件時,B1D1⊥A1C?”該題為條件開放題,通常學生會填上ABCD是菱形或者ABCD是正方形,而基礎好的同學則會考慮到所有的情形,其答案是:BD⊥AC。可見,開放題具有內容新穎、問題形式生動、問題解決思維發散性的特點,這為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揮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載體。教師多將這樣的例題引入課堂,可以很好的彌補學生思維上的局限性,問題分析的過程還能夠讓學生充分領會問題的實質,這些都是對于學生而言有價值的收獲。
三、對于綜合開放性問題的教學
高中階段的數學教學中學生會碰到大量綜合性問題,這類問題涵蓋的知識點較多,問題的難度也比較大。在開放式教學中教師可以更多的進行這類問題的教學,可以選取一些典型例題然后進行深入分析,讓學生慢慢挖掘出問題的實質與內核,找到問題解答的切入點和方法。在進行綜合問題的開放式教學時,教師要有正確的教學觀念與心態。這類問題本來難度就比較大,尤其是對于那些基礎能力一般的學生,會是較大挑戰。教師在和學生一同分析問題時可以適當給予大家引導與點撥,讓學生沿著正確的思維方向來思考問題,找到正確的解答問題的思路與方法。這才是開放式教學時教師需要扮演的角色,只有這樣才能夠讓教師和學生一同慢慢將問題掰開,最后讓學生突破難關,解決問題。
以下面這個問題為教學范例:“如果一四面體,它的各個棱長為1或2,這個四面體并不是正四面體,那么它的體積值是多少(只寫一個可能的值)?”該題屬于綜合開放題,一般同學會考慮底邊長為1,側棱長為2的正三棱錐,然后得出體積值;而基礎好的同學則會由“有多少條棱長是1”而考慮其他四面體。若一條棱長是1,其他棱長是2,或者有一相對的棱長是1,其余棱長是2,那么,其體積值則不一樣。從學生解答這個問題的方法中教師可以清晰了解到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和學習能力,當教師將多樣化的解題思路呈現在大家面前時,學生的思維會極大的得到拓寬,這會讓學生意識到思考具體問題時要采取多角度、多層面,這樣才能夠更完整的將其解答。
【參考文獻】
[1] 王敏. 高中數學教學反思研究[D]. 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
[2] 張倜. 數學文化滲透高中數學教學的研究[D]. 河南大學,2013.
(作者單位:江蘇省東臺市第一中學)